来源:浙商证券宏不雅观研究团队

浙商宏不雅观:由人工智能成长推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其进展节奏和对全要素分娩率的影响将涌现出先慢后快的特色_互联网_机械人 绘影字幕

核心不雅观点

第二次科技革命广泛运用生产生活的过程呈现碎片化、持续韶光长的特色,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速的提升较为缓慢。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速的影响前高后低,互联网、电脑广泛运用生产生活集中在1996-2000年,美国经济潜在增速先是在互联网从无到有的渗透过程中迎来阶段式的爆发式增长;在此之后,2007到2016年间以IPHONE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利用率快速增长等“锦上添花”的改造对潜在增速的影响逐步降落。

我们估量由人工智能发展推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其进展节奏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呈现出先慢后快的特色,类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转置”。
先慢:自2016年起,中美人工智能不同赛道开始起步并呈现出碎片化、差异化的发展特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速暂未涌现大幅提升。
后快:我们估量,随着技能进一步发展,人形机器人可能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终极产物,其规模化运用将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打破性增长。

内容择要

第二次科技革命因此电力技能为根本的电气革命。
一样平常认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内燃机和电气机器的涌现为标志,但其开始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是在1882年发电站的建立和1885年变压器的发明后,两大根本举动步伐的完备使得工业和家用电用具备了广泛运用的根本,遍及率逐步提高。

整体来看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过程较为碎片化且持续韶光较长,未能在短韶光内快速提升经济效率。

互联网广泛运用生产生活并持续改进利用办法的过程中,对美国经济潜在增速的拉动和影响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色。

第三次科技革命因此打算机技能为根本的信息技能革命。
常日认为其启动于20世纪40、50年代,以1946年环球首台打算机ENIAC的发明作为标志。
但其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阶段实际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即1996-2000年),以家用打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并在短韶光内呈现出在企业和居民端快速渗透的特色,美国经济潜在增速也在互联网从无到有的渗透过程中迎来阶段式的爆发式增长,即“互联网革命”。

在此之后,2007到2016年间以IPHONE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利用率快速增长等“锦上添花”的改造对潜在增速的影响逐步降落。

我们估量由人工智能发展推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其进展节奏将呈现出先慢后快的特色,类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转置”。

先慢:自2016年起,中美人工智能的不同赛道开始起步并呈现出碎片化、差异化的发展特色,全要素生产率暂未涌现大幅提升。

后快:我们估量,随着技能进一步发展,人形机器人可能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终极产物,其规模化运用将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打破性增长。

>>风险提示

人形机器人技能发展速率超预期,使得家当周期对美国经济的拉动大幅超预期;中美博弈超预期,扰动技能进步使得人工智能科技革命进程延后。

正文

1

第二次科技革命广泛运用生产生活:碎片化、持续韶光长

第二次科技革命因此电力技能为根本的电气革命。
一样平常认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内燃机和电气机器的涌现为标志,但其开始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是在1882年发电站的建立和1885年变压器的发明后,两大根本举动步伐的完备使得工业和家用电用具备了广泛运用的根本,遍及率逐步提高。
整体来看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过程较为碎片化且持续韶光较长,未能在短韶光内快速提升经济效率。

1)根本举动步伐:工业用电网与生活用电网遍及

电流、电磁和电机等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和技能基石,推动了生产生活用电网的建立。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电池,在此根本上,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创造电流的磁效应,随后,法拉第在1821年和1831年分别发明了电动机和发电机。
电动机利用电能完成机器运动,而发电机通过机器运动产生电流,二者为新兴的电力工业供应了两项基本技能。

生产端,美国基于发电机的技能积累,于1882年建成了纽约珍珠大街发电站,加速了工业用电网的运用进程:1862年,德罗夏提出了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供应了理论根本。
以煤气、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于1876年、1885年和1893年相继问世,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从而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
1858年大泰西海底电缆铺设完成、1875年美国取得了第一个绝缘漆和纤维专利后开始生产漆包线,此后在电缆电线上经历了漫长的改进期。
直至1882年第一个发电站纽约珍珠大街发电站建成,改变了原有工厂须要自行利用发电机发电的事情模式,是工业用电根本举动步伐成熟的主要标志,加速了工业用电网的运用进程,便于工业用电网的铺设利用,也为后续居民用电网做了铺垫。

生活端,美国基于电报和通信电缆等技能,于1885年发明了实用变压器,加速了生活用电网的遍及。
实用变压器于1885年出身,1886年开始商业利用。
一是变压器可以转换电压、电流,可以减少电能在运送过程中的丢失,使得电能的经济运送间隔达到更远,远间隔用电成为可能;二是可以将工业用电压转换为生活用电,因此我们认为生活用电网遍及的主要标志是变压器的发明利用。
伴随1884年“快速切换”开关出身;1904年第一个壁挂式电源插头发明,生活用电网根本举动步伐不断完善。

2)广泛运用生产生活过程:生产中实现电气化,生活中不断涌现新型运用电器,家用电器热涌现

伴随着工业用电网和生活用电网等根本举动步伐的遍及,各种新型电器广泛运用生产生活的进程渐进、陆续启动。

工业方面,19世纪末,美国大型企业开始普遍采取电能做动力,电动机、内燃机终极取代蒸汽机。
1914年以前,美国工业电气化基本实现。
由于工业电气化奠定了工业机器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根本,因此电气化被美国国家工程院称为“20世纪最主要的工程造诣之一”。

生活方面,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生活中衣食住行干系的新型电器也随之涌现。
1879年,碳丝灯泡出身;1880年,蒸气洗衣机出身;1886年,天下第一辆四轮汽车正式贩售;1890年,吹风机出身;1905年,电烤箱出身;1910年,压缩机家用冰箱出身。
第二次科技革命也带动了美国和日同族电热的爆发。
美国方面,以 1924年电熨斗出身为出发点,美国家电热启动,干系电器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日本方面,1930年开始,冰箱、黑白电视机、洗衣机“三大神器”在日本出身、1960年彩电、空调、汽车“新三大神器”开始走进日本居民的日常生活。

3)电力在生产生活中遍及过程的显著特色是:碎片化程度较深、持续韶光较长,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缓慢

电力在生产生活中遍及过程的显著特色是:碎片化程度较深、持续韶光较长,紧张表示为运用端各项创新产品的推出韶光交错,运用领域也较为分散;因此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较为缓慢,但持续韶光较长。
从遍及率来看:

生产端,供暖和照明的遍及率分别由1880年和1890年起分批抬升,对生产的影响较为分散,但影响韶光较长。
工业照明的遍及率自1890年开始缓慢上升,1910年遍及率达到36%,1940年遍及率达到95%;集中供暖的遍及率自1880年开始缓慢上升,1890年遍及率达到0.1%,1940年遍及率达到50%。

生活端,家用电器及汽车等其他电力运用的遍及同样较为碎片化。
按顺序看:一是汽车的遍及率自1890年开始缓慢上升,1930年遍及率达到靠近60%。
二是机器式冰箱的遍及率自1900年开始缓慢上升,1940年遍及率达到81%。
三是洗衣机的遍及率自1905年开始缓慢上升,1950年遍及率达到73%。
四是收音机的遍及率自1906年开始上升,1920年遍及率达到83%。

如上文所述,工业和生活的电力根本举动步伐自19世纪90年代完备遍及往后,直至20世纪30、40年代期间均处于广泛运用生产的区间。
但全过程较为碎片化,且持续韶光较长,紧张表示为运用端各项创新产品的推出韶光交错,运用领域也较为分散;因此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较为缓慢,但持续韶光较长。
1899-191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累计增长幅度也显著低于韶光跨度同为20年旁边的1974-1995年期间。

4)战役对科技革命的催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各种电器在生产生活中的遍及呈现碎片化、分散化且韶光周期较长的特色,因此未能涌现短韶光内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潜在增速的高速增长。
在此期间,一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美国的技能进步,然而干系技能从军用到民用仍存时滞,干系科技创新同样未能快速拉动美国潜在增速。

战役对科技革命存在催化浸染。
第一次天下大战期间各国出于作战的目的进行了技能研发:一是加快了飞机的研发生产,1911年,意大利为了便于作战,改进了飞机;二是加快了化学肥料的研发。
一战期间由于英国割断了德国的硝石供应,德国用硝酸铵代替了制造炸药的质料硝石,二战期间美国生产了大量的硝酸铵,战役结束后,美国经由处理把多余的硝酸铵变成了化肥。
化肥从军用逐步转变为民用。
此外一战期间还出身了打火机、折叠自行车和不锈钢等发明创造。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广泛运用生产生活:短韶光快速渗透

在互联网广泛运用生产生活并持续改进利用办法的过程中,对美国经济潜在增速的拉动和影响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色。
互联网、电脑广泛运用生产生活集中在1996-2000年,美国经济潜在增速先是在互联网从无到有的渗透过程中迎来阶段式的爆发式增长;在此之后,2007到2016年间以IPHONE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利用率快速增长等“锦上添花”的改造对潜在增速的影响逐步降落。

1)互联网、电脑广泛运用生产生活集中在1996-2000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因此打算机技能为根本的信息技能革命。
常日认为其启动于20世纪40、50年代,以1946年环球首台打算机ENIAC的发明作为标志。
但其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阶段实际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即1996-2000年),以家用打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并在短韶光内呈现出在企业和居民端快速渗透的特色,迅速提升了经济效率,即“互联网革命”。

美国在逐步完成前期的技能积累后,面向企业和居民的商业化运用在1994-1995年间密集落地终极使得互联网和打算机在1996年具备了广泛运用的根本:1994年雅虎、亚马逊、eBay等互联网门户和线上购物网站陆续成立;1995年微软发布Windows95并推出IE浏览器,电子邮件做事和网页编程措辞Java等也商用化功能陆续推出;1996年WIFI技能出身,同年诺基亚发布可上网手机,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技能利用的便捷度。

从渗透率来看,1996年是互联网在居民和企业端渗透率(参照NBER以电脑、通信设备和软件存量占总设备资产比例近似拟合互联网在企业真个渗透率)大幅度提升的出发点阶段,居民真个互联网渗透率由1996年的16%升至2000年的43%;企业真个渗透率在1990年-1995年间一贯位于18%-19%区间震荡,从1996年起打破区间升至19.2%,2000年进一步升至23.8%。

2)1996是互联网广泛运用的质变年,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在1996-1998年间陡然提升

如上文所述,90年代是美国经济广为人知的“互联网革命”期间,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在此期间美国在通胀中枢整体稳定的背景下涌现了持续性的经济繁荣,也被称为“克林顿繁荣”或“低通胀繁荣”。

从90年代中后期看,整体经济方面,美国GDP增速中枢在96年后整体抬升,96-99年均增速近4.4%,远高于1991-1995年间水平,经济高度繁荣。
通胀方面,1996年-1997年美国CPI增速中枢约为2.6%,1998-1999年间进一步下至1.9%,回归至“通胀目标”以下(90年代美联储并未官宣明确的通胀目标,但从《格林斯潘传》等传记资料中可知彼时美联储经内部谈论已初步拟定2%的通胀目标)。
失落业率方面,呈现了持续且稳定的改进,由1996年间最高的5.6%,最低下至2000年的4.0%。

从经济潜在增速的角度来看,1996年是互联网革命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年,互联网技能的广泛运用推动潜在增速高速增长。
根据CBO统计,美国经济潜在增速从1996年起进入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期,1996-2000年间的潜在增速分别达到2.88%、3.55%、3.84%、4.51%和4.60%(1995年美国经济潜在增速约为2.58%,相较前值仍处于回落状态)。
期间潜在增速的贡献紧张源自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尤其是1996-1998年间对美国潜在增速增长的均匀贡献率靠近100%。

3)手机及iPad等移动互联网改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较为有限

1996-2000年间互联网广泛运用生产生活是互联网从0到1的过程,随之也对经济潜在增速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此之后,移动互联网紧张是进一步改进互联网的利用办法,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则明显弱于90年代。
移动互联网紧张指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互联网做事。
以1997年WAP(手机上网)标准推出为代表,移动互联网在美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抽芽期,1997年至2006年是移动互联网的抽芽期,早期手机基于2G移动通信根本举动步伐所能供应的互联网做事较为有限,紧张的运用包括彩铃、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WAP)等运用。
二是爆发期,2007年到2016年移动互联网进入爆发期。
以2007年IPHONE发布为紧张标志,智好手机、手机浏览器和3G网络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在功能性和利用体验上逐渐提升并媲美有线网络,2010年IPAD的发布进一步丰富了移动设备的种别。
三是稳定期,2016年至今,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低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稳步发展期。

2007年至2016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期,美国居民利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占比由2011年的27.3%升至2017年的64%;美国居民的智好手机保有率由2011年的35%升至2016年的70%以上。
但同期间全要素生产率中枢虽然也有提升,但幅度较为有限。
我们认为缘故原由紧张源于:90年代互联网在生产真个运用是从无到有,从0到1;移动互联网更像锦上添花,更多是改进互联网利用办法,而非颠覆性改变生产生活形态。

换言之,在互联网广泛运用生产生活并持续改进利用办法的过程中,对美国经济潜在增速的拉动和影响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色。
美国经济潜在增速先是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迎来阶段式的爆发式增长;在此之后,移动互联网等“锦上添花”的改造对潜在增速的影响逐步降落。

3 第四次科技革命可能更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转置”

先慢:自2016年起,中美人工智能的不同赛道开始起步并呈现出碎片化、差异化的发展特色,但全要素生产率暂未涌现大幅提升。

后快:我们估量,随着技能进一步发展,人形机器人可能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终极产物,其规模化运用将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打破性增长。

1)第四次科技革命一阶段:七大赛道的智能化进展对潜在增速的拉动呈现碎片化特色

1.1)2016年后中美第四次科技革命初现苗头

自2016年开始至今,中美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进程中已经从起步走到了多点着花的阶段。
2016-2018年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发展的起步期,人工智能开始发展。
根据斯坦福HAI报告,2016年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逐步进入大众视野,2017年后人工智能词条被提及的次数开始大幅超越机器学习词条。
2019-2023年,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实现多点着花,在自然措辞处理、视觉措辞、智能汽车、智能医疗一级芯片研发方面都有打破性进展。

美国方面,2016年AlphaGo击败18次围棋天下冠军李世石(Lee Sedol),人工智能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观点第一次较为具象化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
同年谷歌智能音箱Home发布,特斯拉推出Model 3车型(内置自动驾驶芯片),第四次科技革命开始点状式发展。
2018年,GPT-1的问世代表着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座里程碑,2018年也被称为NLP(自然措辞处理)的预演习模型元年。
2019年由特斯拉引领的自动驾驶单体技能变革,其环绕着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发展,险些改变了全体技能堆栈。
2022年,OpenAI发布ChatGPT,叠加养老机器人、医疗赞助设备如GI Genius的运用,人工智能进一步渗透人类日常生活。

中国方面,2016年后我国智能汽车、智能家具、智能医疗等人工智能新形态碎片化开始发达发展,2021年以来中国在模型与芯片端涌现较大打破。
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辅导见地》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运用以来,人工智能开始迅速发展。

产品方面,2016年后我国人工智能新形态开始碎片化涌现。
智能汽车领域,2016年后中国市场上成立的智能汽车品牌超过百家。
智能家具领域,2017-2019年,海内智能家居发展迅速,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智能电视等设备进入发达发展阶段。
智能医疗方面,2018年AI运用于基因检测序列以来,AI医疗的商业化模型逐步形成,根据沙利文咨询统计,同年我国AI医疗市场规模增速616.7%。

芯片和模型方面,中国在2021年后实现较大打破。
2021年寒武纪思元研发的370演习芯片表示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在芯片方面的打破。
盘古大模型、FederatedScope学习框架等人工智能模型的面世与运用,措辞模型帮助机器处理自然措辞,促进人工智能打算效率显著提升。

1.2)七大赛道呈现碎片化发展特色

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七大智能赛道仍处于起步阶段,推进节奏较为不同,呈现出碎片化发展的特色。
七大赛道分别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建筑、智能医疗和智能教诲。

智能汽车方面,智能网联汽车由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技能结合形成,其终极目标是实现无人驾驶(即L5级自动驾驶)。
仅从智能汽车来看,2017-2021年五年间智能汽车新车型渗透率(即智能汽车在新车市场中的渗透率)增长了50%旁边。
进一步从自动驾驶的渗透率看,2023年以来L2级乘用车渗透率逐月小幅增长,5月渗透率达到43.9%,但间隔L5级完备自动驾驶乘用车的广泛运用还须要一定韶光。

智能家居和家电方面,从2017年起迅速遍及。
2017-2022年期间智能电视、智能空调的市场渗透率增长较快,当前渗透率均已超过60%,近年来边际增长有所放缓。
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渗透率当前仍在20-30%区间内颠簸,有待智能化技能更进一步推动其迈向高速增长阶段。

智能建筑方面,2016年至今中国智能建筑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1年已超6000亿元。

智能医疗方面,2017-2018年经历了医疗信息化和医疗做事在线数字化推动的大幅增长,2022年的环球智能医疗做事市场规模已达到2016年的38倍。
但近年来增长态势放缓,未来需等待医疗智能化的进一步技能进展为智能医疗带来新的机会。

智能养老方面,2017-2022年间智能养老家当市场规模实现了6万亿的增长,但从目前市场的运用情形来看,各种康健赞助设备尤其是养老机器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以发展水平较高的日本为例,除监控赞助机器人之外,其他类型的照顾护士机器人在养老机构中的引入率最高只达到约10%。

智能教诲方面,从中国市场来看,当前智能教诲市场规模仅占全体教诲市场规模的2.0%-3.0%,仍处于破壁渗透期。

2)第四次科技革命二阶段:人形机器人广泛运用生产生活可能催动潜在增速快速增长

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一阶段中各大智能赛道发达发展,逐步完成各项技能智能化运用的前期积累,末了技能成熟后可能形成智能运用的“终极形态”即人形机器人。

当下,ChatGPT已经具备了一定广泛运用的能力,据Statista统计ChatGPT在2023年1月达到了1亿生动用户,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运用程序。
但其对当下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不及打算机出身时对生产生活的冲击剧烈,因此人工智能本色性发生改变须要依托技能成熟后可能形成智能运用的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将集当代制造技能、新材料技能和信息掌握技能为一体,估量将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终极形态。
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在各项场景下的运用能力具备通用性(而非如前期各大赛道各自有运用处景,需单独研发配置),在短韶光内广泛运用生产生活可能带来潜在增速的快速大幅提升。

机器人行业的传统分类一样平常包括三类,分别是工业机器人,做事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此外,2021年特斯拉首提了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和观点,引发市场较大关注。
根据牛津词典,人型机器人(英语:android),又称仿生人,是一种旨在模拟人类外不雅观和行为的机器人,尤其特指具有和人类相似肌体的种类。
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集当代制造技能、新材料技能和信息掌握技能为一体,能极大提升机器人运用处景的灵巧性,终极实现让机器解放人的生产力的终极目的,有望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终极形态。

为什么人形机器人会成为终极形态?我们认为核心有两点缘故原由:

一是人形机器人运用范围更广,无需改变场景适应机器,而是可以投入所有场景。
目前已有的三种机器人形态均是做事于各自特定领域,而人形机器人有望适用于所有场景。
根据威信书本《Humanoid Robots》的归纳,人形机器人应该能“在人事情和居住的环境事情、操作为人设计的工具和设备,与人互换”。
对付人类天下而言,目前我们所有的工具、建筑、日常用品等均是基于人类的身形来设计制作的,以是相较于改变场景来适应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更能大略单纯且便捷地利用所有工具。
公民网关于国际电信同盟与40个联合国伙伴机构互助举办的“AI造福人类环球峰会”的宣布也提出,欧美企业的理念更加重视人形机器人的开拓,由于“人形”可胜任更广的运用处景,其肢体措辞、表情最符合人类认知,在人机交互方面也更具好感度;欧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正在进入快速通道,中国在这一赛道上须要尽快起跑。

二是人形机器人单体代价更大且能实现to C端运用,潜在的高利润市场空间下,驱动各公司纷纭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研发。
2023 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表示,“未来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人形机器人,这个市场将会超过电动车的需求,可能是百亿美元级别的。
此外,跟据Markets and Markets估量,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容量估量在2027年将达到173亿美金,复合增长率为63.5%。
巨大的市场需求下,近年来环球科技巨子公司也纷纭加入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除了特斯拉外,比如小米、波士顿动力等企业也开始布局,推动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运用。

近年来环球与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做事/特种机器人发卖额均实现发达发展,估量未来伴随人形机器人广泛利用于生产生活,将对现有的生产关系催生巨大变革,有望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超过式进步。

在数字化转型巨大需求的牵引下,环球机器人行业创新机构与企业环绕技能研发和场景开拓不断探索,机器人家当实现了发达发展。
根据官方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估量2022年环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美元,2017年至2022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4%。
个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95亿美元,做事业机器人达到217亿美元,特种机器人将超过100亿美元。
中国高度重视机器人科技和家当的发展,机器人市场潜力持续开释,估量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五年均匀增长率高于环球实现22%的增速。

与传统专用机器人比较,人形机器人具有更为灵巧多变的操作能力,能涉足更广泛的生产与生活领域。
我们估量,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后期,人形机器人将作为本次革命的终极产物出身,引领全要素生产率超过式上升。
一方面,未来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运用能够通过替代人力劳动,尤其是恶劣环境下的事情,使得生产与生活过程更为高效、精确和稳定,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广泛遍及,人形机器人本钱逐渐降落,大量大略、重复性的事情将被机器人代替,降落企业生产本钱。

3)第四次科技革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先慢后快的

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进程是由碎片化积累再到超过式打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呈现出先慢后快的特色。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是互联网广泛运用生产生活使得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在1996-1998年间陡然提升,对美国GDP潜在增速增长达到靠近100%的均匀贡献率;再在后期逐步实现iPad、手机等移动设备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遍及,但改造程度不及互联网从0到1的遍及阶段,终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较为有限。

我们估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节奏则更类似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转置”,前期先由人工智能不同赛道的碎片化进步逐渐累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能进一步发展和干系制作工艺的完善升级,人形机器人知足绝大部分赛道需求并迅速推进各大赛道智能化渗透率,末了由人形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打破性提升。

风险提示

人形机器人技能发展速率超预期,使得家当周期对美国经济的拉动大幅超预期;

中美博弈超预期,扰动技能进步使得人工智能科技革命进程延后。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