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开拓工程师_技巧_人工智能
关键词:技能空心化 人工智能 知识型员工 劳动过程
1.问题陈述
本研究稽核人工智能运用下知识型员工的劳动过程,创造他们的劳动过程不同于布雷弗曼所说的“去技能化”,而是呈现出以核心科学技能为紧张内容的“技能空心化”特色,而且这一特色在塑造知识型员工劳动主体性方面所起的浸染与“蓝领工人”和一样平常办公室文员的经历大不相同。本文以范例的知识型员工——企业电子研发工程师为研究工具,剖析人工智能运用对知识型员工劳动过程的影响。从研究视角看,本研究主见稽核知识型员工在职场劳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并着重稽核技能与劳动的互动关系,致力于拓展劳动过程理论,补充人工智能技能与知识型员工劳动互动关系详细方面的研究空缺。
2。文献综述
1.技能进步与劳动过程理论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对早期大规模机器生产进行了剖析,认为成本利用机器剥削和排斥工人,以谋牟利润(马克思、恩格斯,1975),从而提出了劳动过程理论。布雷弗曼(1978)提出,成本家利用机器把脑力劳动过程从体力劳动过程等分离出来,导致工人的“去技能化”日益加深,通过分工产生了“部分工人”。弗里德曼(1987)认为,成本家把管理分为直接掌握和负任务的自主两种类型,对拥有专业技能、对公司利润贡献较大、集体反抗能力强的核心员工采纳灵巧的负任务的自主策略,而对没有技能或半技能、反抗能力弱的边缘员工则采纳威严的直接掌握策略。爱德华兹(1979)把成本主义管理分为大略掌握、技能掌握和科层掌握三种类型。 Burawoy(2008)认为,工人不仅反抗成本掌握,而且具有主不雅观认同。
2.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
人工智能在电子研发领域的运用,是基于对认知机制的研究,领悟了打算机科学、生理学、神经科学、数学(逻辑)和措辞学等多学科知识,致力于仿照工程师的思维和事情。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动化技能、软件程序技能,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能的广泛运用,对不同层次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宏不雅观研究包括人工智能对就业、劳动力构造和调控影响的研究(Autor等,2003;李洪刚和赖德胜,2008;Frey&Osborne,2013;朱巧玲和李敏,2017)。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这种人工智能技能是技能降级的还是技能偏好的。前者会增加低技能的事情,而后者会增加高技能的事情,同时减少低技能的事情(Acemoglu,2002)。 还有学者认为,打算机运用将事情技能划分为常规/非常规和认知/体力两个维度(Autor et al,2003;Goos & Manning,2007)。对微劳动过程的研究紧张集中在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范例研究包括制造业工厂的“机器换人”(孙忠伟,2019;杨涛,2019)、网约车司机等平台经济中的做事业从业职员(吴庆军、李震,2018)、数字平台卡车司机(传化***慈善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课题组,2018)以及快递员的劳动过程(庄嘉驰,2019)。这些既有研究关注成本如何通过技能掌握和规范工人,工人如何抵制或认同。上述研究创造,制造业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掌握的紧张办法是“去技能化”,基本延续了布雷弗曼的“观点与实行”分离理论。 做事业的情形更加繁芜,现有研究所涉及的平台经济从业者大多与平台企业不存在范例的劳动关系,而因此个体经营为主,具有灵巧就业身分。因此,只管这些关于平台经济从业者劳动过程的研究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能的进步,但更多的是侧重于这种新型灵巧组织形态对劳动过程的影响浸染,对技能—劳动相互浸染的剖析较少。
关于人工智能对“白领”或“知识型员工”劳动过程影响的研究紧张包括高科技家当分包行为研究、远程办公研究、高科技企业管理流程研究等。个中,关于高科技家当分包行为的研究创造,高科技帮助成本在环球范围内配置人力资源,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无法按照传统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进行划分(Brusco,1981);而关于远程办公的研究创造,成本鼓励从事专业技能、管理和常规数据录入事情的白领在家办公,但与此同时人为、社会保险和休假水平降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须要照顾孩子的女性劳动者(Hus,2011); 关于高科技企业管理流程的研究认为,人工智能的引入有助于减少繁琐、低能见度的事情,使管理者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更高代价的事情中(Etkin & Mogilner,2016;Feloni,2017)。通过梳理劳动过程的变革,这些研究不雅观察到人工智能产生了新的分工、劳动群体的分解、组织构造的变革、女性劳动质量的变革以及阶层和身份的变革。Hus(2011)认为,现有研究根据高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了一些新的术语,包括柔性专业化、即时生产和核心—边缘模式等。我国关于人工智能对知识型员工劳动过程影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综上所述,目前人工智能对劳动过程影响的研究工具紧张是制造业和做事业从业职员,而对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则较为匮乏。国内外对人工智能下知识型员工的有限研究紧张是基于高科技家当背景的多学科剖析,对职场技能与劳动的互动关系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国外涌现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对知识型员工事情过程影响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大多揭橥在商业期刊和科学期刊上,具有较强的科技和商业视角而非社会科学视角。研究空缺的涌现紧张由于社会科学和科学技能领域的跨学科剖析难度较大。本文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以人工智能技能与职场劳动的互动关系为研究根本,致力于补充人工智能技能如何影响职场知识型员工劳动过程的研究空缺。
3.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案例研究法,剖析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劳动过程。本研究选取的案例为S公司和业务外包公司B公司。S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北京民营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产品研发和信息系统技能支持。B公司是深圳一家电子电路设计外包公司,是S公司的外包公司之一,个中7名电子研发工程师紧张卖力S公司干系的外包业务。本文对上述两家公司的44人进行了却构化访谈,访谈韶光范围为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共进行了20余次访谈。
四、“技能空心化”问题与劳动过程的重塑
为了提高事情效率,S公司陆续购置了一系列融入人工智能技能的电子设计工具,如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系列工具、CAD(打算机赞助设计)系列工具、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IP库(知识产权库)等。这些工具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电子设计的自动化、半自动化和人工赞助。S公司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用于购置和升级这些智能电子设计工具。为方便起见,下文中提到的“智能电子设计工具”均简称为“智能工具”。
1. 技能空心化
人工智能带来的事情效率的提升不言而喻;然而它也深刻改变了知识事情者的事情内容和事情流程。
首先,人工智能将部分知识和逻辑推理转化为软件程序,知识事情者只需节制操作软件的步骤,而不须要理解个中的科学事理。电子研发工程师的紧张事情包括事理图绘制、设计、仿真、测试、编写HDL(硬件描述措辞)代码等,个中很多操作现在都可以通过智能工具代替人工完成。例如在PCB(印刷电路板)设计中,一块比较繁芜的高速印刷电路板每每有数百乃至数千条须要进行旗子暗记完全性和时序掌握的走线,而这些特性掌握在以前须要综合利用数学、物理、电化学等知识,经由多次打算才能得到终极的结果。而现在,利用智能工具进行设计时,只须要在软件中输入相应的参数,就可以立即得到结果。
其次,智能化工具改变了科学方法的流程。例如,传统电子设计事情的结果验证必须依赖加工厂生产电路硬件实体,设计职员必须测试实体的功能和性能并根据测试结果改进设计。也便是说,传统的设计流程依赖于硬件实体验证和反复修正设计,终极实现量产。从设计到量产,须要多次生产硬件实体进行测试。然而,如今的电子研发工程师在设计中很少打仗硬件实体,设计结果的考验都是通过智能仿真器软件完成的,全体测试过程都是虚拟的,大大节省了生产硬件实体的韶光和金钱本钱。但值得把稳的是,这也会带来很多问题。研发部卖力人唐师长西席(35岁)提到,常常涌现的情形是仿真结果通过了,但加工厂做出的硬件实体却无法利用。由于如今的工程师并不理解硬件的深层事理,纵然硬件生产涌现缺点,也只能疑惑是设计问题。 但过去的老工程师的事情不是这样的,他们有完全的知识体系,能从底层开始对自己的设计有一个把握,不会轻易疑惑设计上的问题,会先打消设计之外的问题。(访谈编号:20180620001)现在的人工智能还不完善,完备依赖它会出大问题。
第三,人工智能的运用使研发事情严重模块化,降落了研发难度,但创新性有限。在电子设计智能化工具广泛运用之前,电子设计事情是一个人或一个集中团队从头开始的创造性事情。随着信息技能和人工智能技能的飞速发展,信息的检索和结果的调用十分常见。电子产品设计的出发点是系统架构师,这类工程师利用模块化思维,将产品的整体设计逐层分解,直至各部分细化为只具备基本功能的单元模块,而这些单元模块大部分都可以从企业购买的IP库中调取。此外,智能工具厂商将领域技能专家针对分外运用设计的分外处理策略封装在功能模块中***给企业,企业的电子研发工程师只需按照操作解释点击鼠标就可以调用这些现成的办理方案。这样,纵然是一个繁芜或全新的产品设计,也只须要调用相应的模块,在此根本上进行修正、集成即可完成。
通过不雅观察和比较传统工匠与机器化大生产车间工人的劳动过程,布雷弗曼得出“技能与体力分离”的结论。如果将这种分离视为“第一次分离”,那么人工智能给知识事情者带来的是“第二次分离”,即科学逐渐与技能分离,尤其是核心的科学事理和科学思维方法被从技能中提炼出来。本研究将这种“第二次分离”定义为“技能空心化”,即知识事情者的事情过程逐渐损失最核心的科学事理、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并压缩和改变某些科学步骤,只剩下基本的科学方法和智能工具操作技能。人工智能运用带来的“技能空心化”不仅深刻改变了知识事情者的事情内容和事情流程,也深刻重塑了其劳动主体性;反过来,知识事情者的劳动主体性又加剧了“技能空心化”的问题。
2. 重塑劳动主体性
1. 事情自主权的变革
如前所述,布雷弗曼关于技能与体力分离的理论并不适用于人工智能下的知识事情者的事情过程,传统的“脑”与“手”或者大略与繁芜的划分,已经不再适用于人工智能时期的职业分工。
S公司研发工程师按照事情紧张内容可分为三类:PCB(印刷电路板)设计工程师、电路设计工程师、固件开拓工程师。这三类工程师的事情都须要智能工具的帮忙,但随着智能工具的发展,PCB设计工程师的事情日益分开科学技能,仅须要具备操作智能工具的基本技能,因此其“技能空心化”程度最高。其他两类工程师的事情依然须要大量的科学技能根本,但在某些详细事情中存在核心科学技能被抽离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按照“技能空心化”程度将S公司电子研发工程师分为两类进行剖析,即“技能空心化”程度较高的PCB设计工程师和“技能空心化”程度较低的其他两类工程师。
在对S公司高层的采访中我们理解到,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公司不得不通过组织调度来降落人力本钱、提高事情效率,因此在2014年裁员十余人,个中大部分是PCB设计师岗位,紧张事情内容是利用智能工具根据电路设计工程师供应的事理图绘制电路板(业内俗称“画板子”)。公司将这部分业务上报给深圳B公司。作为承接S公司PCB设计项目的电子电路设计外包公司,其员工紧张利用智能绘图软件根据客户供应的电路事理图进行布局布线。这项事情险些不须要任何科学理论知识,只须要进行短韶光的软件操作培训。但在21世纪初期,这项事情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岗位。B公司的电子研发工程师大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也有中专、本科学历的。 在事情内容和事情流程自主性方面,如前文所述,B公司的“画板”工程师自主性程度较低,只需按照事理图一步步操作软件,并无必要也无“创新”。作为客户,S公司按照智能工具上显示的PIN角数量支付用度,B公司也紧张以“计件人为”为标准支付员工人为。成本家通过分解操作步骤、细分工人,得到了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人工本钱和更强的管理掌握力。而对付知识型员工,成本则利用智能工具,按照“技能空心化”程度,划分知识型员工群体。
其次我们再来看其余两类“技能空心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工程师——电路设计工程师和固件开拓工程师。首先,在事情内容自主性上,由于智能工具的封装模块限定了配套的设计方案,拼接组合办法受限,导致电路设计和固件开拓工程师的事情创新程度严重低落。打破厂商供应的封装模块限定进行创新并非不可能,但须要个人和团队不计成本地投入大量韶光和精力进行研究,这在我国目前追求时效性和低本钱的市场竞争中显然是不可行的。在事情韶光自主性上,智能工具的频繁升级产生了大量隐性劳动韶光和无偿劳动,而电子研发工程师的事情又极其紧凑、繁忙。主机厂在S公司有一位资深电子研发工程师,他同时卖力项目管理,常常与其他互助研发团队对接,这些研发团队来自北京、深圳、印度孟买等地的其他公司。 分散在各个公司的研发团队所利用的智能工具、厂商、版本、配置各不相同,而全体电子设计又利用多种类型的智能工具。因此每次事情交付都须要OEM项目团队成员花费大量韶光学习新工具的操作流程和规则,否则无法完成工为难刁难接。由于操作规则变革非常频繁,智能工具在节省知识型员工劳动力的同时也给他们增加了不少额外的事情量,他们已经被智能工具“绑架”了。
末了,在事情流程与进度自主性方面,由于对智能工具的依赖程度较高,电子研发工程师的事情流程必须按照智能工具设定的流程进行,企业管理者也利用智能工具来管控工程师的事情进度、事情量和事情韶光,并对工程师进行考察。S公司的研发工程师分属于不同的项目组,管理者以韶光为目标为项目组设立了“项目提前完成奖”,项目卖力人也在项目组内部设立了次级目标,并用进度表来评估每位员工的事情完成进度,考察结果作为项目奖金分配、年终绩效考察的主要依据。
2. 技能重塑:从追求“深度”到追求“广度”
成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今电子行业追求的是产品开拓速率,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加快开拓进度,降落开拓难度,因此企业对电子研发工程师的技能哀求也发生了变革,由哀求技能深度转变为哀求技能广度。换言之,人工智能运用带来的“技能空心化”问题,是由成本利润需求驱动的。相应地,电子研发工程师为了得到更好的就业和晋升,也在积极调度自己的技能类型。技能深度不再是他们唯一的追求,乃至不是主流追求。S公司研发部卖力人唐师长西席(35岁)在采访中提到,过去的工程师都是向科学家发展,在某个专业方向找到一个技能点,然后深挖,一步步成为专家。但现在市场需求变化多端,没有韶光和金钱去深挖,企业的生存之道便是快速拿出新产品,盘踞市场。 人力本钱高昂,企业更方向于招聘拥有多种技能的工程师。(访谈号:20180319003)面对成本对技能广度的哀求,知识型员工主动调度技能,逐渐放弃传统知识生产所需的知识深度,转而追求知识广度。缘故原由在于市场竞争导致成本把研发效率和本钱节约放在第一位,企业更方向于拥有多种技能的员工承担更多的事情以节省人力本钱,而智能工具的存在使得工程师能够知足企业的需求。但值得把稳的是,技能深度对付知识型员工来说并非不主要,乃至至关主要,但这种主要性被人工智能所隐蔽。利用各种智能工具的不同事情办法只是技能的表象,核心事理科学知识才是万能钥匙。只有节制这把万能钥匙,才能轻松识破种类繁多且不断升级的智能工具的事情事理,从而实现人工智能赞助人的事情,而不是让人成为人工智能的傀儡。
3.“工程师精神”的弱化
在访谈中被问及电子研发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精神时,受访者的回答包括:极度热爱电子职业、崇尚技能、系统思维、勤奋、耐得住孤独、严谨。受访者所描述的“工程师精神”显然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高等需求。这与前文文献综述中提到的知识型员工的范例特色相同等,即偏爱事情自主性和创造性、热爱寻衅、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希望。受访者普遍认为,事情中最激动民气的时候是创造有趣的问题并通过努力找到办理方案,而不是大略地完成任务。因此,人工智能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降落了工程师研究的乐趣和解决难题的造诣感,这是对“工程师精神”的违背。在访谈中也可以感想熏染到,S公司和B公司的电子研发工程师,尤其是初中级工程师,对事情产生了一些厌倦,但对现状也非常无奈。 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工程师的事情自主性逐渐低落,难以追求更具寻衅性的事情。再加上城市生活本钱的压力,这些客不雅观成分共同导致“工程师精神”的弱化,自我实现的须要逐渐低落为生存的须要。过去,成本为了盈利而创造了“工程师文化”,以勉励工程师追求更高的技能、更精益的知识产出,但现在这种“工程师文化”或许已经不再具有勉励浸染。从逻辑上讲,“技能空心化”导致的事情自主性低落,让成本没必要绞尽脑汁去设计勉励知识型员工的勉励方法,以引发他们的名誉感和代价感。那么,在电子研发公司盛行的是什么样的勉励?是一系列具有高度目的性的“狼性文化”、“床垫文化”和类似军事管理的“996制度”。然而,由于对传统工程师精神的深度认同,受访电子研发工程师对这些另类文化并不十分认同。
五、总结与谈论
本文采取案例研究法,对某企业及其外包企业的电子研发工程师劳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创造,人工智能影响知识型员工劳动过程的办法与传统劳动过程理论的“去技能化”有很大不同。前者是从根本技能与技能中抽离出核心科学技能,从而呈现出“技能空心化”的状态。而“技能空心化”进一步导致劳动主体性的变革,如知识型员工事情自主性低落、技能追求由“深”向“广”转变、“工程师精神”弱化等。这些劳动主体性的变革又会反过来加剧“技能空心化”的问题。
那么,人工智能是不是知识型员工“技能空心化”的罪魁罪魁呢?传统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技能无罪,成本有罪。技能社会学理论认为,技能的产生并不是伶仃的,而是科学、成本、社会、国家制度等共同推动的结果。至于人工智能,如果知识型员工仅仅把人工智能作为提高事情效率的工具,不放弃核心技能知识的积累,就不会涌现“技能空心化”的问题,乃至还会对技能改进产生积极影响。然而这统统在市场经济模式下都难以实现,由于成本运用人工智能的紧张目的是降落研发本钱,加快研发进度,从而得到更高的利润。但在电子行业,我国弘大的电子企业缺少核心技能支持,只能长期从发达国家购买核心技能。 至于我国如何避免各知识生产领域日益严重的“技能空心化”问题,这涉及到国家计策、市场导向、教诲、社会意识形态等一系列多元化问题,须要各领域研究者聚焦“技能空心化”与知识事情者主体性变革,指出办理之道。
(限于篇幅,本文经由编辑,原文揭橥于《社会发展研究》2019年第3期)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