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打败主不雅观投资?量化投资若何保持竞争力?且听五大年夜头部量化私募现身说法…_优势_人工智能
近两年来,量化投资行业爆发式增长,一批私募规模打破百亿大关,备受市场关注。
科技的发展授予投资更多工具选择,不少量化私募开始加大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面的投入。与此同时,市场上也有许多疑问,诸如,在投资领域人工智能能否打败人类?量化投资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上风?逾额收益表现乏力如何破解?
在第六届中国金长江私募基金发展高峰论坛上,灵均投资首席投资官马志宇、诚奇资产创始人何文奇、茂源成本创始人郭学文、思勰投资创始合资人吴家麒等四位大咖对上述话题进行了深入磋商,艾方资产CEO叶展担当圆桌论坛的主持人。
叶展:随着技能的发展,阿尔法狗出身往后,在围棋、象棋、德州扑克等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彻底打败了人类,在投资领域人工智能会打败人类吗?
马志宇:在新时期,量化投资有新的技能,但不能说打败人类或者主不雅观投资,该当说各有千秋。随着韶光的发展,量化投资将展现更多上风。比如,当下A股股票数量已达4000多只,而且信息流动速率快、产生的数据量大,客不雅观上哀求我们用新的投资技能对股票信息进行定价,包括高频交易等。对付各种大数据的整合,并运用到人工智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何文奇:至少在投资领域,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是不可能打败人类的。这个命题不是一个投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还可能是一个哲学问题。人工智能是人做的,人工智能投资是人设计的投资方法,现在数据量那么大,光靠人的主不雅观判断,难免受到个人能力的限定。利用人工智能技能,利用机器大量的统计和剖析这样的大数据得出一定的结论,在中短期、中高比年夜量股票的投资上,人工智能是更有上风的。但是,人工智能还没有办法做一些大方向和大策略的判断。
郭学文:量化交易和主不雅观交易各有利害,量化交易像是检硬币,不断交易重复涌现的“小机会”,机器处理数据快,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上风。而越偏长期投资,就越像PE股权投资,数据量少,没办法通过数据剖析找出规律,就更多要靠人为判断。
在成熟市场,量化交易占比不断提高,2000年的美国十大资产管理公司,做量化的只有两家,到去年时,做量化的已经有七八家了,估计未来十年中国市场也会发生类似的变革。随着投资标的越来越多,大的交易机会越来越少,量化投资的上风也会越来越大。
吴家麒:在我看来,人工智能也好,机器学习也好,只是量化交易的方法论之一,背后的核心还是看利用人的水平高低。我们做过一个统计,A股公募基金里有5年以上的历史古迹,均匀逾额收益超过15%的基金经理,不到20人,比较量化指数增强策略逾额显然低了很多。但是这个就能解释量化投资的投资水平就比做主不雅观来得好?我看也不一定,这个有特定的韶光背景,一个方法论好坏的背后还是要看利用方法的人。
叶展:量化投资和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是比人更具有上风的,特殊是在处理大量标准化数据方面,会比人更具有效率和上风。但是,在一些高维度的繁芜度很高的事情上,还没有达到人类的水平。以是不管是做量化的还是做主不雅观的,都还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叶展:随着大量资金涌入量化私募,市场竞争亦在不断加剧,尤其是头部私募之间的比拼,纷纭展开武备竞赛。量化私募如何长期保持竞争上风?
马志宇:在这个行业里,最主要的还是人。要想取得上风,须要加大对投研方面的投入,包括数据、算力的投入,最主要的还是人才的投入。一样平常会招募两大类人才:
一是行业内的高等人才,重点是有外洋对冲基金干系事情履历的,海内量化行业发达发展,确实也供应了好的就业机会。希望招到外洋有不同公司、不同背景的人才,吸取各家所长; 二是会招聘国内外的顶尖精良毕业生,通过团队内部培训和演习,终极培养为公司的中坚力量。
何文奇:想在这样激烈变革的市场中持续保持竞争力,一是要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有一本书叫《反原则》,里面提到唯一坚持的原则便是一直地改变,量化投资在海内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有很多策略有效,也有很多策略失落效,我们要有敬畏之心。二是要一直去研究,包括人力、算力。人力是很主要的,须要甄别和培训。在投资中,一直地在市场中改进自己的模型、策略和方法,才有可能持续获取收益、获取逾额的回报。
郭学文:量化投资有一个特点,便是一个因子被创造时它就开始失落效了,因子越好就失落效越快,由于更多的资金会去按它来交易。因此,量化研究是没有止境的,必须对市场变革的节奏做出快速反应,也须要不断加大对团队的投入。实际上,与大家的觉得可能不同,量化交易是非常劳动密集型的家当,须要大量的研究员和IT技能投入,小团队是没有太多上风或生存能力的。
吴家麒:为什么要有这样巨大的人力投入?实在核心还是希望能够把全体策略不断去迭代,不断去优化,不断找到新的因子。主不雅观投资更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有非常牛的投资者。对付量化投资来说,则更多在强调集体主义,我们须要建一个非常好的团队,以是量化私募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由于这些地方最随意马虎招到最精良的人才。
叶展:最近几年量化发展很快,量化基金在私募基金里面占比达到15%。但是,去年开始,量化投资也遭遇了一些寻衅,逾额收益呈现增长乏力态势。对此,你们怎么看?
马志宇:只管过去几年,量化投资规模在快速增长,但是,作为一种投资仍旧有一定的周期性颠簸。美国市场也在2020年大幅颠簸、回撤明显。其次,量化投资的市场竞争在加剧,很多因子、旗子暗记逐渐在衰减,效率不断降落。在一个长期投资生涯里面,会不可避免的遭遇到大规模回撤。
首先在技能上该当有应对机制,及时排查回撤缘故原由,到底是市场周期性缘故原由,还是风控模型问题,还是因子旗子暗记失落效了,做出针对性的应对,或调度模型,或针对性减仓。 其次,如果资管产品涌现回撤,要及时和投资人做诚挚的互换,透明地表露回撤缘故原由,缓解投资人的焦虑。 第三,武断对量化投资的信念。读西蒙斯传记可以知道,西蒙斯在投资历史上也遭遇过大幅回撤,越是在最困难时越要坚信方法论的信心,相信回撤能修复。
何文奇:金融市场本身是不可预测的,纵然对付神话一样的文艺复兴基金和巴菲特,仍旧可能涌现问题,量化也有类似的情形。
一要加强风控,不能使回撤过大。 二是策略的掌握,在不适应时先把规模掌握住。 三是要加强研究。我们做的是基于科学的,无论从数据剖析到统计方法,到末了的交易都是基于科学的,信念不仅仅是主不雅观的信念,而且要相信数据以及数据剖析的代价。
郭学文:去年上半年量化投资收益很好,导致大量市场资金流入,超出了市场整体策略水平的承载能力,不可避免地涌现了后来的回撤。最近大家常常讲“抱团股”,实在量化策略不同的机构买的股票更靠近,当一个基金涌现赎回压力时,其它基金也都会涌现净值下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市场的良好劣汰,使“投研能力与基金规模匹配”的管理人更有机会发展起来,形成长期的竞争上风。
吴家麒:对付量化交易来说,一个稳定的策略容纳的规模是比较小的,今年管理一两亿可以做的非常好,明年给了一二百亿,肯定有颠簸。其次要管理好投资人的预期,5%的回撤在主不雅观投资里面可能都不算回撤,怎么到量化投资就认为是一个非常大的颠簸呢?
此外,量化投资的背后是打算机工程。而中国拥有最大的工程师红利,以是量化行业在中国会发达发展。当量化策略碰着回撤时,我们可以很详细地定位到问题在哪,从而办理问题,这个便是量化的上风,可以在过去犯的缺点上不断改进,避免缺点的重复发生。这也是我们对量化投资有崇奉的核心缘故原由。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