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给我的实验再加块GPU,我喜好阅读它跑起来的代码,而我的算法,参数别太多,不然会让我调得有点上头……”近期周杰伦新歌《Mojito》上线,一夜之间让等待了许久的JAY迷急速沸腾起来。
而在复旦大学,有这样一位JAY迷却别出心裁,将这首新歌重新填词,改编成了人工智能版的《GPU的AI》,他便是复旦大学打算机科学技能学院教授张军平。

短短1小时就把周杰伦的《Mojito》改编成人工智能版_人工智能_周杰伦 计算机

“当我把这首作品翻唱后上传到网络,短短2天里居然赢得了60多万的点击率,这太让我惊异了!
不过能把自己喜好的音乐和科普事情结合起来,并得到大家的认同,我感到十分高兴。
”张军平愉快地说。

“AI神曲”火遍全网,竟出自高校教授之手

一所全国顶尖高校里的理工科教授究竟什么样?不苟言笑地上课、不分昼夜地做实验或许才是“精确的打开办法”,但对付张军平而言,这还真是一种存有偏见的“刻板印象”。

在张军平充满着多样化的“奇妙”经历中,这位教授展现出的是一段“Buff满点”的“全能”人生。
他的“正职”是复旦大学打算机科学技能学院的教授,日常传授教化与科研事情是他的重中之重;但在业余韶光,他却是一名“科普达人”,常常会写书、发网文、做讲座,为大众遍及科学知识;盛行音乐则是他的兴趣爱好,改写歌词、翻唱录歌、上传到网上,他乃至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微信"大众年夜众号“平猫的音乐”,时常将自己喜好的新老歌曲翻唱给网友听。

“我是周杰伦的粉丝,每次他出新歌,我都会第一韶光去找来听,他不仅形象好,歌曲质量高、数量多,词曲也很当代,还时候传播着正能量……”一说到自己的偶像,这位海内顶尖高校的教授就像个大孩子般,恨不得把所有的赞颂之词全都用上。

但教授之以是能成为教授,便是在“理性追星”的同时,他还能从周杰伦的轰动效应和传播速率中得到思考和借鉴:“我溘然想到,如果能借用周杰伦的歌做科普,那网络传播效应岂不是会呈几何级数的增长?”这让张军平急速来了精神,毕竟说到改写歌词、翻唱曲目,当年红遍全国的歌曲《成都》被改编成《成都(湘潭版)》火爆老乡群,就让张军平看到了惊人的网络传播力;而他也意识到,那么多的盛行音乐中,真正写人工智能的歌曲险些没有,除了王力宏曾写过一首《A.I. 爱》。
“王力宏的这首歌曲大部分内容还是集中在对人工智能的浪漫思考和畅想上,不涉及技能本身,而我作为一名一线科研事情者,希望更全面地写出人工智能的现状和特点,让更多人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它的发展。

便是在这样的契机下,一首火遍网络的“AI神曲”《GPU的AI》出身了,张军平的“不务正业”收到了奇效。

改写歌词只用了1小时,录歌却录了20多遍

翻看张军平的履历,创造,这位复旦大学打算机科学技能学院的教授,不仅是博士生导师,还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稠浊智能专委会的副主任。
他紧张的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生物认证及智能交通。
至今揭橥论文近100篇,个中IEEE Transactions系列21篇,包括IEEE TPAMI, TNNLS, ToC, TITS, TAC, TIP等。
学术谷歌引用近4000次,ESI高被引一篇,H指数31。

他还出版过科普著作《爱犯错的智能体》,这本科普读物让他得到了2019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奖。
此外,这本书的网络版曾连续24次推举至科学网,曾5次进入京东科普读物新书榜前三名。
他关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不雅观点,也曾被《国家管理》周刊、《瞭望》、《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多次宣布。

这样的专业人士,要改编一首歌词,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
张军平见告,把周杰伦的《Mojito》改编成《GPU的AI》,他只花了短短1个多小时就“搞定”了。
为了防止大家对专业词汇不理解,他在自己的微信"大众年夜众号里不仅贴出了所有改编后的歌词,还写了满满一大段的“歌词解释”,像论文注释一样向大家阐明作甚“GPU”“调参”“深度网络”“SOTA”“人未知的一片海”。

但对付翻唱后传到网上,接管大众的点评,这位“才子”就稍显“底气不敷”了。
他笑着说:“周杰伦的这首《Mojito》难度有点大,他的大部分歌都混有R&B风格。
这首歌里又融入了伦巴风,还有一大段RAP,既有真假音转换也有a2的真声高音,对我这种非专业人士而言,肯定要多唱几遍啊,不是说要唱到多好,但至少不能太难听,不然要被网友见笑的。
”于是这一唱,张军平就连续录了20多遍。

和着伴奏带唱完,自我觉得还不错后,张军平在6月16日把歌曲上传到了自己的“微信视频台”,随后极市平台帮他制作了MV,经《中国青年报》宣布并于6月19日中午上传至了新浪微博。
出乎猜想的是,到了6月21日,视频在2天内的话题阅读量居然达到了60万以上,转发率也居高不下。
“我喜好这么接地气的歌声”“太厉害了”“好玩”“牛”“人才呀”……网友们纷纭发来好评。

从书本、讲坛到网络,做科普也要与时俱进

正是基于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张军平很想让更多人全面地理解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它能够做什么、哪些方面还存有局限、碰着了哪些研究困境、有没有更好的办理办法等等。
为此,自2018年6月起,他开始投身于科普奇迹,在大学的教室之外向普通大众遍及干系知识。
“最初只是在网上写写科普小文章,之后我把文章集结在一起,再加上一些所思所想,出版了科普著作《爱犯错的智能体》。
这本书的社会反响很好,还得到了2019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奖,而我也认识了科普圈的许多朋友。
”据张军平先容,现在人们每每会更多地关注人工智能的预测性能等实用性功能,却对人工智能的深层含义、内部机理不理解,如在情绪、直觉、可阐明性、顿悟等方面的研究不知道该怎么做,也没有很好的办理办法,这就使人工智能看上去像人,但却无法仿照出人的思考或情绪表达办法。
“这正是我希望传达给大家的信息,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对人工智能感兴趣,投身这方面的研究。
”张军平说。

从最初的书本、讲坛到如今的网络平台,从笔墨、讲座到当下的音乐,张军平的科普办法在变革,在“跨界”,在与时俱进,但他想要传达的信息却始终彰显出他作为一名人工智能科技事情者的“初心”。
他表示,科普事情要把专业的、理论化的知识重组成普通的、具有意见意义性和诙谐感的信息,而他将在这方面连续努力和创新,用更为多元化、更故意思的办法,让更多人对科学产生好奇之心。

:臧莺,图片由受访人供应,卡通源悛改浪微博“娱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