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调侃图在网络流传:左边是美国科技公司OpenAI的创始人、ChatGPT之父山姆·奥特曼,右边是清华大学博士李一舟,“代表作”是他推出的代价199元的AI付费课程“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标题赫然写着“中美两大AI巨子”。

谁在为AI课程付费?“你拿这个事当救命稻草这是一个问题”_课程_工作 AI简讯

在李一舟抖音号的个人先容里,他有着浩瀚标签:清华大学博士、三家科技公司创始人,融资数千万,职业经理人,善于办理AI人工智能、商业模式、知识IP和流量问题。

而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知识付费领域的头部主播。
2023年ChatGPT4.0面世后,李一舟顺势推出AI付费课程。
截至2024年3月5日,抖查查数据显示,李一舟售卖的个中一门AI课程“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近一年的销量为10万-25万,发卖额高达2500万-5000万元。

OpenAI推出文生视频模型Sora后,李一舟紧跟热点,推出标题为“Sora背后的中美博弈”视频,同时在各大平台宣扬卖课,引发大量关注。
随着李一舟的爆火,有人质疑他并非专业出身,批评他的课程“水”“割韭菜”,也有人直指其“一舟智能”平台上的模型涉嫌侵权。
舆论进一步发酵后,李一舟的AI课程被下架。

与此同时,在目前Sora模型还未开启公测的情形下,借由Sora名义进行课程售卖、培训的行为依旧层出不穷。

2月尾,据媒体表露,不少人在知识社群“知识星球”上创建星球、供应知识做事,带有Sora关键词的星球已达四十余个,个中13个需付费才能加入,用度在几十到数百元不等;不少星球才刚刚成立,成员数量就已过百,收入估量近万元。
其余,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Sora课程”等关键词下的商品数目一度超过百件,价格从几毛钱到上百元不等。

事宜发酵后,干系平台屏蔽了干系搜索词。
不过,在闲鱼上,“AI课程”关键词下的干系商品件数依旧为999+。
除此之外,网易云教室、知乎知学堂等网站也推出大量AI课程做事,价格大多为几百至上千元。

据抖查查数据显示,李一舟的粉丝画像以男性为主,约57%年事在31-40岁之间,紧张位居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消费人群以新锐白领及资深中产为主,但也不乏小镇青年、妈妈以及都邑银发族。

他们或许未曾打仗过AI,但AI却意味着一种未来的可能性。
谁在购买这些课程?AI真的能为他们找到新出路吗?

李一舟的AI课程引发关注后,一张调侃图在网络流传。
(资料图)

为“可能性”付费

对刘雅来说,李一舟很符合她对一位“知识传播者”的想象:戴眼镜,出身名校,讲的内容专业却普通易懂,还写得一手齐整俊秀的板书——她认为,这解释了严密的思维逻辑。

刘雅48岁,从事地产营销管理事情,之前对人工智能不太理解。
李一舟发布的视频里有不少人工智能干系的话题,谈AI带来的冲击及未来的运用。
刘雅的儿子刚上高中,试过用ChatGPT写申请书,她很佩服年轻人能绝不畏惧地考试测验新兴事物。

刘雅模糊感想熏染到AI技能的迅猛发展,她经历过电脑遍及的年代,认为就像年夜夫从手写病历和处方演化为如今的完备电脑化,或许未来AI工具会成为人手必备的技能,是“一种生存手段”。

“这些东西是迭代的生产工具,是你必须要理解、要知道的,将来你不该用,别人也得利用,(末了)你也得(被)逼着利用。
”刘雅购买了李一舟199元的AI课程,对她而言不算很贵,“比较系统一些,有一个体系的认知和理解”。

谭华枝购买了相同的课程。
该课程号称零根本、零门槛,至少教授10种以上AI工具,是“清华博士教你能听懂的人工智能课”,个中包括40节视频课、各种AI工具凑集、流量包和资料库。

她今年34岁,在一家私企做财务,没有打仗过AI,刷到过几次李一舟的视频后,大数据开始频繁给她推举各种先容AI工具以及利用它变现的视频。
谭华枝以为心动,AI是时下风口,她想试试自己未来是否有利用AI工具变现的可能。

不过,她买了199元的AI课后,创造如果利用平台里的AI工具,还须要花费算力。
就像玩斗地主时须要花费欢快豆,每天生一张图片都须要花费几千至几万不等的算力,而她购买课程时获赠的初始算力大约只有100万。
有时天生一张图片就要花费5万算力,按这个标准,初始算力只够天生20张图片。

为了往后利用方便,谭华枝索性“一次性买断”——进阶课程则不用考虑算力问题,它声称教授的是文生图模型Stable Diffusion的操作及运用变现。
于是,只看了二十多分钟199元的课程,谭华枝又其余购买了李一舟的进阶版课程,售价1980元,转而学起了“人工智能高阶实战演习营”。

对付更多人来说,花费上千元学习AI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林晓可买课时很犹豫,她才大一,去年购买了一家教诲公司推出的AI课程,代价2080元。
课程内容包括AI干系的观点先容、AI绘画、AI笔墨创作、虚拟人构建、AI的商业运用等。

她只是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这个价格有点难承受,但从不同渠道吸收到的信息来看,她相信AI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2023年开始,险些每隔一段韶光就涌现一些新模型,林晓可以为该当把握主动权,往后大概能利用AI赢利或就业。

她的设想近乎美好:可以开个社交账号伪装画师,用AI天生图片、自己再二次描图,别人大概会向她约稿;还可以用AI天生的图片引流,也容许以接到推广;再者可以利用AI天生小说,修正后放在小说网站上连载。

林晓可终极选择以一年分期付款的办法支付,每个月须要还款将近200元,这是她五分之一的生活费。
“这个年代多学学总是好的。
”林晓可对南方周末说。

在头部的AI知识付费主播杨克看来,AI课的学员为“可能性”付费:“本日买个东西无非是两件事,一个是可能性,一个是确定性。
确定性便是你确定有这个需求,可能性是你看一看有没有可能有这个需求。
”AI课正是一种可能性的需求。

数据显示,李一舟售卖的“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近一年的销量为10万-25万,发卖额高达2500万-5000万元。
(文图无关 。
视觉中国图)

“大家太焦虑了”

每天放工后,谭华枝要带孩子,孩子才1岁,她抽不出韶光来学习。
好在财务事情只是月初和月尾比较忙,平时上班比较空闲,她利用这些韶光上AI课。

她生活在北方东部沿海的一座四线城市。
比较一二线大城市,信息没有那么前沿,AI对周围人来说还是一个较为迢遥的观点。
偶尔从网上看到干系信息,在办公室聊起,大家也会提出疑虑:AI会不会取代大多数劳动力?会不会导致新的下岗潮?现在生活本钱高了,假如下岗该怎么办?

在小城市,大部分人只是将这些话题当作谈资,纵然稍有忧虑,也没太放在心上,日子还是要照常过,谭华枝认识的人里没有一个主动去国外网站理解情形,“我以为在我们这个层级,没有必要考虑那么深远的问题。
”她说。

但现实中,公司裁员的风险随时会向她袭来。
谭华枝所在的公司业务板块减少、利润随之降落,经营不善,管理层变动,这两年开始全方位裁员,项目如遇集体卡顿则有全员被裁的风险。
谭华枝不看好公司的长远发展,虽然自己所在的项目组依旧存活,但“这件事早早晚晚,避免不了”。
谭华枝说,自己也算是“高危人群”。

在她目前生活的城市,如果被裁,很难找到其他得当的机会,人为也普遍较低。
如果一个月只有两三千元,那她宁肯做自由职业,学个技能变现或做点小买卖,还能方便兼顾家庭。

“与其一贯这么麻木地走到公司关停那一天,还不如看看有没有其他可以做的事。
”她见告南方周末。
学AI只是多一种可能,谭华枝说她实在不抱很大希望,也没有明确的目标。
网上的声音太多了,到处都声称是“机遇”、是“蓝海”,很难分辨真假。

林晓可在一所普通院校读照顾护士专业,高三时复读过一年,她总以为如果不学习AI,“未来便是一个惶恐的状态”。

她担心自己已掉队于同龄人,有同学已经在利用自媒体赢利,学习AI或许能让她遇上节奏。
但她又忧心,自己也不是最早打仗AI的一批人,很多高校学生打仗得更早,他们比她更有底子,学得好,也运用得好。

“信息便是钱,钱便是信息,这批人肯定是变现最好的。
”林晓可说,“你不学的话,掉队更远。
”她的家庭经济条件一样平常,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收入不高,还被老板拖欠人为;母亲没有事情,身体不佳,需长年服药;妹妹还在上高中。
林晓可在烤肉店做兼职做事员,还无法经济独立。

她本来打算用春节的压岁钱买AI课,但压岁钱被母亲拿去应急,当时订金已经付好,只能分期付款。
她从每月的生活费里省下这笔钱,没有见告家人。

高中时,老师便在教室上提醒他们就业的难度,还列出了一大堆图片和数据。
周围同学听了都在笑,林晓可却没有,担心这便是她的未来。
高考填志愿时,她本来想学中医,分数不足,末了选了照顾护士专业。
据她理解,照顾护士行业转行率高,很劳累、感情花费大,她担心自己难以承受。

“已经掉队了这么久,现在人这么多,如果你想从里面脱颖而出,肯定要有多种技能。
”林晓可设想,如果学了AI,用人单位相称于以低本钱收成了一个可以做很多事的人,大概能帮助她找事情。

教了几个月AI课程之后,杨克不雅观察学员们,“实在实质上来讲,都是用户本身有焦虑在,大家太焦虑了……大家缺钱嘛,这个很正常。
”在他看来,不同信息渠道都在传达同一种焦虑——如果不节制AI工具,将来可能会被淘汰,“全天下的人都在说这个方向”。

每次在网上看到AI干系的推广语,比如“每个人都可以学会的AI课”“每个人都要节制AI”,刘雅都以为是在对自己喊话。
“这么大的信息冲击,难道你就目不识丁吗?”她说。

“相称于费钱买了一个玩具放在那儿”

姚瑶在小红书上开设了一门AI课程,粉丝近千。
她在某互联网大厂事情,有八年的设计履历,从文生图模型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推出后,一贯在关注学习。
AI很早就运用在她熟习的设计事情领域,她以为自己可以教授AI工具,或许按部就班打工更有发展前景。

她开的是直播课,一期课程九节课,一节大约两个小时,内容除了设计,也包括AI拍照、AI绘画等,适宜传统的拍照师或插画师学习。
课程末了一节课,姚瑶会教他们如何做出自己的作品。

有人在报名前讯问,是否学了AI工具后可以变现,姚瑶很难给出肯定的回答。
“这种状态的人可能对变现比较执著与猖獗,存在于营销的美好抱负当中。
”她只能见告对方,这取决于能力,而非学到的AI工具本身。
她更看重如何教授人们在事情场景中利用AI提效。

张年宇便有这样的需求。
他在某一线城市的互联网行业做用户运营,日常事情是写推广文案或活动策划。
公司有季度考察,他能勉强搪塞,但还是焦虑,特殊是当手上有好几件事情同时进行,就难以专心投入。

他在某家公司购买了2400多元的AI课程,学了之后,事情效率确实有所提升。
他能更精准地用AI天生自己想要的内容。
他试过用AI写事情申报请示,把自己的所有事情成果输入AI后,让它输出完全的申报请示内容,效果不错,压缩、分段、总结、标题一应俱全。
以往至少一天才能写出的文案,现在半个小时就能完成。

还没完备学完AI课程,林晓可已经利用它代写了两篇论文。
她打算连续学下去,接下来考试测验用AI赢利。

不同于这两人,谭华枝买了2179元的课程之后,无论实际生活还是事情场合,她都运用不到。
她以为课程比较水,有些一节课就能讲完的内容,六节课还没讲明白。
用AI天生图片时,纵然输入的关键词与教程千篇一律,得到的质量和效果却差了十万八千里,“都不能算是一张正常的图”,同样,AI天生文案不是主题不符,便是语序不通。

“没有打仗之前想象得那么功能强大,”她说,“当然可能我用得也很浅,没有到那个地步。

刘雅喜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读后感,原来设想学完AI之后,能利用它写读后感,把自己的账号发展成读书博主。
然而,AI天生的文章很难达到预期,她不清楚究竟是自己操作不佳,还是AI工具本身的问题。

谭华枝已经不奢求能通过AI变现了,“我现在知道这不可能,我也接管”。
她安慰自己,可以用来消遣,比如用它天生节日图片,发在社交平台上应应景,“相称于我费钱买了一个玩具放在那儿”。

杨克的AI课程紧张教授如何利用AI做自媒体和电商,大部分用户在三线城市及以上,年事大多在28-45岁之间,有自己的本职事情。

“大家拿这个事不是翻身去的,是办理效率去的。
”他说,效率也能带来代价,但如果冲着直接办理负债或就业问题来,建议不要学,“你拿这个事当救命稻草,这是一个问题”。

“退一万步讲,一个两三百块钱的课程担保挣钱,这件事怎么可能?”杨克对南方周末说。

• (应受访者哀求,文中皆为化名)

南方周末 翁榕榕 南方周末演习生 董嘉迪

责编 李慕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