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强势来袭中小黉舍若何开展编程教诲_人工智能_技巧
本期热词:中小学编程教诲
光明网 黎梦竹
教室内外,中小学生科技活动越来越丰富:创客、STEM教诲、乐高搭建等受到不少学生热捧,人工智能教诲也逐步走进中小学教室。这些活动开展情形怎么样?人工智能课程能否落地教室?最近,带着这些问题拜访了多所中小学校。
桐乡某小学开设编程教诲课程(李政葳 摄)
编程、创客等信息科技活动火爆
在济南胜利大街小学传授教化楼的顶楼平台上,有一处500平方米的“百草园”,师生们在这里栽种了丝瓜、西红柿、西葫芦等瓜果蔬菜。特殊的是,百草园不仅是一片“栽种园”,更领悟了“STEM教诲”与跨学科教诲理念的综合实践基地。
“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雅观察植物成长,写出它们的发展日记;信息技能老师通过在百草园内用开源硬件平台干系输入和输出组件设计开拓‘监测调控系统’,让温度、光芒等实现自动化掌握,便于学生们理解生活中物联网运行理念。”胜利大街小学信息技能西席、教研组组长贾义峰说。
在济南市历城二中,从开展科技创新教诲,到如今建成普惠创客教诲体系,学校前后探索实践了11年。“接管创客教诲的学生达2万多人,收到学生创意45万余份,个中4268项得到国家专利,学生在各级创新创意大赛中得到褒奖840多项。”历城二中创客中央卖力人高月锋说。
如今,少儿编程、机器人课外培训班等格外火爆。来自北京的杨女士每周末都会带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学习乐高EV3机器人搭建与编程,“孩子特殊感兴趣”。据干系预测,2018年我国少儿编程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已达40亿元,用户规模约1500万。
人工智能课程缺少统编教材
从编程、创客等课程进入人工智能新时期,信息技能教诲也面临新的寻衅。2018年1月,教诲部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工智能正式被纳入《普通高中信息技能课程标准》新课标,其后多份文件提出要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诲。
但目前普通高中统编版人工智能教材还在统筹编写阶段,并且,对付责任教诲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诲、信息科学课程的标准,目前也还未明确出台。拜访创造,多地中小学老师在传授教化中多是沿用之前的信息技能教材,或者根据自主须要加入干系内容,编写人工智能课程读本等。
“紧张以项目化形式开展笔墨识别、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再理解背后的事理。这种授课办法是通过生活征象勾引学生思考背后利用到的核心算法。”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信息技能老师董佳霖(化名)说。
董佳霖还提到,人工智能课程对学生来说实在有一定的难度,很多老师教授内容处于让学生体验的阶段,并未深入阐明背后利用的算法。“由于还在等待统编教材的出台,目前只能根据新课标内容哀求初步开设一些校本课程。”
“我教授的课程内容‘体验AI’,通过手机小程序来做一些大略的AI体验,让学生对什么是图像识别、人机对话、智能语音有初步体验。”上海市江湾低级中学信息技能老师杨艳艳表示,由于初中阶段信息技能课程新课标还未出台,初中和高中的人工智能课程教诲衔接方面就涌现了明显断层。
“初中紧张以体验AI为主,但看了去年发布的面向中学生的人工智能读本《人工智能根本(高中版)》,我以为难度比初中大了很多。因此,思考在初中阶段适当添加一些高中课程。今年6月开始,我们与高校老师一起探索编写覆盖小、初、高中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读本,希望能让课程过渡地更加自然。”杨艳艳说。
师资条件、资源支撑瓶颈待打破
在拜访过程中创造,不少老师反响这门学科“确实很难”。“人工智能知识专业、抽象,很多大学阶段才会涉及。有些老师不是信息技能专业出身,须要自己前辈行消化再传授教化生,很多知识点乃至须要‘从零开始’。”董佳霖说。
这一点,贾义峰也深有感触:“压力确实存在,很多非专职的信息技能老师以前没有打仗过这类新技能。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有助于让老师更专注于传授教化,提高自己的能力。”他见告,目前,胜利大街小学也正初步探索人工智能课程,通过在原有的信息技能教材中结合加入开源硬件等内容。
董佳霖提到,人工智能是利用数据演习机器,让机器进行学习。而教室上碰着的一个问题是“这些数据从哪里来”,比如,人脸识别技能须要上万条面部图像数据。济南市教体局信息技能教研员杜春晓也提到,除了教材,还存在缺少课时量、授课程度不明晰等问题。
信息技能课程重在培养信息素养
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传授教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晓哲看来,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诲未来前景乐不雅观,“虽然现在良莠不齐,但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也须要教诲者更多实践探索,尽快让人工智能教诲走上正轨”。
“要办理信息技能课程‘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只有这四个问题在逻辑、行动上同等,才能担保信息技能课程传授教化活动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北京航空航天算夜学教授熊璋说,学校是信息素养教诲的主渠道,课程是信息素养提升的主阵地。
也有业界人士表示,一方面,学校开设干系课程也须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课程选择权;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技能本身是发展的,究竟技能中的哪些内容、多大比例进入教室,也须要跟随技能的更新与淘汰进行不断调度。
“青少年学习人工智能也好,学习编程也好,终极目的不是节制代码或编程技能本身,而是通过技能来学习、理解、改变这个天下。”杨晓哲提到,最新版本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能课程标准》已进一步明确了信息素养界定,即培养学生具备信息意识、打算思维、数字化学习等。
熊璋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能联合经济需求,驱动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升,推动公民信息素养内容和标准的升级变革。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