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盾构机掘进核心技能日趋成熟 地道施工迈入“智能时代”_盾构_天和
“虹浦号”下线。受访者供图
“虹浦号”内部布局。受访者供图
“虹浦号”掘进成型的隧道。受访者供图
“虹浦号”下线。受访者供图
公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 (王连喷鼻香)近日,上海机场联结线11标项目又有新进展,盾构机掘进总里程打破3000米,由中交天和自主设计研发的超大直径气压泥水平衡盾构机“虹浦号”在该项目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据先容,“虹浦号”刀盘直径14.04米,总长114米,总重约3174吨,不仅运用了刀具光纤磨损检测及中交天和独占超长间隔掘进不换刀(高承压水粉砂地层不换刀可实现连续掘进7000米以上)等前辈技能,还配置了聪慧监控、自动导向等智能系统,创造了国内外同类隧道建造装备新高度,国产化率达98%以上,大幅提高了盾构机的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实现高效和智能化掘进奠定了坚实根本。
同时,聪慧化远程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可实时记录盾构机掘进数据,实现对风险边界的自主管理,及时发出警讯并供应办理方法预案,担保对盾构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自动导向系统为盾构机装上了灵动聪慧的“双眼”,可更加准确地判断盾构机的掘进走向和作业姿态,将盾构机走向精度掌握在±2mm以内,既确保了掘进施工质量,也大幅提高了掘进作业的智能化水平。截止目前,“虹浦号”已掘进隧道3000多米,创造了超大直径盾构机月度掘进650米的全国最高记录以及单日掘进16环、32米的天下新记录。
“在城市深邃的地下,无需工程师人工决策、手动操作,重达数千吨、长达百余米的盾构机通过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情形下,自动挖掘出一条条地铁、公路、高铁等隧道”是盾构机未来的发展走向,也是盾构机人最大的梦想。要真正实现这一梦想,盾构机必须具备在无人驾驶情形下实现自主“巡航”掘进和管片智能化拼装的必备核心技能。届时,技能及作业职员只需在隧道外就能通过监控屏幕不雅观看盾构机在人工智能掌握下实现自主掘进。
“中交天和盾构机无人化掘进的核心技能已日趋成熟,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和领悟现有技能,实现自主掘进、自主拼装一体化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将研制,加快进入到盾构机掘进无人化的新时期。”中交天和干系卖力人先容。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