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上海交通大年夜学附属第六公民病院介入放射科主任李跃华:做好背后的眼睛走好脚下的路_放射科_磁共振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精彩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确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主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文申报请示》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2018年8月,41岁的李跃华成为上海市第六公民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这个豪迈而诙谐的东北男人却在感慨,人到中年,酒量有点低落了。
四十是孔子所说“不惑”的年纪,到了40岁,才不迷惑。李跃华说,年轻时总想着跃马天下,纵横四海,现在我算是想明白了,放射科便是我的全部,好好沉淀一下,连续学习新知识,为医学影像这个学科做点有用的事。
对付一个年夜夫而言,黄金年事是45岁到55岁,李跃华正在步入黄金期。已跻身名医行列的他,实在还很年轻。
一条成功之路
要不是年夜夫时时时会提醒去拍一张CT或者做一次核磁共振,很少有病人会主动关注放射科。即便是身在放射科,也很丢脸到放射科年夜夫的“庐山真面孔”,他们总是在操控机器,或者隔着玻璃,用扩音器指挥你做一些放射检讨所必需的动作。
这个部门很神秘,彷佛也没有什么存在感。虽然所有年夜夫都说,放射科是主要的赞助部门,有的还用“年夜夫背后的眼睛”来形容,但如果让一个对医院事情流程并不熟稔的外人挑选关键词,末了选中的,仍可能是“赞助”和“背后”。
李跃华本科学的是医学影像,毕业后从事的便是放射科的事情,目前主持着10余项和放射学科有关的基金项目,同时也是《中华放射学杂志》审稿专家。从本科一贯到现在成为参与放射科的主任,李跃华和医学影像、和放射科打了20多年交道。对付“主要的赞助部门,年夜夫背后的眼睛”这句话,李跃华笔下的关键词,自然是“主要”和“眼睛”。在李跃华高考那一年,医学影像系的考分,比临床医学系还要高,“如果不主要,考分会这么高吗?”
李跃华常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 年夜夫有一条成功之路, 撑起这条路(ROAD)的4个字母,R是放射科(Radiology),O是骨科(Orthopedics),A是麻醉科(Anesthesiology),D是牙科(Dentistry)。这是一条“成功之路”,选定了,就要武断走下去。
本科毕业后,李跃华在基层医院事情三年,积累了一定的事情履历后,前往长海医院连续深造医学影像,读了硕士和博士。在上海市第六公民医院事情后,又去读了一个上海交通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博士,紧张是从工科的角度,做了一个磁共振成像的课题,用物理解释磁共振方法。
2014年,李跃华参与的“脑动脉瘤及干系血管无创成像和微创治疗新技能的研究及其临床运用”项目,得到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能进步奖三等奖。2015年,李跃华有关“无创形脑血管核磁共振成像”的课题,得到了银蛇奖,是当时医学影像界获银蛇奖的“独苗”。这位放射科里的双博士,正走在成功之“路”上。
受益于新机器、新技能、新思维,李跃华和他的参与放射科在为自身发展创造着更大舞台。
学无止境之路
2018年,上海市第六公民医院参与放射科引进了一台西门子MRI(磁共振成像),科室里一下劳碌起来。李跃华决定把全部参数都研究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新机器的效率发挥到极致。对新设备管窥蠡测,是对放射医学最大的尊敬。
在李跃华读本科时,打算机操作系统还是WIN95,而现在AI(人工智能)已在包括医学领域在内的全领域广泛运用,AI还成为2017年“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盛行语”。
李跃华说,广州举办了一场人工智能和放射科年夜夫的技能比拼,10位副高以上的年夜夫和10组AI抽取胸片对抗,结果有2位年夜夫胜出,4位年夜夫平局,4位年夜夫憾败。
“AI是个好技能,依托大数据,对根本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上风。但从目前的AI利用来看,AI知道有什么病灶,却不能判断结果,而在精准医学、放射为先的不雅观念下,放射年夜夫是制订方案,设定参数,明确见告你,这样的参数设定,结论是什么,这是相称繁芜的过程,凭履历,凭直觉,乃至凭天赋。以是,AI暂时还取代不了大脑的聪慧。”李跃华说。
话虽如此,李跃华毕竟还是放心不下,AI已经让他感想熏染到了压力,那些模棱两可的检讨单子,会让好脾气的他翻脸:“CT,增强CT,MRI,DSA都有不同特点,在各种参数下,都会有不同表现,操作不熟习,参数搞不清,就要影响临床诊断。对急症病人来说,搞错了便是折腾。越是不能折腾的人,偏偏就这样被折腾了,当然要急得跳脚。人家可不管你学艺不精,侵害的是六院放射科的集体形象。”有段韶光,李跃华挺焦急上火的,一贯在看一本解读《道德经》的书,心情才平复了些。
事情一辈子,学习一辈子。医学影像的发展会一贯马一直蹄地跑下去,而从事医学影像的李跃华们也会一贯马一直蹄地学下去。
走好脚下之路
如果用事情量考量,上海市第六公民医院每年的医学影像成片量在75万到78万份之间(这个数据在上海所有医院里排在前三名),大概除了急诊室,参与放射科是医院最劳碌的地方。但医学影像,仅仅是参与放射科的事情之一。
王女士总是以为头晕,走路要扶着墙,症状有点类似“梅尼埃病”,但一贯不能确诊。根据以往的诊断办法,通过大量注射静脉照影剂进行核磁造影,这对人体脏器的影响也大,而能达到内耳处的试剂很少,造影效果不佳。王女士于是来六院就诊,参与放射科创造性地利用了造影剂内耳靶向投放,剂量是不及原来的千分之一,但24小时后影像清晰可辨,为下一步的设计治疗方案供应了依据。
20岁的小薛无明显诱因涌现双下肢发麻、无力,不能正常行走,并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六院参与放射科建议采取脊髓血管MRA检讨。这是六院首倡的检讨办法,和以往依赖股动脉插管DSA造影比较,不仅避免了含碘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还实现了全过程无X线辐射剂量。小薛接管了建议。得益于检讨结果的精准,小薛手术后三天出院,根据随访,不适症状已完备消逝。
类似情境,时有发生。受益于新机器、新技能、新思维,参与放射科一边承受着AI接管岗位的现实压力,一边又在为自身的发展,创造着更大的舞台。参与放射科目前已经衍生了5个亚学科,涵盖神经、骨肌、心胸、腹部、五官等,以六院引进的上海首台天下顶尖第三代双源CT为例,在无需掌握心率的情形下,患者即可达到靠近百分百的心脏检讨成功率,帮助年夜夫得到清晰的冠状动脉图像,做出精确诊断。而让李跃华站上银蛇奖领奖台的“无创形脑血管核磁共振成像”,在海内同行间仍领先一个身位,目前其对直径小于5毫米的小动脉瘤准确性达到96%-97%,灵敏度达98.2% -98.7%,特异度为93.2%- 94.8%,随着软件技能及磁共振硬件升级,各项指标在未来仍有可提高的空间。
李跃华说,未来已来,路在脚下,人走得多了便是路,不走就没有路。这个目前上海市第六公民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语调沉着,就彷佛是在操控他熟习的机器。
名医简介
李跃华: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六公民医院放射科主任。中华放射学会MR学组委员,中国装备委员会MR学组委员,上海放射学会磁共振学组副组长,上海放射学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影像学分会秘书长。上海交大晨星特聘教授,上海市卫计委精良学科带头人。
临床致力于磁共振新技能运用、神经血管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脑血管病及卒中的早期诊断。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3项、上海市卫生局基金项目2项、各种局级课题5项。揭橥各种论文60余篇,SCI收录30余篇,参编著作3本。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名誉。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