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天前的2020天下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多个人工智能联合演唱了一首名为《智联家园》的主题曲。
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把稳到的一点是,就连这首主题曲的作曲也是人工智能。

科班卒业两分钟写首歌……AI来了人类还能做什么?_人工智能_音乐学院 云服务

而在今年6月,《智联家园》的“曲作者”人工智能“小冰”,刚刚被付与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0届“名誉毕业生”称号。

两分钟内写出完全歌曲

“这是我上音毕业后的首支作品。
”7月9日当天,小冰在微博上发布《智联家园》MV,同时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今年,小冰在接管了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两位老师的“辅导”后,顺利“毕业”,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的“名誉毕业生”。

参与“辅导”小冰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西席陈世哲见告中新网,这首《智联家园》的旋律是小冰独立完成的,为了歌曲效果更好,人类也合营小冰对编曲进行了完善。
“虽然人类参与个中,但可以说紧张事情都是人工智能完成的。

不过,人工智能是如何作曲的?小冰又是根据什么“创作”出《智联家园》的旋律呢?

小冰团队先容,“小冰受到2020天下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和干系资料的灵感激发,创作了这首歌曲的旋律。

事实上,在受到一段笔墨描述或一张图片引发时,现在的小冰不仅能够创作出音乐曲目,还可以根据其风格和节奏自动完成配器选择、编曲及歌词创作。

目前,小冰创作一首三分钟旁边完全歌曲的韶光,可以掌握在两分钟之内。

“名誉毕业生”比人类更强吗?

除了“创作”速率快,小冰在“写歌”方面和人类有哪些不同?

在小冰的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看来,仅从创作办法来讲,小冰就和人类有很大差异。
“小冰拿到歌词,就可以自动天生音乐的旋律,还可以用不同的办法把它演奏出来。

小冰团队总卖力人李笛先容,详细而言,小冰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会先根据所给资料,从某一个段落入手进行创作,再从这个段落延伸到其他部分。

陈世哲阐明,“我们一样平常认为音乐是一个纯艺术的事情,但实在可以分两块来看:音乐既有艺术和情绪的东西,也有一定规则,特殊是在旋律创作、编曲中,比如说比较常用的和弦排列构培养会有一定规则在里面。

而目前小冰便是针对音乐创作中“有规则可循”的部分进行“创作”的。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不用模拟人类“思考”,就可以根据数据“创作”出音乐作品。

从这一点来看,人工智能目前毫无疑问是与人类有差距的。

于阳坦言,虽然人工智能在歌曲上的创作能力以及作品呈现,确实达到了一定水准,但“AI作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同时他也认为,音乐与科技之间的结合互补、音乐与人工智能学科之间的领悟是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发展到本日这样的高度,一定会不断产生新的领域、新的方向、乃至新的学科。
音乐工程系也会着力于培养跨领域的音乐科技人才。
“每一个人的艺术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人工智能的创作也能够为人类音乐家供应源源不断的灵感。

人类还能做什么?

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在歌曲创作方面不可能完备取代人类,小冰团队也一贯强调,“人工智能拥有的创造能力,从来不因此击败人类为目标”,但不少人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本日,人的代价将表示在何处?

陈世哲给出的答案是“情绪”和“创新”。
“在未来的音乐创作中,人类的代价更多是在情绪方面,或者说是人工智能还没有想过的更创新的领域。

“机器技能的发展会倒逼人向更未知的领域去探索。
至少现在看来是这个样子。
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件比较故意思的事情,机器会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写一些旋律,写一些东西,而对人有一种启示。
以是我以为未来可能会是一个人类与人工智能相互协同发展的场景。

另一方面,陈世哲也认为,现阶段,人工智能确实也是一项可以“降落门槛”的技能。

今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老师陈世哲、竺茹伊等,完成了四次线上传授教化。
他们和人工智能小冰一同教会了浙江松阳的学生如何创作歌曲。

“我们通过几堂课的办法远程教会当地孩子一些基本的旋律创作观点,那么孩子们可以大略地写几句旋律、歌词。
但这个作品并不完全,这时小冰的编曲能力就展现出来了,小冰能快速帮助孩子们将作品完善成一首歌曲。
”陈世哲以为,从这个层面上说,人工智能起到了提升效率、降落艺术传播门槛的浸染。

但他同时也知道,即便在音乐领域,人们也对人工智能有不同意见。
“有人会有抵触感情,也有人乐意主动拥抱,有人会过度浮夸人工智能的进程和浸染。
我以为,我们该当首先去欢迎它、积极学习它,但不要盲目地把它作为噱头去推进,而是真正落实到详细履行上面。
”(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陵犯了您的合法权柄,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