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人工智能岗位月薪23960元不吃喷鼻香的专业未必没价值_专业_人工智能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打破了一千万。就业形势如何?据宣布,今年春招季,受疫情和行业变革影响,财务、行政和人事等文职类职能岗位的竞争指数较高,均匀每个岗位收到16到30份简历。但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干系专业的学生却非常抢手。个中人工智能干系岗位的人为一度跃升至高薪职位的榜首,达到每月23960元。
从宣布可知,不同专业的竞争力不同,有的专业不仅好找事情,报酬也高,比如人工智能干系岗位月薪高达23960元,可谓“钱”途无限。有网友对此感叹:“找事情就能表示出大学选专业的主要性了。”
此说不无道理。有的专业在就业时很受宠,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的上风地位,这是现实。但话说回来,有多少学子在选专业时就能料到4年后的就业形势?很多时候,当时专业看起来有出息,但过了几年,因读该专业的学生太多而变得不再抢手。相反,那些冷门专业在多年后分缘际会而具有相称竞争力。这方面的例子不胜列举。
一定程度上说,选专业便是选职业。职业合不合身,要看专业对不对自己的口味。一些专业看似风光,但不得当自己,或者自己不适应这个专业,硬选下去,结果每每是学得不愉快,也难以学有所成。
也要看到,像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专业的毕业生颇受青睐,实在并不是有时。当前,无论人工智能还是数字经济,都与国家重点发展工具干系。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的时期背景中,与此有关的专业也会拥有较高竞争力。
为此,有专家建议,根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动态调度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传授教化内容,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紧密连接,提高毕业生专业构造与市场需求构造的匹配度。实在,这是老话题了,高校专业设置究竟该不该随着市场跑,见仁见智。而在笔者来说,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必过于功利化,盯着就业市场固然没错,但不能完备迎合就业市场,一些专业很冷僻,就业时未必吃喷鼻香,但并不代表它就没有存在的代价。
回到文职类职能岗位的竞争指数较高,而人工智能等专业类毕业生很抢手这个话题。当今社会,既须要人工智能类专业,也须要文职类专业,它们都有存在的代价。就业市场是变革的,但在变革中又保持动态平衡,比如这两年文职类毕业生不好就业,但过几年后大概迎来了就业拐点,变得受欢迎了。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人工智能类毕业生一旦涌现饱和,就业也可能不那么具有主动权。
基于此,不必一味盯着哪些专业好找事情,哪些专业不好找事情。好找不好找都是相对而言。只要学有所成,有一身本事,就能在社会大舞台上有用武之地,即便选择创业也能干出一番成绩。
人工智能岗位月人为23960元,你倾慕吗?如果抛出这个问题,不同的毕业生或许给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自身不是这个专业,倾慕何用?如果学的是这个专业,要问能不能胜任这个事情?能不能拿到这个报酬?
当前就业形势严厉,为了更好地帮助毕业生就业,各地各部门应拿出有诚意的举措,正如宣布所称,要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诚意要实,举措要管用,当每个毕业生都能找到心仪的事情,即便拿不到月薪23960元的也会心安理得,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才华,实现出彩人生。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