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一年打100万个电话只要4800元AI电销机械人野蛮成长_德律风_机械人
撰文/ 赵天宇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采访专家:
牛 凯(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刘德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央研究员)
“暂时不考虑了感激。”
“已经打了很多次了,不要再打来了!
”
“你们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
随着Chat-GPT走红,如今AI观点炙手可热,但AI带来的影响也并非都是正面。近年来一种新型推销办法“AI电话发卖机器人”(以下简称AI电销机器人)的发展,却让普通"大众年夜众遭受“围攻”,可谓有苦难言。
车险附近到期的魏师长西席,连日来频繁接到保险推销电话:“同一个公司,一天能打十几个,有时是男的有时是女的,早中晚什么韶光都有,每次电话号码还不一样,但问的都是重复的问题。”
“3年前想把家里闲置的房屋出租,如今3年过去了,现在还有中介给我打电话。”网友@机动的胡椒粉抱怨说,推销电话总是防不胜防,“特殊是有了AI加持往后,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这种名为推销,实为骚扰的电话对人影响挺大的。”
调查:
机器人学习一天即可上岗
逐日可打电话3000个
AI电销机器人,实质上还是一种语音机器人,它能天生仿照真人说话的AI语音,或者利用提前录制好的真人语音,完成AI打电话的功能,与客户沟通应答,实现产品推销目的。令人担忧的是,AI电销机器人已经演化成新型电话骚扰工具,其背后衍生出了一条造孽透露隐私数据的“灰色家当链”,乃至成为不法分子用于引流和筛选诱骗工具的智能工具。
▲如今AI电销机器人已经演化成新型电话骚扰工具,其背后衍生出了一条造孽透露隐私数据的“灰色家当链” (来源:新华社)
AI电销机器人的核心技能,是“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通过语音识别,AI可以将人类措辞在笔墨和声音间自由转换。自然措辞理解和合成又使得AI能够剖析处理人类措辞,理解人类的意图并能与人沟通,使AI可以对答如流,并支持自我学习。
调查创造,AI电销机器人目前在网络上可谓风头正猛,在互联网上发卖干系产品的商家也不在少数,不少人还给自己贴上了“改写电销历史”“人工智能推动”“新一代产品”等标签,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以“商业地产推销”为由,联系了某AI电销做事供应商。一名发卖职员见告,他们的产品只须要设置一些大略的话术内容,机器人学习一天就可以上岗事情,并且“越用越聪明”。
至于话术内容,这名发卖表示:“都是真人录音师前期录制,录制好后搭建到系统内,然后系统植入语音识别器,只须要导入客户号码,进行拨打就可以了。”
***加载中...
▲发卖发给的演示***,女声是AI电销机器人,男声是真人客户。AI拨打的电话“真实度极高”,应答流畅毫无马脚
此外系统还能在后台进行设置自定义回答分支,包括“是否许可客户打断”“是否许可发送短信”等等。避免涌现单方面措辞输出的尴尬场景,显得更加细腻和真实。
在发卖发给的演示文件中,由于语音都是真人录制,这款AI电销机器人拨打的电话“真实度极高”,险些听不出是AI拨打的。而这样的根本版套餐,每天可以拨打3000个电话,一年下来便是100多万个,年费只须要4800元。
AI电销机器人衍生
透露隐私数据“灰色家当链”
受制于技能本钱和繁芜度,自研AI电销机器人的难度不小,因此不少头部企业都开放了干系做事。以某平台办理方案为例,开放的只有核心技能,将客户语音转为意图流返回,别的话术平台搭建、语音录制或合成等事情全需客户企业自行办理,或者购买代理做事。
客不雅观来讲,AI电销机器人为商家降本增效创造了代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的流利。但如今AI和电销行业捆绑在一起,暴露更多的却是负面问题。
▲如今AI和电销行业捆绑在一起,暴露更多的却是负面问题。(来源:pixabay)
AI电销合法吗?《中华公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当事人赞许或者要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办法向其发送广告。因此商家利用AI电话向消费者推销广告信息的做法,本身已经是违法行为。
但在巨大利益驱动下,部分AI电销机器人背后已衍生出了一条造孽透露隐私数据的“灰色家当链”,乃至成为不法分子用于引流和筛选诱骗工具的智能工具。
据《南方都邑报》宣布,电销客户资料在地下被频繁交易,不法分子称其为“料子”。个中“AI料子”采取程序爬取得到,一万份价格在150元到200元,“手波料子”则经由人工筛选,供应的资料更加精准:“直接开一个账户,机器人呼出电话一个收费2毛2”。
2022年4月,江苏镇江警方抓获了一个涉及全国多地的网络诱骗团伙。在这起案子中,犯罪团伙利用AI机器人拨打了1700万个电话,获取有效客户电话80多万条,为境外诱骗团伙大量引流。
专家建议:
科技应向善 严厉打击滥用技能的不法分子
早在2018年7月,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检等13个部门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进行专项整顿,对骚扰电话进行管控,组织建立全国统一的“回绝来电”平台,勾引干系组织和个人尊重用户意愿规范拨打商业性电话。
但骚扰电话并未绝迹,反而有愈演愈烈的之势。来自电话邦联合可信号码数据中央发布的《2022年度骚扰、诱骗电话形势剖析报告》显示,骚扰电话标记量近四年(2019-2022)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骚扰电话标记总量超4.99亿次,较2021年上升了36.33%。
“这与AI电销机器人利用增多有关,也和人工智能技能逐步成熟密切干系。”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牛凯剖析说,近年来AI在商业化运用领域有很多成熟的案例,像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给"大众年夜众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技能是把双刃剑,随着技能门槛的降落,一些违法运用也随之而来,以是AI电销就涌现了“野蛮成长”趋势。
如何管理AI电销乱象?牛凯建议,一方面舆论要加强正面勾引,呼吁"大众提高认识、提高当心避免上当受骗;另一方面,目前干系法律法规对骚扰电话的界定例模还不清晰,干系惩戒方法也偏弱,必须要加强立法和监管,严厉打击滥用技能的不法分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央研究员刘德良表示,AI电销机器人在实质上是传统“电话发卖”的升级版,是利用人工智好手段进行电话营销的新形式。电话营销在很多情形下会对社会"大众构成骚扰,也是一个长期问题,但不能由于有人工智能技能的加持就躲避法律监管。
从技能事理亲睦处关系上讲,电信运营商作为根本做事供应者,其对骚扰电话问题也有不可推脱的任务。要想真正有效管理这种问题,必须要让电信运营商发挥关键浸染,令其对骚扰者对被骚扰者承担连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社会"大众年夜众维权的“高本钱、低收益”问题,冲破AI推销电话“低本钱、高收益、低风险”的怪征象。
▲目前,部分手机内置AI助理功能,不仅能自动接打AI电话,还能实现手机AI与AI推销电话“畅聊”,并天生笔墨记录。图为某品牌手机该功能演示图(来源:荆楚网)
另一方面,刘德良认为“技能问题用技能手段办理”也是一种思路,即借助于第三人智能程序通过大数据识别、拦截骚扰电话,这种方法已经被证明比较有效。未来随着技能的进步,类似功能会愈发完善,消费者受到的影响可能就会更小。
当然,对付我们普通用户而言,守住个人信息安全关口,才能尽可能减少隐私透露的可能性。即便接到干系电话,也要克制自己的贪欲。难道真的会有什么电话来给你送福利吗?毕竟天上掉下来的每每只有陷阱,可能你才是他们的馅饼。
从“科技向善”的角度来看,人类历史上的主要发明例如炸药、原子能、化工技能在创造财富代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安全威胁、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技能或许也有类似困扰,必须戒备它们带来的风险性、不愿定性,勾引技能为"大众年夜众谋福祉,而不是成为纯挚谋利、乃至违法犯罪的工具。
出品:科普中心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