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踪前沿进展,节制最新动态

笑也会让人压力倍增若何用人工智能算法创造论文造假 | 播报_蜂鸟_青少年 文字写作

撰文 | 刘天霖、郝春晖

责编 | 叶水送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

No.1 笑也会让人压力倍增

人类每每用微笑表达愉悦和幸福感。
然而,最近的一篇论文表示,不是所有的微笑都有相同的浸染——有些微笑会让人社交压力倍增。
研究者们把微笑分为三类,分别为“褒奖型微笑”(reward smiles)、“收受接管型微笑”(affiliation smiles)和“支配型微笑”(dominance smiles)。
前两种微笑会让人放松,但是“支配型微笑”则会让人更加紧张,由于它代表着一种不附和的态度。
研究还表明人类可故意无意地辨别“支配型微笑”——在收到别人支配型微笑的时候,人们的皮质醇水平和心率都会增高(压力增加)。

文章来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21536-1;图片来自news.com.au

No.2 蜕变让笨重的蜂鸟依然敏捷

对付蝙蝠以及很多鸟类而言,体重过高每每会给翱翔能力的各个方面甚至命的打击。
不过,近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在Science上揭橥了一项研究创造,体重增加对蜂鸟来说并不是个事儿。
这些科学家利用***捕捉技能记录并剖析了200多只不同种类蜂鸟的330000次翱翔,比较了蜂鸟的机动性能与生理构造的关系。
研究职员创造,蜂鸟在体重和翅膀形状上有很大的差异。
它们的翱翔加速度紧张由肌肉能力决定,而涉及旋转的翱翔动作紧张依赖翅膀的大小。
蜂鸟很善于发挥它们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在繁芜的翱翔中。
例如,转弯能力强的物种方向于利用更多的弧线轨迹,同时也会避免导致减速的急转弯。
体型大的蜂鸟拥有较大的翅膀和更强壮的肌肉,加上分外的技巧,使得它们的翱翔能力完备能与体型较小的蜂鸟相媲美。

文章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2/180208141340.htm

No.3 智好手机对青少年有何影响

如今的青少年在很小的年事就拥有了自己的智好手机,智好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也逐渐被科学家关注。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行为学教授Candice Odgers在《自然》期刊上揭橥评论称,智好手机对在现实生活中不顺利的青少年有着负面的影响。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更薄弱的青少年,每每会从社交媒体上得到负面的反馈,他们也更方向于在社交网络上“潜水”,而不是主动参与个中。
另一些研究表明,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彷佛更陶醉于互联网——他们每天的上网韶光大概是富余家庭的青少年上网韶光的两倍。
Odgers教授表示,为了更好地研究社交网络带来的影响,我们须要利用数据,理解不同背景的青少年在网上的不同经历。

文章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2109-8

No.4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创造论文造假?

在不少造假论文中,研究者通过盗用他人论文上的图片并略加修正,伪装是自己的实验结果。
虽然这个造假手段非常低级,但是它却很难被创造——期刊编辑无法人工地查找此前揭橥过的几十万篇论文中是否有类似的图片。
最近,美国雪城大学的科研职员利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办理了这一问题。
对付提交论文的每一张图片,这项算法都可以自动比拟其与PubMed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76万篇论文中的260万张图片的差异。
纵然它们的差异很小,该算法也能探测到是否涉嫌抄袭。
除此之外,哪怕抄袭的图片对原图片进行了大小、颜色、比拟度等参数的修正,算法也能准确的判断出来。

文章及图片来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2421-3

No.5 科学家制造出了可正常事情的肾组织

全天下每年有200万人因肾衰竭接管透析或移植治疗,但仍另有200万人因无法得到治疗而去世于肾衰竭。
近日,来自曼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成功活体培养出了有正常功能的人肾脏组织,成为肾脏疾病治疗中的一个主要里程碑。
科学家首先在培养基中培养人的胚胎干细胞,勾引分解出肾小球,接着将这些肾小球和一种胶状物质稠浊植入老鼠的皮下。
三个月后,与人的肾单位非常相似的构造便产生了。
研究者创造,这种人造组织具有正常肾单位的紧张功能——过滤血液产生尿液。
但由于仍短缺较大的动脉,这一新生的组织也只具有正常肾脏的一部分功能。
虽然该研究产生的肾单位数量不及正凡人肾脏所含的肾单位数量,但这一成果毫无疑问是该领域的一大进展。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2/180209112402.htm

No.6 想象的“声音”会影响人判断外部的声响

近日,一组上海纽约大学和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创造,我们脑海里想象的“声音”大小,或者说,我们想象中自己说话的声音,会影响我们对外部真实声音音量的判断,干系研究揭橥在《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
“当你在脑海里想象说话之后,你听到的声音,会比实际声音弱一些。
你想象的声音越强,感知到的实际声响就越弱,”上海纽约大学神经与认知科学助理教授田兴说,“这是由于,听觉意象和声音感知激活的是同一片大脑皮层。
早前的意象已激活了一次听觉皮层,当这片区域须要再次感知时,它会以为‘疲倦’,感知力相应减弱。

内容来自:上海纽约大学;图片来自Credit: iStock/SIphotography。

制版编辑: 常春藤|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容许禁止转载及利用

"大众年夜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