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在武汉市举行的东湖教诲创新论坛暨中国教诲发展计策学会未来教诲专业委员会2019年会上,400余名来自全国教诲界、学术界、企业界的专家齐聚江城,共同磋商智能时期的教诲改革发展路径,探索勾勒智能时期教诲新体系的美好图景。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信息素养与智能研修立异_教师_信息 绘影字幕

吴砥副主任(右)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能研究中央副主任、教诲部教诲信息化计策研究基地(华中)副主任吴砥教授在采访中表示,现在我们强调西席信息技能运用能力非常的多,比如西席要利用信息技能能够上好课、备好课、做好教研等。
而新的阶段,也要强调西席信息素养的提升,紧张由于西席信息素养不仅是信息技能能够很好的去运用,它还须要西席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思维,还有一些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方面的哀求,其余还能够运用信息技能来促进西席自身的专业发展,以是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全面的转变升级发展。

张晓明总编

  那么在广大西席置身于人工智能运用大环境的同时,如何在西席培训当中把人工智能这种新技能、新思维、新方法更好地利用下来,全国中小学西席连续网总编、教诲部根本教诲课程教材专家事情委员会委员张晓明教授提出了四大初步构想。

  一是准智能化西席发展测评的初步构想。
基于行为画像,基于大数据剖析,对西席的教诲传授教化现状、教诲传授教化能力做出一个智能化的诊断,从而找到培训事情的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的为西席专业发展供应做事。
二是准智能化西席有效选学的初步构想。
智能研修很主要的一点是支持西席的个性化选学,由于每个西席都是活生生的发展个体,所有要关注每个西席的个性发展和需求,通过智能化的办法帮助西席找到适宜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办法,通过人工智能支持西席自主选学。
三是准智能化精准推送课程的初步构想。
每个西席当确定了培训目标,确定理解决实际的问题点之后,还要通过培训的课程资源推送、研修来达到学习供应的目的,基于大数据剖析,基于西席研修过程当中的数据统计,来对每个西席供应个性化的学习套餐和有代价的学习资源。
四是准智能化培训成效评价的初步构想。
所有的培训最主要落实到西席的传授教化行为改进上,因此要用智能化的办法来考量培训效果,通过它来倒推培训供给侧改革,从而使得培训不断的可持续、更优质的发展。

  据理解,全国中小学西席连续网始建于2002年,由教诲部发文批准成立,袁贵仁部长(时任副部长)亲自点击开通,面向全国中小幼西席及校长(园长)供应培训做事,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共承担了西席与校长各种培训项目4469个,培训西席校长达2192万人次。
在教诲部的领导和方案下,承担了许多国家级示范性项目,对全国西席培训事情起了示范引领浸染。
在做事西席培训的事情过程中,努力以研究、创新来推动全体西席教诲、西席培训事情的改革发展。
张晓明总编表示,通过本节东湖教诲创新论坛的举办,希望尽可能把很多关于教诲信息化的研究成果传承下来,同时面向全国西席培训做事群体,把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运用下去。
人工智能在教诲领域的创新发展,最主要靠西席的教诲实践来落实,继教网作为论坛协办单位,作为网络的西席培训机构,便是要让国家研究成果、教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最新造诣,通过这样的一个传播渠道,让更多的西席更好地在教室上利用齐了,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受益,教诲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也希望今后一个期间,能借助东湖论坛这样一个东风,在全国根本教诲领域掀起一个新的智能化传授教化的、智能化西席发展的一个良好态势,全国继教网也将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陈敏博士发布课题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能研究中央、教诲部教诲信息化计策研究基地(华中)陈敏博士在本届论坛上发布了工程中央课题。
包括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能研究中央与全国中小学西席连续教诲网联合发起设立“中小学西席信息素养分级研制”课题;国家重点研发操持“云打算与大数据”专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传授教化效果评价技能”课题(NO.2018YFB1004504);教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责任教诲阶段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及其运用研究”课题(NO.MCM20170504);国家社科基金教诲科学方案一样平常项目:“我国根本教诲信息化发展指数构建及运用研究”课题(NO.BCA180091)。
许多参会区域、学校纷纭进行了报告。

  捉住机遇,求真务实,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生化的教诲体系,培植‘大家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教诲创新,未来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