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些专业考研之后加薪更快,人工智能 寒冬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冷遇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人工智能冷遇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请问哪些专业考研之后加薪更快
这个问题在十几年前就有答案了。
说一句废话:美国的学术界,很早以前,就开始倾向于研究能赚钱的项目,以及和钱有关的项目。和钱无关的项目,在美国也受冷遇。
所以说,如果你想要通过读书拿文凭来加薪,就一定要学那些和钱有关的专业,或者是研究怎么赚钱的专业。
明白了吧?
比如说,学习经济学专业,MBA工商管理硕士等等。
谢谢邀请!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大部分专业在获得研究生学位之后都会获得一个相对起点更高的工作岗位,薪资待遇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其中计算机相关专业就比较有代表性。
从近些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薪资待遇来看,呈现出三个特点,其一是薪资待遇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表现突出;其二是研究生薪资待遇与本科生差距明显;其三是传统行业也提升了研究生的薪资待遇。
当前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升级,结构性升级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业务结构调整,适应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其二是资源配置调整,比如重点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其三是人力结构调整,需要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研发型人才。随着互联网结构调整的推进,未来互联网行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会进一步释放,这对于研究生的就业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了互联网行业在进行结构调整之外,广大的传统行业也在进行结构性升级,而传统行业进行结构性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网络化和智能化。在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众技术持续落地到传统行业的过程中,传统行业也释放出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不仅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为主)、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为主),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为主),从发展趋势来看,创新型人才走进传统行业是一个大趋势。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如何点评微软2018年的表现
2018 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微软股价收于 101.57 美元,市值达到 7797 亿美元。自 2002 年以后,再次成为全球年度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
虽然这份久别的荣耀有点全靠对手衬托的意味,在第四季度微软的股价累计下跌 11%,全年下跌近19%,但是亚马逊和苹果等竞争对手在这个资本寒冬里面更加惨淡,多年霸主苹果市值更是直接蒸发了4000 亿美金。
就业绩而言,微软去年表现强劲。在每一份财报中,盈利和营收都超出预期,一些分析师预计到2019年底,微软市值将突破 1 万亿美元。其实对于已经逐渐远离消费级市场的微软来说,能够有这样的表现,主要还是归功于云业务和 office365 订阅数增长,让这家沉寂多年的老牌科技巨头重新站到了世界之巅。
在此之前,微软就如同一个「僵尸股」在十年的时间中原地踏步,长期维持在 2000 亿美元左右。而 2014 年以来,微软股价涨幅超过 5 倍,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大牛股。微软到底是怎么获得的重生呢?
最大的功臣当属现任 CEO 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2014 年 2 月,当纳德拉出任微软 CEO 时,这家公司正经历着至暗时刻。在 2014 年,全球个人计算机出货量进入了下滑状态——当时的季度出货量大约为 7000 万台,而智能手机的季度出货量已经超过 3.5 亿部,时代已经完全变了。
其次,此前一年推出的Windows 8 也遭受冷遇,iOS 和 Android 却呈现出急剧上升趋势,虽然微软也后知后觉的通过收购诺基亚想要去抢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重新占领操作系统的高地,但是已经自身难保的诺基亚早就丢掉了原有的市场份额,一直依赖操作系统而生的微软就这样丢掉了切入移动互互联网最后一次机会。
不仅仅是其他人这么认为,内部调查显示,大多数员工也并不认为微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整个微软都处于一种中年危机式的焦虑之中。
改变的第一步是自我否定,纳德拉上任没多久就宣布微软收购诺基亚是一笔失败的交易——「我虽然理解扩大市场份额、打造(安卓、苹果之后)第三大可靠生态系统背后的逻辑,但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第三个手机生态系统,除非我们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纳德拉宣布裁掉诺基亚的近 1.8 万个工作岗位,当然微软还是没有放弃手机的梦想,从一直是不是冒个泡然后诈尸的 Surface Phone 就能看出来。
而另外一个突破则是放低姿态,寻求合作。曾及何时微软和苹果、谷歌可以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死对头,而这两位却又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的新霸主,为了保持微软的核心软件业务,萨提亚·纳德拉表示,微软的创新将围绕用户需求而非围绕用户设备展开,并且下令抓紧 iOS 平台和安卓平台 Office软件开发。
微软的合作态度也得到了苹果的积极回应,也就有了在 iPad Pro 的发布会上的那段经典桥段,苹果高管突然对现场观众说,「我们很幸运地请到了一些开发者,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提升专业生产力。有谁比微软更了解生产力?」
不止是与苹果合作,微软也开始与谷歌合作,将 Office 代入了安卓平台;同时也和Facebook展开了合作,让 Facebook 的所有应用对接微软的 Windows 产品,甚至连竞品也不放过,微软的Bing就成为亚马逊 Fire 平板电脑的搜索引擎,尽管两家在云服务市场也打的不可开交。这同样也是一个信号,那就是微软不再以 Windows 作为万事之先了。
而最关键的还是纳德拉做了一次业务形态的变革,在 2014 年 7 月 10 日的全员公开信中,纳德拉宣布「我们必须理解并拥抱只有微软才能带给世界的东西,微软是‘移动为先,云为先’世界里提供生产力和平台的专家,我们将重塑生产力,予力全球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成就不凡」。
微软就此把主心骨放在了云服务上,而云服务也不负所托,成为了微软再次腾飞的最大增量,微软 2018 年财年收入超过 1000 亿美元,其中增长最快的业务就是 Office 365 云端化软件,这一块业务增长了 20%,过去购买微软正版软件的价格很高,通过 Office 365 模式将用户门槛降低,同时用户的生命周期在增长。而 Azure 企业级云服务也通过通过微软大量的企业级用户,带来了快速的业务增长,Azure 的收入增速在 80% 以上。
而依托这些改变,纳德拉也众望所归的成为了 Comparably 评选的 2018 年度最佳 CEO ,该榜单数据来自各个企业员工,员工通过在 Comparably 网站上进行投票,投票过程不受任何因素影响。
当然微软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上面所提到过的 Surface Phone 就是一个很大的变量,在智能手机日益审美疲劳的今天,这款双屏和可折叠设备一定会给手机市场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或许就是微软冲击万亿市值的关键。
到此,大家对人工智能冷遇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人工智能冷遇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