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展览将持续至6月1日。
这次展览分三个篇章阐述江南文化,分别为“良辰美园”“化古为景”“水流转巷”。
“良辰美园”篇章展现的戏曲雕塑呼应国家级非遗“苏州泥塑”中戏文泥人题材的当代雕塑造型的创新,“化古为景”展现雕塑家利用工艺美术的传统媒介材质以雕塑的造型语境进行当代创新,“水流转巷”是青年艺术家对苏州这座优雅且当代的城市气质所表达的文化态度。

科技感+江南味满满 最热的AI智能也来了 姑苏雕塑展“巨龙”激发打卡热_江南_姑苏 计算机

在本次展览中,无论是当代重量级的雕塑大师,还是新生代的年轻雕塑家,都将江南丰富的意象加以捕捉,借助手中的刀笔,一刀一刻将江南之美定格于雕塑之上。
还有作品通过当代科技将苏州的风、景、声加以捕捉,创造出一批沉浸式的雕塑作品。
艺术家们延续江南千年文脉,多维度语境描述江南文化的未来图景。

展厅之中,一条粉色“巨龙”吸引了诸多不雅观众打卡,这是艺术家叶佩君创作的《有龙则灵》。
她表示,龙的形态多变,有时显露全身,有时隐去一部分,有时卷曲成环,有时伸展成线,有时飞腾于空,有时潜伏于水,让人有无穷的想象空间。
“这次作品在色彩上结合东方美学,材质上采取竹和稍微丝麻织物的纱,将两种极具江南特色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材质结合起来。
”她说。

“苏州被誉为古典园林与当代建筑兼容并蓄的都邑典范,‘一古一今’是苏州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代价取向,是苏州的城市文化特点。
2022年苏州市首届雕塑作品展,我们首次将苏州近代雕塑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展示,得到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今年,我们想换个新角度,提出‘延续与创新’的主题,也将苏州雕塑作品征集拓展到全国,试图用多维度视角的雕塑作品描述出苏州当代文化的创新,展示对江南文化的当代理解。
”展览总策划、苏州市雕塑协会秘书长吴笠安在接管采访时说。

在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家当促进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许正龙看来,苏州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其艺术表现早已渗透在建筑、园林、戏曲、字画等艺术类型中,而苏州雕塑展是负载并洋溢江南格调的雕塑之舟,可让江南文脉在新时期的艺术长河中延续、创新。

开幕式后,与会高朋还在正道书院举行展览研讨会,就江南诗雅文化、江南文化背景下科学与艺术的领悟等方面展开了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