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和人“同台竞技”并不公正

AI写诗已跨越人类?专家:生搬硬套一眼便能识别_人工智能_诗歌 AI快讯

诗歌与文学被视为有关灵魂的叙事,由人类创造出的人工智能,却在以一种超乎想象的办法进入文学领域。
频繁登场的作诗机器人,被放在墨客的角度重新核阅,诗歌与创作引起新一轮的谈论、比较。
有人乃至笑言:“古有曹植七步成诗,今有‘九歌’七秒成诗。
”当AI与情绪丰沛的诗歌碰撞,谁能写诗、谁会写诗,或许须要被重新定义。

从现阶段来看,让AI和人在作诗上“同台竞技”,实在并不算公正。

此前,央视的《机警过人》节目曾向上海诗词学会理事刘鲁宁发出约请,但理解节目内容和规则后,他婉拒了该节目。
“与电脑比赛,同样花一分钟写诗,估计它比我好。
但我花一天写的一首诗,它再写一千首也比不过我。
这便是人与电脑写诗的差异。

拼速率,自然拼不过AI。
AI的强项还在于海量的知识库储存,“九歌”系统在一年多的韶光里录入从唐朝到清朝数千名墨客的30多万首诗,这是正凡人无法达到的学习和记诵能力。

格律工致、用词古雅,的确让AI打败一大批普通人。
但AI对古诗词的“生搬硬套”在行家人眼中仍难以遁形。

诗词不像棋谱可通过打算破解

“AI写诗优点是有词汇储备,出发点比普通人高,而诗词尤其是词带有不愿定性,留有一定想象空间,也让许多作品有了混水摸鱼的机会。
但AI的作品仍旧有较大的马脚。
”上海诗词学会理事邓婉莹创造,AI作诗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有句无篇”。
“好句子随意马虎拼成,但要意脉连贯畅通,做好起承转合,才算一首成功的诗。
”她认为,诗词不像棋谱可以通过强大的数据和打算来破解。

AI的诗作为了凑韵有时会把两个无关的词组合在一起,涌现明显的逻辑不通,有可能在它的参照文本里其他墨客有过类似组合,比如杜甫的“喷鼻香稻啄余鹦鹉粒”,但个中的玄妙是AI无法理解的,至于感情的奇妙更无法企及。
“譬如它写闺怨伤情,知道选取哪些范例意向,整体觉得也不错,但细节脉络经不起考虑,而且一首之内每每水平起伏很大。

看了几首AI的诗作,上海诗词学会理事黄福海不禁想起一种饭店的装饰墙纸,上面搜集了不同的古人书法,联成彷佛故意义的诗句,目的是让不懂书法的住客误以为是一幅古人作品,附庸风雅,但仔细看,就会创造它们的字体并不折衷。
“书法和诗词都哀求内在的脉络畅通,这是目前AI做不到的。
”“AI的学习很去世板,看看这些诗,大部分存在基本逻辑不通的问题,更不用说意境的构建和思想的展现。
如果AI也能写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具有时空穿透力的句子,我才认为它真的是墨客。
”刘鲁宁说。

不过,也有不少人持相反意见。
有不雅观点认为,只要喂给AI大量数据,机器学习模拟乃至超过人都是一定的。
“中国诗歌是高度技艺化、文体化的艺术。
诗体、诗格、格律、意象、类型、题材、风格、措辞模式等,都有套路可循。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晓明曾表示,“如果根据大数据及其变量,同时根据它的自行参悟,从逻辑上说,在风格变革上,不难超过人类。

AI作诗是自然措辞处理的运用

从技能上来讲,AI作诗是自然措辞处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中的一个详细运用。
在2019天下人工智能大会上,达不雅观数据和乐言科技联合主理了《理解措辞,拥抱智能》主题论坛,天下人工智能大会同时联合达不雅观数据推出AI新闻助手,该助手除了让笔墨事情者们在文章素材采集转写、自动择要撰写、内容分类等方面体验人工智能的便捷外,还推出“意见意义智能作诗”功能。
输入四字短语,就可做出一首藏头诗绝句,而该功能的简介是,让笔墨事情者“在事情之余体验智能时期的文化乐趣”。

达不雅观数据联合创始人高翔说,AI作诗在达不雅观数据中更多是作为技能能力展现,并非紧张研发方向。
“我更看重AI作诗背后的NLP技能发展,并非每个人都有写诗需求,但自然措辞天生技能可以做事各行各业。

“诗歌是人们的一种自然表达,它没有门槛,每个人都可以创作。
”去年,由艾耕AI人工智能团队开拓的写诗小程序“大家都是徐志摩”上线,用户上传图片后,AI机器人“MO”就能根据图片所传达的信息,为利用者写一首当代诗。
团队表示,小程序打造耗时近两年,目的是通过人工智能,授予普通人用诗歌去表达的能力,“想到徐志摩,就会想到当代诗,诗歌并不是博识的、艰涩的,每个人都可以用诗歌去表达情绪与想法”。

水乡即景

秋思漾漾入帘栊,何处飘来不定风。

老妪静看船上客,间闻隔水唤髫童。

水乡即景

水乡山色远相连,回顾江南二十年。

今日故宅归未得,东风吹落钓鱼船。

垂丝海棠

闲饮东风意自娇,醉中轻折小蛮腰。

天然一抹胭脂色,何必喷鼻香家着意调。

垂丝海棠

海棠花下一枝红,杨柳青青映晚风。

芳草池塘春水阔,夕阳烟树暮云空。

(每组第一首为专家作品,第二首为AI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