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进高中教室这届同学要和AI一路终年夜了吗?_人工智能_课程
按照教诲部哀求,今年9月秋季学期,全国各省区市高中将分步履行新课程,北京等已经开始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份可率先履行,人工智能课程也在个中。间隔秋季学期还有不到半年韶光,学校准备好了吗?
普通高中信息技能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人工智能初步列为选择性必修。 图/新课标截图
新课标统编版教材仍在修订中
根据去年8月教诲部公布的《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履行事情的辅导见地》,北京等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可从2019年新高一开始启用新教材,最迟2022年秋季,全国各地均利用新教材。
据理解,目前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仍在编写修订中。
统编版教材虽尚未露面,但各高校自主编写的AI教材早已面世。据不完备统计,目前市情上可买到且普遍受到认可的人工智能教材至少有4套。
去年11月,根据新课标哀求打造的小初高贯通式课程体系已出版,该套教材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吉庆主编,目前已在上海嘉定一中、交大附中嘉定分校试点。据先容,今年将有更多中小学引入这套教材。
各省份教诲部门也加紧了“正规教材”的编写。山东省低级中学《信息技能》教材的最近一次改版,纳入了人工智能、手机编程等内容。江苏省2018年苏科版《信息技能》教材,也将编程、机器人课程、走进人工智能纳入传授教化。
北京多所学校已开设校本课程
按照教诲部提出的分步履行、自主申请原则,北京等四个已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今年可以率先履行新课程、利用新教材,人工智能课程也在个中。这意味着,今年秋季学期,人工智能或将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进入北京高中生课程。
北京人工智能课程开展情形如何?近日拜访理解到,目前,北京市人大附中、清华附中、陈经纶中学、汇文中学等学校已开设或建立人工智能干系校本课程或社团,教授人工智能知识,勾引学生开展干系研究。
汇文中学高二学生王楠(化名)加入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已有一年多,她见告,社团有专门的教室,供应各种机器人仪器,还有专门的老师教他们如何组建机器人,并通过电脑编程掌握机器人进行各种活动。在老师的辅导下,她和三名团队成员制作的“全方位打猎车”能够实现向固定目标发射弓箭,在东城区的一项青少年科技比赛中,这个项目得到了一等奖。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初三学生李亦(化名)见告,他们学校也开设了机器人社团,学生在社团中会学习电脑编程、组装机器人,通过输入指令操控机器人完成各项活动。此外,李亦在初二时参加了语音识别技能干系课程,课上老师先容了语音识别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校内电脑进行实践。
校园已有机房能知足传授教化需求
根据新课标《人工智能初步》模块,学生不仅须要理解人工智能,还须要搭建大略的运用模块,利用开源硬件,设计并实现大略智能系统。这对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提出了硬件上的哀求。
北京三十五中学在几年前就培植了“智能科学与技能实验室”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学生可以在个中开展人机互动、人工智能等深度学习。但这只是少数,理解到,目前北京多数学校尚没有培植专业实验室的根本,已经开设人工智能干系课程的学校,也多在学校机房中进行实验。
在第39届北京青少年科创大赛上也理解到,很多AI项目的关键部分都是通过老师辅导,在校内的机房里完成的。
“机房够用了”,北京一所高中的信息课老师见告,人工智能作为校本课程开展已有一段韶光,校内机房能够知足目前的传授教化须要。对付新课标提出的硬件举动步伐方面的哀求,他表示,实验室的设置要依据教材内容来定,统编版的教材还没有看到,所以是不是一定须要专业实验室还不清楚,“如果必须要有,可能在原有机房根本上改造。”
背景
两年发布6份文件推动AI教诲进校园
梳理发现,从2017年7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案》,哀求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干系课程开始,不到两年韶光,已先后有6份文件对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诲作出哀求。
个中,2018年4月,教诲部《高档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操持》明确要开展人工智能遍及教诲,同时提出了对西席人才军队的培植,哀求在西席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中,设置人工智能干系知识和技能课程。
最近的一份文件是今年3月13日教诲部公布的《2019年教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事情要点》,提出对2万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干系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诲。
追问
人工智能课该当怎么教?
AI进教室有必要,但应给孩子“不去研究”的选择权
中国教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AI作为一种新技能,加入到中小学课程是有必要的。同时,他也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大部分学生未来未必会专业从事AI,可能仅仅只会用到AI,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AI教诲的范围放得宽一点,不须要步调同等,都去学相同内容。”
另一方面,由于AI技能本身是发展的,因此,“究竟AI技能中的哪一部分、哪些内容、多大比例进入到教室,也须要跟随技能的更新与淘汰进行不断调度”。储朝晖以自身经历举例,“80年代,那时候电脑还算是新技能,我们要学习波尔代数、数据位数转换这些,现在来看,一样平常人利用电脑根本不须要这些,但对付搞专业的人来讲还是须要的。”
对付有不雅观点认为应将人工智能列为必修课,储朝晖表示,必修课程一样平常为通识类课程,传授的是一种必须节制的知识,但AI技能并不须要每一个人都节制。他并不否认AI在未来生活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运用,但他强调,“大多数人用的是技能产生的结果,而不是用它的过程和逻辑,并不是须要学习才能利用,这与通识的观点是不同的。”
他认为,现在的孩子未来可能会生活在一个AI的环境里,但不同的人对AI的利用办法是不一样的,“该当给孩子‘不喜好、不深入研究’的选择权,而不是去强制。”
新京报 姜慧梓 黄哲程 编辑 陈思
校正 李世辉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