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破坏的艺术品若何实现废料运用?_波士顿_约翰
并不是所有艺术作品都有着断臂维纳斯的幸运,对付大多数作品来说,残损是对其存在的毁灭性打击。但在中国八破画、美国信架画艺术家眼中,这种经久弥新的残破却别有奥秘。
✂️
- 专爱“抱残守缺” -
不久前,原定将于佳士得喷鼻香港春拍“中国近当代字画”专场上拍卖的任伯年作品花鸟四屏之《淡黄杨柳带栖鸦》惨遭熊孩子撕毁,其丢失无法计算,令人大感心痛。
遭撕毁的展品当即被撤拍
但你一定想不到,像这样被撕毁的画,在一些清末民初艺术家的眼中却是灵感来源、创作质料。更超乎想象的是,仅呈现出撕毁的效果并不能知足他们。虫蛀、灼烧、恶意毁坏,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却只是为了创作一种另类的艺术——八破画。
佚名八破画作品,1900年,波士顿美术馆藏
八破画每每呈现出文化年夜难一样平常的画面:被撕的法帖、蛀烂的书页、烧毁的信笺……缺页残篇凌乱交叠着。有时还有一两只小虫、一点食品残屑留于画面上,愈发让人狐疑艺术家是不是从垃圾桶里捡来废弃物拼贴了一下。
六舟和尚《百岁图》,清代,浙江博物馆藏
但实在,这些平面上的三维效果是艺术家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这种视觉游戏从19世纪中期开始广泛盛行。据研究者推测,八破画是在博古图根本上受到西方艺术写实技法影响发展起来的。其表面上看起来仿佛凌乱无章,实则乱中有序,所画杂物必有出处。
佚名八破画扇面,波士顿美术馆藏
因而,其鉴赏乐趣之一便是识别画中的文化信息。能认出个中的佳篇名作是学识渊博的象征,而八破画艺术家也会故意在画中隐留下层层含义,待不雅观者解谜。
余集八破画作品,清代,浙江博物馆藏
八破画广受市民欢迎的另一缘故原由在于其吉祥寓意。八破画又称“集破画”,取其“吉”音,“破”则暗示事物的潜能韬晦,可作贺岁、怀古等用场。
郑佐宸《快意》,1950年,波士顿美术馆藏
除此之外,不同于高冷的文人画,八破画价格低廉而又能雅俗共赏,其丧乱怀古的废墟美学贫富通吃。对收藏者来说,它便是当时最能营造小确幸的生活好物,纵然是在日用的杯盘上也能创造其踪影。
八破画纹饰的日用瓷器
便是这样接地气的八破画,实在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当代性。它关注现实物质天下中的细枝末节,形式上是碎片自由的拼合、堆叠,呈现出对残缺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思考。
陈炳昌《喜居陋巷》(上:正面;下:背面),1945年,波士顿美术馆藏
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中期后,八破画逐渐衰落,濒临失落传。2017年,波士顿美术馆呈现了一场名为“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China's 8 Brokens: Puzzles of the Treasured Past)”的展览,这才重新将这种艺术带回到大众视野。
展览现场,东方八破画与美国信架画比邻而居。
✂️
- 珍藏昔日纪念 -
大洋彼岸的信架画(Letter Rack Painting)也靠废物利用经营着视觉游戏。它同样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更方向于诉说私人回顾或社会政治回顾。
约翰·佩脱(John F. Peto)《旧纪念品》(Old Souvenirs),布面油画,1881–1901年
信架画可以被看作视错觉画(Trompe l'oeil Painting)的一个分支,专注于呈现信架上的书信、照片、票据等静物。不同于八破画中刻意的人为毁坏,其描述工具更多是被光阴磨损,在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中逐步走向消亡。
约翰·哈伯勒(John Haberle)《单身汉的抽屉》(A Bachelor's Drawer),布面油画,1890-1894年
爱德华·寇里尔(Edward Collier)《信架》(Letter Rake),布面油画,1699年
信架画画家尤爱夹带私货:美女贴画、卡牌、剪报、日记本,均凌乱堆叠放置着。确认过眼神,这些物件都是妈妈勒令五分钟之内整顿整洁要不就扔掉的“废物”。
约翰·佩脱(John F. Peto)《老信架》(Old Time Letter Rack),布面油画,1894年
但毫无疑问,这些“废物”承载着人们的念旧感情。在涉及私人回顾的信架画作品中,艺术家们彷佛在借描述这些杂物来思念和清算自己的过往。
塞巴斯提亚诺·拉萨里(Sebastiano Lazzari)作品
但跳出画家的怀旧小天下,信架画也可以是一种创意广告,有着极高的商业代价。亲民价格让它风靡一时,沙龙、俱乐部、面包店……想挂哪里挂哪里。
约翰·佩脱(John F. Peto)创作的商业作品
故意思的是,随着19世纪中后期各种纸币的印发引起广泛的政治争议,美钞成为了该类绘画中红极一时的主题。由于画得过度逼真,信架画艺术家们常常受到美国财政部的警告,被当局认为有造***的嫌疑。
威廉·哈内特(William Harnett)《五美元纸币》(Five Dollar Bill),1877年
约翰·哈勃(John Haberle)《仿制》(Imitation),布面油画,1887年
但实在,画中的美钞依然如其他老物件一样磨损严重、残缺不全,大概也并不能成功花出去。
八破画、信架画艺术家们凭借着极致的技法利用视错觉实现了变废为宝。他们向众人证明,别人眼中的褴褛玩意儿也可以有经久弥新的俏丽。这种美既超越了韶光,也超越了完全的形式,印证着艺术的博大。
精彩回顾:
世纪难题:建筑师到底是不是艺术家?
毕加索:拿女人献祭艺术
环球十座最美教堂,你绝不能错过!
[编辑、文/陈陈]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容许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