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自从1956年提出,期间几经波折,终于在2012年后迎来爆发。
AI也从博识莫测的理论和技能逐渐落地,AI+已经代替互联网+成为新的趋势。

通俗人眼中的AI:大年夜众对AI的认知调研申报(上篇)_年夜众_用户 文字写作

虽然AI+领域,如智能家居、可穿着设备、教诲、医疗等动辄千亿市场,但真正渗透了多少用户呢?用户的感知和接管度又是若何的?

猎豹移动研究中央对此进行AI系列调查,想理解大众对人工智能观点及产品的认知、智能感想熏染、AI产品购买决策等问题。

本文章是AI系列调查中的第一篇,理解大众对AI的认知现状、AI产品渗透和评价、AI发展态度的意见。

Part.1 调研样本先容

我们通过猎豹移动调研平台,回收有效问卷3625份。
样本概况:男性较多,占比56%;年轻用户多,25岁以下占比45%;低学历用户多,高中以放学历占比70%;下沉用户占比高,四线及以下城市占比40%。

Part.2 大众对AI的认知现状: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为大多数大众对AI的认知状态,只有20%的大众自评比较理解或非常理解AI,乃至1/5网民的没有听说过AI。

即便知道AI的大众,有一半平时也不怎么关注。
只有近三成大众日常对AI干系资讯或产品保持关注,8%是AI智能硬件或App的发热友,时候关注AI新品的发布。

将比较理解和非常理解合并为理解较深,我们进一步剖析创造:

男性对AI更理解,这和打算机科学领域中男性占主导地位有关。

18-30岁的青年对AI理解更多,30岁以上用户对AI的理解较浅,青少年和大众整体认知同等。

学历越高,对AI越理解,AI理论和技能难度决定了高学历人群在这一领域的上风。

各地区人群对AI认知差异不大,互联网使信息在环球范围内无差异。

对付各职业人群,企业管理者和专业人士(年夜夫/状师//老师等)两个人群对AI的理解更深入;学生群体中,大学生对AI更理解,中学生和整体差异不大;蓝领用户对AI的理解最浅。

Part.3 大众对AI产品的认知现状:感想熏染到生活更便利

AI+时期,运用AI技能或打着AI噱头的大量软硬件产品涌如今人们的生活中。
我们以渗透性(用户是否体验或购买过)和便利性(是否给生活带来便利性)来评估AI产品对生活的影响。

AI软件产品

渗透率较高的软件是智能语音助手和个性化内容推举,且用户非常认可这类软件对生活带来便利。
这表明智能语音助手作为一个虚拟形象涌如今一款软件或硬件中,已经被大众接管并认可。
软件会推举给我喜好看的内容已经进入用户认知。

AI修复老照片,如港台明星18岁照片,和AI换脸,如回家的诱惑bgm响起,这些征象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极大程度向大众遍及了AI,给用户带来娱乐体验。
而AI换脸app ZAO 却由于隐私条款争议颇大,对付这种娱乐性大于功能性的app,用户对隐私的容忍度更低。

相对而言,选择智能客服给生活带来不便的用户较多,这可能是由于有时智能客服无法及时办理问题,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AI硬件产品

智能监控、智能音箱、智能掌握等智能家居产品渗透率较高,而且80%以上的大众认为认可智能硬件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相对而言,机器人系列在大众的生活中渗透较低,尤其是家庭陪伴类机器人。
目前市场上,家庭陪伴类机器人紧张以儿童机器人为主,兼顾教诲属性,但儿童语音交互问题仍需办理。

AI理解情形影响AI产品渗透

大众对AI理解的越深入,体验或购买过的AI软硬件产品越多。
用户在体验和购买前,更乐意先理解AI和产品的干系信息。

Part.4 大众对AI发展的意见:期待和顾虑并存

基于对AI认知和现有AI产品的体验,大众对AI的未来发展是否有信心呢?我们以感情感想熏染和顾虑来理解大众态度。

感情感想熏染

大众对AI发展感想熏染积极感情较多,紧张是期待(61%)、好奇(56%),悲观感情较少,紧张是担忧(9%)。
在爱德曼2019年AI调查中,当谈到技能的现状和人工智能的进展时,美国用户大多是好奇的(46%),只有30%的普通人对AI感到愉快和乐不雅观。
这个结果表明比较于美国民众,中国民众对AI发展的态度更加积极。

AI发展顾虑

虽然大众对AI发展的感情较积极,但是***媒体在一直传播机器人可能代替人类的焦虑,数据泄露等负性***事宜频发,这些都在一直地挑拨着大众神经。

用户最担心的便是个人数据、隐私暴露。
诺顿发布《2018年诺顿LifeLock网络安全调查报告》,85%的中国消费者比以往更加当心隐私安全,这一数字在接管调查的环球16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前列。

其次用户担心的人际关系冷漠,而且相对而言,女性会更担心。

43%的大众担心事情岗位减少,相对而言,普通白领、普通工人、自由职业者、专业职员更担心事情岗位减少。
除专业职员外,其他三类岗位相对不稳定,用户对岗位的安全感不敷。
而专业职员,如、状师等,互联网资讯的多样性对他们的寻衅很大。

Part.5 小豹不雅观点

1、从用户角度出发,通报AI代价

用户对AI的理解程度会影响到对AI产品的体验或购买,对AI越理解的用户,体验或购买的AI产品越多。
冲破认知圈层,降落AI认知的难度有利于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购买欲。

如何冲破认知圈层呢?在AI产品营销时,应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不须要先容AI背后的繁芜算法和机制,将重心放在通报AI带来的帮助或好处,使普通人随意马虎理解和接管。

2、女性须要社会供应更多机会,进入AI领域

女性对AI的理解比男性少,而且《2018年环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2018年环球人工智能专业人士中78%是男性,只有22%是女性。
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使打算机领域女性角色较少。

李飞飞教授在采访时表示,曾帮助创建一个旨在引发女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的夏令营。
她们收到了多达200份的申请,只管报名名额只有24个。
这表明女性不是不喜好AI,只是须要更多的渠道可以进入。

3、隐私问题爆发在即

中国人比以往更关注隐私问题,这是好,但同时也解释隐私问题愈发严重。
目前智能家居产品,如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等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在知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在持续网络用户数据。
大众为了享受做事,一欠妥心就会在“监控下”。

数据、隐私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但同时也有其余一种声音,大数据是AI机器学习的养料,过度的机器监管将危害技能创新。
这两者如何寻求一种平衡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须要共同去考虑的。

【钛媒体作者先容:猎豹用户研究中央,目前可触达100万+用户,精准投放40个维度,100多种标签,对外承接问卷调查、用户招募等定制化用研方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旗子暗记(ID:taimeiti),或者***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