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央主理的“2021啄木鸟数据管理论坛”在北京举行。
南都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在会上发布了《人脸识别运用处景合规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针对小区门禁系统是否逼迫利用人脸识别、是否明确奉告人脸信息处理规则、如何存储和删除等问题做了实地调查。

实测北京小区人脸识别门禁:强制刷脸普遍存储规则纷乱_小区_信息 云服务

在对北京市十个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的小区调查中创造,只管文件明令禁止,但逼迫刷脸征象在北京仍旧普遍存在。
所测十个小区中,有六个以不同形式逼迫居民录入人脸。

在一些小区,只管设备是“刷脸刷卡一体机”,但刷卡区形同虚设。
测评组从各小区保安、物业处理解到,六个逼迫刷脸的小区中,有的刷卡区不能事情;有的刷卡区被人为遮盖;有的虽然仍可以刷卡,但安装人脸识别后就不再给新来的居民办理门禁卡;有的则是不给租户供应门禁卡。
报告认为,这些做法对小区的全部或部分居民构成“逼迫”。

北京市安新路6号院小区门禁刷卡区被遮盖

此外,所测小区在网络人脸信息的“奉告”方面都问题较大。
本次测评的十个小区人脸识别门禁的办理流程都较为大略,一样平常只需“***+房产证”或“***+租房协议”,不须要居民签署任何书面授权赞许书,也不会主动昭示处理人脸信息的规则或者处理的目的、办法、范围等。

居民的人脸信息怎么储存、存在哪里?在这些公众年夜众关心的问题上,小区做法不一。
有的小区明确存在本地,有的小区与第三方App互助,会将人脸照片上传到云端。
不过,还有一些小区物业对人脸信息存储在哪儿并不清楚。
例如,安新路6号院物业方表示“不清楚设备供应商是否能看到人脸数据”。
花家地西里小区同样利用了第三方设备,物业表示“详细存在哪里不清楚”。

人脸信息删除方面,报告显示,所测小区都可以联系物业哀求删除人脸信息,不过对租户有所不同。
有的会根据租房条约的期限,在到期后自动删除租户的信息。
而有的小区则不会主动删除,须要住户搬离小区时自己联系物业删除。
而在两个必须绑定第三方App或小程序的小区,住户还须要联系App或小程序的客服注销账号,个人信息才会被删除。

此外,测评创造,大部分小区都不会向住户承诺对因人脸识别发生的安全风险卖力。
在某小区门禁关联的“泰家社区军民端”小程序中,乃至写明了免责条款——“您理解并赞许任何由于打算机黑客攻击、打算机病毒侵入……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您的个人信息透露、丢失、被盗用或被修改等,我们运营方不承担当何任务”。

报告认为,在最高公民法院出台法规对人脸识别门禁做出明确规定后,逼迫刷脸征象依然非常突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规情形。
而且,这样的征象不仅存在于小区物业,测评创造,一些写字楼物业同样逼迫楼内不同公司的员工刷脸进入,并且在对人脸信息的存储、利用、删除等流程中存在明显漏洞,例如,有的办公楼在员工离职后不会主动删除其人脸信息,可能有敏感个人信息透露的风险。

文/南都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研究员胡耕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