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蒙语“牵手”人工智能的垦荒者_蒙古文_飞龙
图为事情中的飞龙(左一)。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3日电 题:飞龙:蒙语“牵手”人工智能的拓荒者
作者 陈峰
“我便是蒙古族,以是我对付蒙古族的措辞、笔墨都有着分外的感情,让蒙语不断发展传承是我的心愿。”13日,内蒙古大学打算机学院副教授飞龙向说道。
理解到,飞龙除了是内蒙古大学打算机学院副教授,同时还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信息处理技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内蒙古蒙古文信息化学会副秘书长。自2006年起,飞龙开始从事蒙古文信息处理研究事情,在这十余年中,他参与研发的一系列蒙古文信息处理系统,逐渐实现了让机器能听懂蒙语、开口说蒙语的功能。
飞龙见告:“蒙古语语音识别、语音成合系统的形成,让蒙语与人工智能接轨,进一步助力蒙语在教诲、气候、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利用,从而也让蒙古族文化永葆活力。”
图为身着蒙古族衣饰的飞龙(右一)。受访者供图
据理解,这些年飞龙参与了西里尔蒙古文与传统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海内首款蒙古语语音识别和蒙古语语音合成系统、奥云蒙古文整词输入法等多个蒙语智能系统的研发,其成果补充了海内蒙古文信息处理的多项空缺,对蒙古文信息化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推动浸染。
此外,以飞龙为第一完成人发布的“西里尔蒙古文与传统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利用用户已遍布中国、蒙古国、日本等国家,利用量已超过400万人次。
2018年12月27日,飞龙所在团队自主研发的海内首个达到自然人发音水准的蒙古语语音合成系统--奥云2.0正式发布,该系统补充了市场上没有运用水平蒙古语语音合成系统的空缺。
谈到奥云2.0的研发过程,飞龙向讲到:“‘奥云2.0’的研发设计耗时两年,为了使它尽可能达到自然人发音水准,我们将蒙语语音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标注,仅一个小时的语音,标注每每须要花费一个半月之久。”
不仅如此,“奥云2.0”的研发回战胜了蒙古语现有语音笔墨库资源稀缺及蒙古语语系繁芜等难题。“但是不管多难,我们始终未曾放弃,终极才有了‘奥云2.0’的成果。”飞龙说道。
理解到,在蒙古文信息化领域,飞龙拥有以第一完成人申请的国家级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2项。多次出访美国、日本、蒙古国、土耳其等国家进行学术互换后,飞龙更加确定蒙古文的发展要与科技与人工智能接轨。
“蒙古文信息化的培植,对付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具有主要的保护及传承浸染,以是对付蒙古文信息化、人工智能化的研究,我从前在做,本日在做,今后也会连续研究下去,为蒙古族文化更好地走向天下而助力。”飞龙说道。(完)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