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上静看日落潮汐

旅游达人带你线上安逸走四川丨一桥一诗情一茶一清欢一城一世界_成都_三星堆 智能写作

从茶中看尽人间浮沉

从泥土中探寻历史根源

四川文旅厅联合成都商报推出的

“金牌导游带你安逸走四川”号巴士

行程连续!

让我们随着金牌导游

一起宅家“安逸走四川”

记得泡上一盏清茶

一起倾听光阴的婉婉道来

今日第一站:成都

成都

—— Hello,Sichuan ——

推举人:赵阳

中国精良诚信导游员

四川省政府“金熊猫奖前辈个人”

位于都江堰水系中的成都,是一座因河而兴、因河而盛的城市。
千百年来都江堰的水哺育使得成都既有航运之便,又有灌溉之力,成为中外有名的“天府之国”。

蜀水文化以治水为先导,李冰在都江堰凿造二江,便开启富饶的天府时期。
虽然大多古桥或已面孔全非,或只留地名,难觅其踪,但古桥中的蜀文化内涵却流传下来。
想要读懂成都,就一定要走过成都的桥。

成都古桥一日游

交通:共享单车

用餐:特色卤牛肉面、特色川菜、火锅

该线路曾获成都邑2019年度“新旅游.潮成都” 线路设计大赛“最佳成都旅游主题”"最佳文创旅游线路”两个奖项。

8:30

老南门大桥附近吃碗特色卤牛肉面,出发!

9:00

从面馆出发,沿河外侧步辇儿游览南河桥、万里桥(移建后新址)。

9:50

然后沿河内侧走回老南门大桥。
全体游览过程既不走转头路,又丰富了对桥不雅观察的视觉效果。

9:50 从老南门大桥出发,骑行游览九眼桥

说到成都的桥,不能不提到九眼桥,它在成都的桥梁史上霸占着极为主要的一席。
九眼桥位于成都邑锦江区,古名宏济桥,别号镇江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由当时布政使余一龙所建。
其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4宽3高3丈,下有9桥洞。
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总督李世杰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
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加以重修。
1988年于九眼桥西侧新建交叉钢架水泥预制桥,从桥基点起算,长约120米,宽25米,桥北下端辟有汽车通道横贯东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桥。
古九眼桥于1992年冬拆去。
2001年11月仿古九眼桥主体工程发布建成。

10:20 打卡安顺廊桥

安顺廊桥位于成都府河与南河交汇处的合江亭旁,横跨南河。
它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筑的,现在还无从考证。
但关于它最确切的记载,是在清朝康熙初年,安顺桥被称为长虹桥。
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桥身破败,桥体岌岌可危,当时的华阳县令安洪德便发动民众,重新修建了这座桥,并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安顺桥,意在求个安然顺利的好兆头。
风雨三百年后,1981年桥被大水沖毁后,在原地新建一座混凝土大桥。
2004年前后,为了开辟城市东面的旅游区,在合江亭下贱新建一座规模伟大的廊桥,名为安顺廊桥,是沿袭老的安顺桥的风貌。

10:50  游览合江亭

合江亭位于成都邑府河与南河交汇成府南河之处。
始建于1200年前,驶往东吴的万里征帆便是从这里启航;垒基高数尺,10根亭柱支撑着连体双亭,构思奥妙,意味隽永。
拾级而上,二江景致,尽收眼底。
史载合江亭于唐代贞元年间由川西节度使韦皋始建,北宋重修,并达到壮盛,成为官民宴饮,市井嬉戏的热闹场所。

11:30

骑行到达猛追湾附近,可以就近用餐。

13:00

走到锦绣天府塔,登上塔顶不雅观赏美景、拍照;下塔后骑行游览猛追湾、红星桥<1号桥>、万福桥、五丁桥。

17:00

骑行到琴台路,不雅观光汉唐仿古建筑群,吃火锅。

18:30

晚餐后溜达游览浣花溪,不雅观夜景。

倘若再有一日,不如试试盖碗茶。

四川这片富庶的“天府”,巴山蜀水,承载了川人几千年的人类高度发达文明。
丝绸始于斯,茶叶源于斯。
自远古期间,神农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以茶而解之。
茶叶文化便与四川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并随着的韶光的流逝,衍生出更多的故事与传奇。
而茶农王小波和李顺,因茶叶赋税过重而领导的农人叛逆,便是自青城山而起,三年韶光,轰轰烈烈,一度席卷川陕。

自古名山出名茶。
全国的名山大川,盛产名茶者不计其数也。
而蜀地,四周群山环抱,光照充足,降水丰沛,温度适中。
自海拔600米至3200米高下的环川西坝子的山麓间,各种享誉中外的名茶也不胜列举。
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不吝笔下溢美之词。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峨蕊自有峨眉得,茶中故旧竹叶青”“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喷鼻香风阜万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午后昏然人欲眠,清茶一口正喷鼻香甜”“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等佳句,诠释人们对茶叶的喜好。

蜀人地处佳境,蜀地既是鱼米之乡,也是矿业大省。
先秦期间的昭襄王,命陕西定边人李冰入蜀。
十三年韶光建成的都江古堰,使得成都平原的农耕文明得到了空前发展的独特条件。
丰富的物产,“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的十足底气,使得千百年来的成都,自始至终都能“闲”下来,悠然地“吃”茶。

碟一盏,茶一碗。
方寸间,能见人生沉浮。

迎南来北往之客,于三教九流之中。
闹中取静,抽支烟去;忙里偷闲,泡碗茶来。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天生乐呵的成都人,在近代就有了自己“大生活”里的“小清闲”。
那便是“打打小麻将,吃点麻辣烫,炒点渣渣股,活在老街巷”。

茶叶始现于神农。
晋代入市,涌现街头茶水店。
傅咸所著《司隶教》中记载:“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为廉事冲破其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因蜀妪何哉?”。
南北朝时,茶馆已进入发展期间,那时已有了茶寮,专供人喝茶住宿。
唐代陆羽于公元780年写成的《茶经》更是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
专门的茶馆已是随处可见了。
全国已有八大茶区,年产茶10万多吨。

而成都的盖碗茶,也该当是在这个时候涌现的。

唐人,崇尚丰腴美,而衣着已沿袭了汉服的宽大。
时任川西节度使的崔宁,有个非常聪慧乖巧的女儿,名叫崔莺莺。
崔宁公务繁忙,为四川政务,常常熬夜到三更。
为退困倦之意时常以浓茶饮用。
而宽大的衣袖时常在睡意中带翻茶杯,茶水打湿文卷,又需重新缮写。
聪明的崔莺莺,见父亲颇为此事烦恼。
于是巧存心思,将父亲的茶杯用烛炬油固定在一个小碟上。
一来为桌面增大了打仗面积,不易打翻;二来多余的茶水,也不会直接撒在文案上。
自以此后,逐渐衍生为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用起来很方便,不烫手,不滑落。
崔宁喜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三者领悟在一起,谓之天地人和。
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予了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了古人的哲理,“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表示出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种特有的饮茶办法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全体南方。

川人利用茶盖还有其分外的讲究,行业内称之为独特的茶语。
经多方求证于老茶馆的茶博士,茶语大致有六。

茶语一:客人落座,茶倌上茶,长嘴铜壶隔空飞水,而水不过杯半。
稍许茶叶飘起后,若茶客将茶盖、茶杯、茶船横在面前以一字依次摆开。
此意为:要说法。
要么茶叶品质有问题,要五元的却上成三元的了,要么便是有其它问题,茶倌或老板见此,一定积极上前办理。
多为免费升为更高一级的茶叶,茶客方能作罢。

茶语二:品茶之时,茶杯落于茶船上,而茶盖翻转置于茶杯正前方。
此意为:免打扰。
意思便是想单独一个人悄悄的喝茶。
卖报纸的、掏耳朵的、推拿的、寻求别人打赏的通通都会明白,识趣的绝不打扰。

茶语三:茶杯落于茶船上,而杯盖侧靠在茶杯右侧,盖顶向上。
此意为:水太烫了。
茶倌见此,因立即前往倒掉杯中部分热水,补充温度稍低的温水方可。

茶语四:茶杯落于茶船上,而杯盖翻转内面朝侧靠或侧插在茶杯右侧与茶船之间。
此意为:添水。
便是茶水见底,茶馆见此便知该当加水。

茶语五:茶杯落于茶船上,而茶盖翻转,内面朝上置于茶杯正后方。
此意为:暂时离开。
若是早起喝茶之人,多会如此,早到茶馆,趁茶客甚少,找一自己心仪的尚佳位置落座。
上茶后再离开,隔壁吃2两小面,或买份报纸然后回来。
也不至于好位置落于他人。
而茶倌一眼便知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略座位,也会将茶具等其他物品代为扼守。

茶语六:茶杯落于茶船上,杯盖翻转,完备倒扣在茶杯上。
此意为:喝好走人了。
也便是不会再来了,要么茶客是熟人,往后随时来付账,要么是早已结账。
这个时候的茶倌就清楚可以来收走茶碗,将桌面清理干净,等待下一位茶客落座了。

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滚有声;须臾之间,嘎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

回族的盖碗亦称三炮台。
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炮台。
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
用滚开水沏成。
给客人上茶,要在用饭前。
倒茶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冲开水加盖,双手捧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到了清代,茶文化进入成熟期间。
表示在茶馆上,四川吃讲茶的说法,大致开始于这一期间,正所谓“一张桌子四个角,说得脱才走得脱!
”。
民间小的纷争,不至于对簿公堂。
以是一样平常请双方都认为的德高望重的老者当调解,到茶馆“上把位”就坐(“上把位”即是正对着大门口或者正对着街面的位置)。
双方分别开始陈述自己的情由,末了由调解人论断,输理的人除赔罪道歉之外,茶钱是必须要给的。
后来发展到哥老会期间,一些黑帮人物,专做调解人,私下两边要好处,吃讲茶这一做法,才逐渐淡漠。
茶业到了民国期间,由于频年战役,茶文化虽然衰落,但仍有女中豪杰利用茶馆与日寇及军阀周旋,保护抗日力量,争取和平。
这便是《沙家浜》阳春湖畔的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
这位女茶人,是精彩的抗日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家喻户晓的茶人。

旧时,采茶工更是百分之百的是女性,那纤纤妙手、巧夺天工,每年采制了上百万吨的各种茶叶。
这些凝聚了东方女性聪慧的产品被作为友情的青鸟使走向天下各地。
作为和平、康健的饮料,滋润津润着天下公民和中华儿女。
有人说中国人爱和平、善中庸、脑聪明便是得益于喝茶。

东坡师长西席说“从来佳茗似佳人”,茶这个“佳人”家当,在四川貌似一贯以来都是女性支撑着。
由于四川的女性自西汉期间的司马相如的夫人,卓文君同道开始当家作主往后,四川女人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与其俊秀的边幅一样,都高高在上。

温润、丰裕的这方天府之土,给足了草木一人的先天富余;清冽、甘甜的雪山西来甘泉,授予了葭凃鲜茗的暗香醇厚。

雪域高原水为天,成都平原土为地,芳香清茗茶为人。
千百年来在这方天地间,完美的诠释着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共生共荣。

喷鼻香叶、新苗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今日第二站: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

—— Hello,Sichuan ——

推举人:张岚

特级讲解员

2009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员大赛英文专业组一等奖

▲ 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图(航拍) 三星堆博物馆供应

三星堆博物馆来自四川文旅厅00:0007:59

“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我常常在想,这有没有可能只是李白的错觉?

你品,你细品……本日,张山风就要带你去找找茬。
(对了,把口罩带起哈)

▲ 三星堆博物馆鸟瞰 三星堆博物馆供应

坐标蜀中,四面环山;不晓笔墨,实乃莽荒。
地域的限定、文化的缺失落,这大概是对蜀地的惯性定位了。
然而这惯常的认知,却被三星堆遗址及其浩瀚文物的“横空出世”冲破了。

1986年夏天,三星堆遗址两个大型商代敬拜坑及其文物的出土改写了中国历史,作为长江上游地区古代文明的精彩代表,三星堆文明反响了中国西南历史上一个分外辉煌的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就天下范围来讲,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洲、玛雅文明等未解之谜,它们为地球北纬30度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三星堆遗址也加入了这悬而未决的“WTO奇幻同盟”。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延续韶光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遗址,三星堆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不仅补充了中国文明史的诸多空缺,还“顺理成章”地把古蜀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个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包围起来的古城,古城面积近4平方公里,早在3000多年前,如此弘大的古城在全国范围中都实属罕见。
在古城中,考古事情者创造了三座人工夯筑的黄土堆,它们隔着马牧河和一弯宛如月牙的玉轮湾城墙南北相望,在清朝,这已是一处著名的人文景不雅观,得名“三星伴月堆”,这也正是三星堆名称的由来。
而这三个土堆在初期的考古学者看来,即为三个便于举国开展敬拜大典的敬拜高台。

加上三星堆遗址内出土了数以千计的宝贵文物,它们无疑是彼时国力、技能和艺术的综合产物,然而这些举国之力精心创作的国之重器,偏偏又被人为刻意的砸碎乃至点火,而后还被狠狠地“抛弃”到敬拜坑里掩埋,这实在是令人酸心又费解。

《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由此不丢脸出,就古国而言,高规格的敬拜活动才是国家之大事,那么特定的情形下,国之重器自然免不了用于特定的祈求国泰民安所用。

好了,城墙有了、敬拜台有了、连青铜器也有了,形成古国的四大要素已有三,但笔墨呢?别焦急,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清晰可见一些符号,早期的符号不正是记录、标注用场的手段吗?这些巴蜀图语很可能便是早期笔墨的雏形。

如此看来,四川从来都不是我们一度认为的蛮荒之地,早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古蜀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在这里起聚落、建城池、兴农商、组乐队、搞创作、玩儿艺术……

这在出土的文物中还得到了有力的佐证,四川最早的火锅(雄起!
是鸳鸯锅!
)、精雕细琢的玉器、流光溢彩的金器、洋洋洒洒的象牙、象征对外交流的海贝等等,乃至在与中原文化平行的商代,三星堆古蜀先民成功地以极具古蜀特色的青铜文化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IP”,并在中国西南地区铸就了一个浑然天成的青铜人间神国。

青铜器的产生具有着划时期的意义,三星堆古蜀先民们早在3000多年前已经创作了全天下同期间最大、身高1.72米的青铜人像,同时,还有全天下同期间最大、通高3.96米的青铜神树,这足以象征着三星堆古蜀国的生产力水平,以是很多考古学者都同等认为这“三星堆古蜀国的GDP”较中原而言乃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这些人像为啥不是东方人的脸庞?地处盆地,竟然出土了海贝?青铜器的铜矿从哪儿来?三星堆文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古蜀人为啥要把这些器物掩埋?两个坑确定便是敬拜坑吗?如此壮盛的文明又究竟去向了哪里……

重磅!
考古是个别系活儿。
2019年底,三星堆遗址三号敬拜坑的创造,或许会为您揭开一些谜团……

我是张岚(张山风),我在三星堆博物馆等你!

日月星辰之姿 山川湖海之美

都伴着满心期待

在等你

待到阴霾褪去

定要揣上满怀的欢畅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咱们下期再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