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钹院士:通用人工智能至少需要迈出四步_人工智能_算法
本报讯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打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做客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揭橥了以《走进“无人区”,探索人工智能之路》为题的演讲。
张钹从人工智能的两条路径、人工智能的三个阶段、深度学习的不屈安性、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四个步骤、根本模型的三大出路等方面娓娓道来。
他认为,目前比较成功的AI工具,其强大性紧张来源于两个“大”,一是大模型,二是大文本。而从大措辞模型迈向通用人工智能须要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和人类交互,与人类对齐;第二步是多模态天生;第三步是与数字天下交互,表示是AI智能体;第四步是与客不雅观天下交互,表示是具身智能。
通往通用人工智能这个目标,至少须要迈出以上四步,但并不是说,完成这四步就意味其实现了通用人工智能。
张钹认为,第一代人工智能的目标是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第二代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是不屈安、不可信、不可控、不可靠、不易推广。第一代和第二代人工智能的模型、算法都有很多毛病。而迄今为止,人工智能尚无较为成型的理论,更多是模型和算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理论,在此根本上,才能发展出安全、可控、可信、可靠和可扩展的人工智能技能。
对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能而言,虽然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但系统越信息化和智能化,也就意味着越不屈安。张钹表示,第一代人工智能利用了知识、算法、算力三个要素,个中最主要的是知识。第二代人工智能则紧张用了数据、算法和算力三个要素。为了战胜人工智能的固有缺点,唯一的办法是把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这四个要素同时利用。
他认为,在未来只有少数事情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是探索“无人区”,其魅力就在于它永久在路上。“我们不能由于它的进展而过于乐不雅观,也不必由于它的挫折而沮丧,我们须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努力。” (余从)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