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焦炙与瞻望_播音员_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7-0000-02
播音员主持人们是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当中的主要人物,承担着信息传输的中间浸染,是传播源传播信息到吸收者的中介,播音员主持人们的主要性不言而喻,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一度被称作“党的喉舌”,也明确了其位置的主要性。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媒介形式的涌现,播音员主持人们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2018年11月的乌镇第五届天下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对外宣告了一则主要——中国首个“人工智能主持人”已经正式上岗。由此引发了浩瀚在岗播音员主持人、在校大学生们的热议与担忧。
就在今年,也便是2019年前1月,央视的网络春晚撒贝宁与AI主持人“小小撒”同台亮相共同主持了2019年央视网络春晚。同年3月,环球首位AI女主播“新小萌”也亮相两会。由此可见,随着技能的进步,AI主持人以极其高的出镜率开始生动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了 ,不仅如此它们也开始在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们敏感的神经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纵然现阶段AI主持人们表情措辞还比较奇怪、生涩,但是经由技能的完善、语料的丰富之后这种情形会大大改不雅观。以是不少行业从业者乃至即将从事这个行业的高校学子们会感到焦虑。
笔者归纳总结了现阶段产生的焦虑并对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们提出一定的展望,希望能够找到新的出路:
一、新媒体时期下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的两种焦虑
(一)技能焦虑——AI主持人的涌现与发展引起的焦虑。
AI主持人具有事情韶光长、播报准确、学习能力强、出错率低等等特点,这就给传统的流成化、弱功能性的主持人带来冲击。而现阶段还处于流程化的主持不可避免的将会被替代。AI主持人乃至还可以在分外环境下替代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完成任务。例如:在沙场、爆破现场等环境中, 可以让智能机器人做现场主持人, 既让人们理解当下的情形信息, 又不不用考虑主持人的人身安全问题;在极寒、酷热的地区, 又或者是沙漠无人区等地, 并不须要考虑主持人的体能极限[1]。这样的上风乃至可能在未来的媒体发展当中形成主流。
但是我们还须要看到播音员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即兴发挥的功能、对付知识的加工、人格的魅力等等,这些都是传统的播音员主持人们该当具有且必须具有的新时期的新能力。AI主持人的涌现应是社会的进步,对付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们来说有AI主持们的帮助是一种减负,是一种帮助。帮助了播音员主持人们减少大量重复性的事情、减少了播音员主持人们原来承担的不必要的流程化的事情。而使得我们更能够腾出精力做出深度的内容。
(二)行业焦虑——传统媒体受到冲击
新媒体作为***信息资源库,不仅信息接管能力和容量存储功能均十分强大,而且具有全天候、全覆盖性、互动性和创新性极强等特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反不雅观传统媒体,播出韶光相对固定、覆盖性减弱、互动性弱等缺陷越来越明显。传统媒体的受众群逐渐老龄化、而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们收入严重下滑这就使得原来风光的播音员主持人有巨大的生理落差,自我认同感逐渐低落,原来的新鲜劲、冲劲儿也逐步减弱,进而创新性减弱。
二、播音员主持人们的行业症结
(一)播音主持的专业教诲症结
播音主持专业自成立创办之初就以多门学科交叉的繁芜性让人瞠目结舌。个中既包含了***学、传播学知识、又涉及到了措辞学、语音学内容,同时涵盖了生理学、广播电视学、文学、等等学科,这就给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教诲提出了一定哀求,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措辞天赋、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标准。
(二)播音员主持人们自身症结
在过去的传统媒体当中,播音员主持人们是党的喉舌,是信息传播的中介,话语权相对很重,但是在这一批播音员主持人们当中有不少人仅仅外表光鲜,他们的内在却不足厚实,乃至缺少创新和变通, 在互换上随意马虎形成与不雅观众之间的间隔感。
(三)行业用人机制症结
1981年, 我国电视界首次涌现“节目主持人”一词。直到1983年《为您做事》栏目才正式推出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位固定栏目主持人——沈力。纵不雅观广播电视发展史, 我们不丢脸出, 传统媒体大多为学院科班出身,接管专业的播音主持和***业务专业演习[3],乃至在相称长的一段韶光内大量的播音员主持人们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学院派”风格,这就对现阶段新媒体涌现后,主持人们如何转型如何培养个人风格提出了新的哀求。
同时播音员主持人们的个人韶光与事情量的多少产生了巨大落差。我们打开电视可以看到许多节目是同一个主持人进行主持的,但是每年有多少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毕业呢?截至2014年底,全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从业者有29116人[4],而全国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学校将近200所。这是一个多么弘大的数字,但是有多少人一贯在做的重复且呆板的事情?
三、新媒体时期下对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展望
(一)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界:
1、意识转型:把以前作为窄向对专业技能培养进行转型,现阶段要培养学生对综合本色包括措辞本色、思维能力、***素养等等。
2、学科培植转型:以前紧张方向是广播电视大方向对培养,而现在还该当增加适应新媒体、新内容的专业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不同的实践演习反馈到学习过程中。
3、培养理念的转型:以前着重培养学生的语音面貌和技能表达,现在在培养学生的语音面貌技能表达的过程当中还该当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人风格和人格魅力。
(二)对广播电视的业界:
1、在广电系统内,要着重培养主持人们的转型——既由原来流程化、串场型主持人转型成为内容型、制片人型、专家型主持人。使之成为掌控节目的“核心”要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采编播”一体化。主持人要具备编导身份, 对付整档节目有独立的编排意识, 又要怀孕份, 必须深入一线进行采访宣布, 同时深刻理解稿件内容、参透稿件精髓, 这样才能了然于心。
2、在广电系统外,结合传统媒体上风转型发展,要把稳新媒体的动向,乃至可以转型成为新媒体的一员。首先, 我们的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开设主持人窗口, 让不雅观众近间隔和主持人进行互动。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办法让受众参与到节目当中,以《中国舆论场》为例,这个节目通过大数据的实时伴随,对受众进行现场交互实现大屏电视与小屏智好手机的有机互联
时期在不断发展, 科技在持续进步, 随着自媒体时期的到来, 传统媒体的主持人须要年夜胆欢迎全新的寻衅。、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们只有通过持续提升专业素养, 强化自身整体能力, 努力拓展传统节目形式,才能够在新时期欢迎新的寻衅。
参考文献:
[1]董维.新媒体时期下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应有的本色与培养[J].新媒体研究,2016(12).
[2]金亚琼.传统媒体主持人在全媒体时期的转型发展[J].池州学院学报,2018(2).
[3]李江涛.自媒体时期对主持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10).
[4]李红.人工智能与主持人替代性浅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6).
[5]颜语谦.试论人工智能时期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9(1).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