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诲若何进校园_人工智能_机械人
不久前,苏州工业园区举行了第七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能奖”颁奖盛典,当问主理方代表“当古人工智能冲击最大的是哪个行业”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绝不犹豫地说,是教诲!
2017年7月8日,***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案》指出,推动人工智能在传授教化、管理、资源培植等全流程运用;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诲体系。由此,在这个新时期,人工智能进学校上升为国家计策。
人工智能正快速进入教诲领域
回顾我国人工智能进学校的进程,不难创造,人工智能进学校主要载体该当是智能机器人的编程教诲。2001年中国科学技能协会在广州南沙科技馆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2004年教诲部和中心电化教诲馆也把“电脑机器人”作为竞赛项目列入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2003年起,教诲部确定在部分省市试行将机器人教诲作为高中选修课,如“通用技能”选修模块的大略单纯机器人制作和“信息技能”选修模块的人工智能初步供学生学习。
但是,在2014年以前,大部分学校只因此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培训班等形式开展活动,与全面遍及机器人教诲还有很大的间隔。2015年,我国中小学迎来了“创客元年”,很多学校设立了创客空间,基于智能机器人开展创客教诲和STEAM教诲。随着2015—2017年天下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的举办,我国迎来了机器人的春天。
教诲部高中信息技能课程标准修订组联席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指出,关于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问题,自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案》发布往后,已在《高中信息技能课程标准》的必修模块中增加了人工智能根本知识的内容,并修订了人工智能初步模块。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在中小学,特殊是责任教诲阶段的机器人教诲、创客教诲、综合实践及干系比赛中与高中阶段进行调度和对接;二是整合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对中小学人工智能西席开展针对性培训。
“人工智能正快速进入教诲领域,既是教诲改革新工具,也是课程传授教化新内容。”教诲部教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认为,人工智能对部分现有工种的取代和对新职位的创造将带来人才培养类型、培养内容以及供需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并对深化教诲系统编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任友群认为,应把人工智能列入必修内容,目标是素养造就,抓手是编程实践。这里要把稳几点,一是要从人工智能根本知识传授教化入手,理解前沿领域发展情形,进行人工智能启蒙教诲;二是要让每个学生学会与智能工具打交道,体验日常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产品;三是要分学段履行不同层次的编程传授教化,学习用编程办理实际问题,培养打算思维、创新思维等信息时期的基本素养。
人工智能教诲要重视伦理代价
中国根本教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央网络平台部主任张生认为,人工智能教诲要重视伦理代价取向的设计。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热切关注,很大程度上基于对人类自身的关注。人类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人类会不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其本色是人脑智能与人工智能,或者说人与机器人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教诲不仅承载着改变思维办法的任务,还承载着塑造天下不雅观、代价不雅观的重大任务。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应在课程设计与履行中得到充分重视。诸如“自动驾驶车辆在立时要发生事件时,是优先保护***还是搭客”“如何增加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幸福,同时减少忧虑”此类的问题,将使学生在学科干系的真实问题情境中发展批驳性思维,并学会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结合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中国教诲科学研究院齐媛博士认为,人工智能课程应以儿童打算思维的发展为核心。近年来,“打算思维”已成为教诲中的热点词汇,更有组织倡导打算思维是与读写算并列的第四种基本技能。编程措辞是打算思维的物质外壳,是理解科技天下的一把钥匙,其本色是一种思考和理解办法。只有节制这种措辞才能与人工智能这种工具更好地沟通。随着技能的发展,编程措辞的可接管年事不断降落,这为人工智能进校园奠定了很好的根本。
这几年持续关注广州市教诲信息中央“智创空间”创始人王同聚。作为我国最早一批从事智能机器人教诲的西席,王同聚是我国人工智能进学校的亲历者。他说:“基于智能机器人开展创客教诲和STEAM教诲,在各自学校利用信息技能课和校本选修课等形式在学校开设智能机器人编程课程、组建课余活动兴趣小组,在部分年级开展基于智能机器人编程的人工智能遍及课程,让人工智能课程进入了中小学生教室,这是一条值得考试测验、能改变传统教诲模式的创新之路。”
人工智能对未来学校、西席和学生影响巨大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仿照。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现实技能运用,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历史和虚构的天下中,或者探索现实天下中难以融入的环境和科学工具。数字聪慧阅读设备也会变得更加智能,将通过人工智能系统供应自动连接到补充信息库以及安置了不同措辞的自动翻译系统,帮助学习新知识。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从事智能科学研究人才。人工智能涉及多个学科交叉领域,除带动本专业的发展外,还影响干系专业的快速发展,如脑科学研究、大数据技能、物联网、虚拟现实技能运用等。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但会取代或变革现有的事情,还会创造很多新型的事情。因此,学校教诲必须紧跟时期发展步伐,不断调度学科专业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大概到那个人工智能与传统教诲的上风紧密结合之时,便是我们新时期教诲创新发展“花开满枝”之日。
《中国教诲报》2018年05月19日第1版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