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美国芯片设备制造巨擘申请《芯片法案》拨款为何被拒?_美国_法案
一年多以来,运用材料公司希望通过一项专为大规模芯片生产基地设计的操持,为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市耗资40亿美元的举动步伐得到《芯片和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中的资金帮助,但据熟习黑幕的人士透露,美国商务部官员在8月1日作出决定,认为该项目不符合条件,因此谢绝了该申请。
实际上,向《芯片法案》申请拨款被拒的公司并不少见。根据美方统计,截至目前,超过670家公司都表达了对该法案中勉励方法的兴趣,而美国商务部方面则多次表示,由于资源有限,他们被迫谢绝许多有吸引力的申请者。
但据宣布,上述熟习黑幕人士表示,鉴于运用材料公司的项目与拜登政府振兴美国海内半导体家当的目标密切干系,该公司的申请被拒就显得格外突出。
不太可能直接补贴大型芯片设备制造商
从2023年开始,美国政府启动了《芯片法案》的拨款。简言之,该法案为美国半导体研发、制造和劳动力发展供应了527亿美元,个中包括390亿美元的制造业勉励方法。
这次运用材料公司申请的勉励方法就在这390亿美元之内。2023年5月,运用材料公司宣告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市的项目时,该企业首席实行官迪克森(Gary Dickerson)还强调,项目的规模将取决于美国(政府)的勉励方法。
据不愿透露姓名人士表示,这一决定意味着美国不太可能从《芯片法案》中直接补贴任何大型芯片设备制造商。
目前运用材料公司和美国商务部都谢绝对此揭橥评论。不过,也有企业如愿拿到了《芯片法案》支持下的勉励资金。
2023年12月,英国国防承包商贝宜系统(BAE Systems)得到第一笔3500万美元补贴。
2024年1月,微芯科技吸收1.62亿美元。2月,芯片制造商格罗方德(Global Foundries)得到15亿美元。3月20日,英特尔公司拿到高达85亿美元的直接帮助,也是至今金额最大的一笔。4月8日,美国商务部宣告为台积电(TSMC)补贴66亿美元。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统计,从2020年5月至2024年3月,受《芯片法案》推动,全美宣告了82个新的半导体生态系统项目,包括新建半导系统编制造举动步伐(晶圆厂)、扩建现有厂房以及供应芯片制造所用材料和设备的举动步伐。
海通证券科技行业资深剖析师李轩则对第一财经表示,这一轮半导体周期,正是从2020年起涌现供不应求的市场征象。
“环球半导体发卖的这一涨势,持续到2022年8月份旁边,之后发卖增长同比转负。经历了约16-17个月的下滑之后,环球半导体发卖额增长今年一季度同比全面转正。”他阐明道,“目前的增长伴随着去库存化以及人工智能(AI)的兴起,我们认为全体2024年半导体行业能够实现规复性增长。”
针对前辈封装技能领域投资
除了增强制造业能力外,《芯片法案》中有110亿美元用于帮助研发。
7月中旬,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家半导体技能中央(NSTC)运营方Natcast宣告了由《芯片法案》帮助的首批三个研发举动步伐的挑选程序。
这些举动步伐中,涉及投资30亿美元的美国国家前辈封装制造操持愿景(NAPMP)、NSTC行政和设计举动步伐以及NSTC的极紫外光(EUV)中央。美国商务部和Natcast估量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干系细节。
卖力标准与技能事务的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家标准与技能研究所所长洛卡西欧(Laurie E. Locascio)阐明道,鉴于半导体和前辈封装这两个领域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为这两个领域的研发建立海内资产,对美国来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
“确保这两个领域的同步发展,将是未来AI和其他技能进步的关键。这些举动步伐将降落参与半导体研究和创新的门槛,并将供应最前辈的工具和工艺,使其能够更快速地过渡到制造阶段。”他阐明道。
李轩则对第一财经阐明道,目前这一轮存储芯片周期的拉动,紧张得益于下贱需求的带动,如新品AI手机、人工智能个人电脑(AIPC)的发售。
“这终极会匆匆使存储家当链和封测家当链率先复苏,然后是中游的设计龙头,以及设备材料的更新。”他认为。
2022年8月10日,针对《芯片法案》正式签署等问题,中邦交际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国该法案流传宣传“旨在提升美科技和芯片业的竞争力”,但却对美国本土芯片家当供应巨额补贴,实行差异化的家当扶持政策,包含一些限定有关企业在华正常投资与经贸活动和中美正常科技互助的条款,将对环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扭曲,对国际贸易造成扰乱。中方对此表示武断反对。
汪文斌指出,该法所谓“保护方法”呈现出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是美国大搞经济胁迫的又一例证。美国如何发展自己是美国自己的事,但应该符合世贸组织干系规则,符合公开、透明、非歧视原则,有利于掩护环球家当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不应为中美正常的经贸和科技互换互助设置障碍,更不应危害中方正当的发展权柄。中美经贸和科技互助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和人类共同进步,搞限定脱钩只会损人害己。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