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不是越老越会治病?切脉开药真的能治好吗?你怎么看,漫话人工智能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漫说人工智能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漫说人工智能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中医是不是越老越会治病?切脉开药真的能治好吗?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
中医不但能治好病,而且能彻底治愈。本人亲身经历,小时候我也不怎么相信中医,自从自己得了病。开始吃西药吃了就好,停药就犯,一天,我村里有个乡***生到我家串门聊天,他说,你也别吃西药了,就象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我给你开几付中药吃试试,当时我半信半疑,先开了三付,我照他的吩咐吃了,感觉好多了,连吃了九付,完全痊愈了。从此以后,我不但相信了中医,还爱上了中医。我象他借了几本中医书自学起来。现在我终于明白,我那是脾虚而导致的运化功能差,也就是说脾失健运。中医不仅能治病而且能彻底治愈!
人们都会说“中医越老越吃香”,不尽然!诊治水平的高低,不在于年老年幼,年龄七八十岁的老中医,虽然经验丰富,但跟其学识,悟性有关。虽然说中医是“经验医学”,不但要扎实的基本功——童子功(大多是便于诵记的歌诀),如(《频湖脉诀》《汤头歌诀》《歌括四百味》《针灸歌诀》……),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高的悟性(理解力),还要有丰富的知识面(中医也是门哲学和社会科学),才能把中医的“抽象”变为“具体”,就是“以类比象”,我认为,这样就能有好的疗效,成为“好中医”!老中医,大多思想固化,很难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现代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医学也是飞速发展,在临床实践中,淘汰不合时宜的“糟粕”!比如“十八反”“十九畏”“发物”“祝由”……同时也不断淘汰一些不适合入药的中药。我认为“好中医”黄金年龄在四十~七十岁左右,他能大多有良好的教育,大多文化基础好(当时中医院校都是中医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习理论的同时见习中药种、采、制……)又能接受新技术、新疗法,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临床经验,他们衷中参西,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疗效。指导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法,缩短疗程,减轻病痛,同时也减轻经济负担。当然,只是“不尽然”,老中医也有好多佼佼者,大师级也不少,我这只是浅见!仅作参考!
过去,中医,不把脉、不开方。尤其喜脉,大部分老中医都懂。过去的妇女一般都生四个、五个小孩,有的甚至生十个、八个。月经病又是最多的常见病,是月经有病,还是有孕。作为中医,必须辨清辨明。否则,用药不当,就会影响孕妇和胎儿。过去中医都是脉诊为主,望诊为次,闻问为参考。
把中医的探查病情的方法弱化为只有切脉,是错误的。中医探查病情采用了“望、闻、问、切”四种手段 这跟西医探查病情最开始的“触、闻、问、扣”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中医的四诊包含的中医思维跟四诊和方剂有着体系化、结构化的关联,四诊所获得的信息如果相互佐证和相互丰富,可以帮助医生对于病人身体运行的中观层面的不平衡情况做出像状态判断,然后通过辨证论治的思维进行方剂适配和方剂调整,形成用药药方。
为什么年纪大小会影响治病的能力大小?因为中医的诊、辨、治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而且需要形成闭环(也就是病人通过服药后的改变再次看病)才能让医者对于整个过程的有效性获得反馈,并且加深医者对于来自于书本的知识与自己认识的融合。当这个过程在一个领域的很多种不同的病人那里都获得反复确认之后,加上医者自己的摸索和不断进步,他就能够形成自己的治疗体系,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所以,成熟的中医医者,从毕业开始接触临床再到成熟再到形成自己的体系(这里是指没有优秀的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需要十几二十几年的时间,几十万次的门诊病人的案例积累,这个时候已经到四十多岁了,如果没有行政方面的工作的影响,专心地一门心思主攻一个领域的业务,那么成为某个领域的高级专家才有可能实现,但是也需要到五十多岁了。此后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事情了。然而中医的临床不是体力工作,因此只要经验不断积累,不脱离临床,自然是年纪越大,越能老道地切中病人的重要疾苦,做到效如桴鼓。
到此,大家对漫说人工智能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漫说人工智能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