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携新书作客长沙梅溪书院 畅谈人工智能_人工智能_都是
“爱是人类最强大的智能”
湖南日报 陈薇
新湖南客户端 李婷婷
历时一年,拜访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20多座城市,采访30多个顶尖实验室及研究机构的80多位行业专家……2016年,有名媒体人杨澜带领团队制作出《探寻人工智能》记录片。
在剪辑记录片的过程中,杨澜回味和沉浸个中,用媒体人的人文视角、独特的亲自体验以及细腻的情绪,通过笔墨,全面记录了那些改变天下的人和事,书写了一段充满惊奇与惊喜、温暖与温度、哲思与展望的人工智能探寻之旅。
12月3日下午,杨澜带着她的新书《人工智能真的来了》作客长沙梅溪书院,畅谈人工智能。作为文科生出身的女性,她是如何深度采访、参与人工智能的?在这个领域里,她遇见了什么?她的思维办法如何被颠覆?她脑海中的未来形状几何?
女性可能成为人工智能运用的主体
在书中,杨澜既记录了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学府,也谈到了IBM、微软、百度、facebook等国际性有名大企业;既先容了中国本土的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新兴企业在深度学习、视觉识别、语音识别、机器人制造、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也展现了代表目前人工智能研究顶尖水平的,可以上天下海,可以大若巨人、小若米粒的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同时,也分享了诸多重量级科学家、有名人士对付人工智能的探索或思考。
杨澜认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作出选择的是人,不是机器。未来到底往何处发展,取决于我们如何设计、管理和运用人工智能。“说到底,人工智能就像一壁镜子,照见人类智能的神奇与伟大。”在书中,她还特殊提到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她”的力量。
杨澜说:“我关注女性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浸染。大概分为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人工智能背后的女性。在杨澜采访中碰着的两位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都是女性。一位是李菲菲,她专门做了一个女高中生人工智能夏令营。杨澜问李菲菲:“为什么要吸引女孩子来学习人工智能?”李菲菲的回答很故意思:“我要吸引男孩子来研究人工智能,只须要对他说‘这件事很酷’就行了;但吸引女孩子来,我会跟她说,这会让你的父母、祖父母生活得更有肃静。”李菲菲以为,女性的人文关怀会为这个领域的发展带来平衡与温度。
另一个层面是,女性可能成为人工智能运用的主体。“本日,很多女性从事教诲、医疗、零售等做事型行业,这些领域未来被人工智能的冲击会很大,很多人职场的方案会因此改变。女性如何找到新的职业发展方向,我以为很主要。我们的家居也会被人工智能改变,它可以解放女性的劳动力,有更多的帮手来平衡我们的事情和家庭,以造诣生活的更多可能。以是,女性都该当来关注人工智能,以适应这个时期。”杨澜说。
让人工智能真正惠及绝大多数人
从制作记录片到采写这本新书,为何会想到要去涉及人工智能这个领域?
杨澜说:“做这么多年,一贯在关注为这个时期留下精神印记的人和事。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的科技革命,会影响到人类未来全体文明进程的发展。”
她透露,国际上一些大的通讯社,20%至50%的原发***是用机器来合成的。作为传媒人,她更多考虑的是怎么往传媒行业的上游发展,充分利用媒体人的洞察力、综合思考能力、深度剖析能力等。在她看来,传媒办法极其多元化,受众的韶光又是极度碎片化,这对传媒领域从业者是很大的寻衅。
对付人工智能的未来,是更期待还是更恐怖?这是许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杨澜认为,人工智能运用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在机器人领域,目前最小的一个机器人,只有1厘米大小,可折叠,可降解。未来,这种小机器人可以进入人类的食道,帮助吞咽有困难的人士服用药片,还可以将药片定点放在人体内。当然,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也会带来一些恐怖,比如失落业问题,比如“双十一”巨量的快递包裹的运送,个中有很多活是通过无人仓储和机器人来完成的。它在大量减轻人工花费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很多人因此丧失落事情。
“这些社会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比尔·盖茨师长西席曾经提出,那些只有机器人事情的工厂,是否须要额外交一笔机器人税,以填补大量劳动力在转岗过程中须要培训的这类社会本钱。”杨澜认为,现在还不必担心人工智能会“统治”人类。但它带来的社会、经济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隐患,不能掉以轻心。要积极面对,通过多项举措,让人工智能这个颠覆性的科技革命,真正惠及到绝大多数人。
人工智能可以帮妈妈照看孩子,却替代不了妈妈看孩子的眼神
人类智能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是什么?
杨澜说,人和人共情的能力是不会被机器取代的。通过采访,理解人工智能,也反不雅观人的智能,她创造人的聪慧还是有很多不可取代之处。比如人都是小样本学习的,小孩子见过3只猫后,就会知道第四只也是猫;但机器可能须要比对十几万张猫的照片,才能认出一只猫。她说:“一些科学家表示,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或容许以看到机器在理性的逻辑思考、推理能力超过人类,但人类在婴孩期间就形成的想象力、抽象思考能力等等,都是机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法超越人类的地方。”
杨澜坦言:“人工智能已在我们的身边。一个手机背后就有很多人工智能技能,你每天得到的资讯都是机器按照你的标签推举给你的。未来我们的城市,也会变得更加智能,减少摧残浪费蹂躏和污染。以是,人工智能对我们提出的哀求是终生学习,不再是你拿到大学文凭,学习就结束了。这个时期的更新太快了。我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将变得越来越主要。未来很多重复性、机器性事情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但是,机器依然有无法超越人类的地方。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帮妈妈照看孩子,却替代不了妈妈看孩子的眼神。爱是人类最强大的智能。”杨澜说。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