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AI技能,让革命先辈们从史估中走出来,和不雅观众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微笑示意,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这段影像的创作背后有若何的故事?除了革命先烈,AI修复技能还可以让我们看到哪些历史?带着这些问题,南都采访了这段AI修复革命先烈影像的创作者胡文谷(B站账号:大谷的游戏创作小屋)。

他用AI修复技能让李大年夜钊陈延年们露出微笑怎么做到的?_影像_梅兰芳 云服务

胡文谷是一名独立艺术家、游戏制作人,他从小学习钢琴,又会画画,笑称自己是“程序员里最会画画的作曲家”。
去年5月,胡文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用人工智能规复一百年前的北京影像”的***,在技能的帮助下,模糊的黑白影像有了色彩,变得清晰生动,***在微博和B站上大火,南都曾对胡文谷做过专访《对话“AI复原百年前北京影像”作者:看到上万转发以为电脑中毒》。

此后,胡文谷完成了一系列对宝贵历史影像的修复,有1919年北平五四运动的场景、1929年上海女性的时装秀,也有1924年李大钊在莫斯科剧院里年夜方冲动大方的演讲、1930年梅兰芳带着昆曲《刺虎》在外洋演出的顾盼生姿,他和央视互助修复了1958年中国最早的电视节目影像,这次,在建党百年之际,他和公民日报互助修复了这一组革命先辈的照片。

这些修复得益于来自全天下的人工智能科研团队研发的开源项目。
胡文谷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人工智能项目,成为一个创作者、艺术家。
他也在网上和网友分享创作的过程,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利用AI修复技能来进行创作,打捞起繁杂的历史影像资料,让人们瞥见历史。

以下是南都与胡文谷的对话。

与先烈有”穿越时空的1 对话””

南都:#AI修复让李大钊陈延年们露出微笑#这个话题昨晚冲上微博热搜第一,作为创作者,你当时是什么感想熏染?

胡文谷:看到热搜的时候还是非常震荡的,感谢大家的喜好,我也很高兴能够跟网友们一起分享我做的这段修复。

南都:你是怎么想到在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做这件事情的?

胡文谷:事实上我一贯在做中华文化的一些老影片、老记录的修复事情,包括上色或者肖像画像的还原,我希望能够把过去的这些老旧的黑白影像,通过技能进行修复和还原,让大家能更好地感想熏染到那段历史和故事。

刚好这次公民日报为建党百年做《百年风华》的影片,约请我参与影片中先烈肖像的修复事情,也便是大家在热搜上看到的那个片段,很有幸能参与到这项事情中。

南都:可以大略先容一下怎么用AI还原来烈肖像吗?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胡文谷:由于很多先烈捐躯时都比较年轻,留存的照片也较为模糊,我会先用AI脸部重修的技能把肖像画像来做一些重修,然后根据史料做一些手绘的精修,末了再用AI做一个增强,这里用到专门增强脸部细节的技能,可以让皮肤质感更加真实。

全体过程中对史料的考据是比较难的,由于年代久远,一些人物的资料比较难找。
我参考了一些革命先烈其他角度的老照片,以及他们后人的照片,来做一些精修,尽可能地还原他们真实的样子。

南都:这次在影片中对革命先烈的肖像做了一个微笑的设计,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胡文谷:由于我想要肖像在影片中有动态呈现,在做动态的过程中要考虑怎么把他们的表情做好,这是比较难的。
我就想到了微笑,但是又不能特殊夸年夜,要调度到一个得当的角度。

其余,实在不雅观众在看这段影像的时候,会感到这些先烈彷佛在跟你对视,这个也是特殊设计过的。
我希望不雅观众在影片中和先烈有“穿越时空的对话”,代入感更强,有更深的感想熏染。

2

“每一次修复都是重新理解历史的过程”

南都:除了这次的肖像修复外,你之前在社交媒体上发过很多AI修复影片的内容,比如一百年前的北京城、李大钊的演讲、梅兰芳的演出等。
把模糊的黑白影像变成很自然的彩色影像,是怎么做到的?

胡文谷:AI影像修复紧张有三个部分:补帧、上色和提升分辨率,都是用一系列不同的人工智能来完成的,现在有很多开源项目可以实现这些功能。

首先是补帧,以前的黑白老电影的帧数都比较低,里面人物走路就和快放一样,连贯性不好,看着会有点风趣。
我们想把这些影像拉到正常的韶光流速当中,就要补充一些帧数,这些新加的帧的画面通过人工智能来补足。
这样影像看起来就自然很多。

第二步是上色。
我一样平常会用到两三个不同的人工智能技能来做上色事情,一种是AI自动上色,比如植物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AI可以自己完成。
但这是远远不足的,像历史影像中衣服、建筑的颜色,AI无法判断,这时候就须要考据史料,根据史料,我自己绘制一些参考导入,再让AI去天生,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历史影像的颜色。

末了再通过一个提升分辨率的AI技能,让画面更加清晰。

1924年李大钊演讲影像修复前后比拟

南都:以是做AI修复,历史方面的研究是非常主要的?

胡文谷:对。
每一次修复都是重新理解历史的过程,我会在修复之前去找各种资料,查资料每每比技能修复须要更大的精力。
比如梅兰芳的影像修复,大约一周就制作完成,但前期查资料耗时一个月。
我要去找各种干系的资料,包括去问戏曲演员,颜色、花纹该当是什么样子的,只有这些事情做得足够踏实,才能尽可能地还原历史。

这个过程中也会理解很多人物背后的故事,对一段历史影像的社会背景和个中涉及到的人物都有更深的认识。
而且常常有意外收成,比如梅兰芳的影像中,我们就创造开场的主持人是当时好莱坞的一个华裔女演员,很惊异。

包括这次革命先烈们的修复,我在理解他们的故事时候也感到非常震荡。
在当时中国那样一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状态下,带领中国走到现在是非常不随意马虎的。

梅兰芳1930年演出影像(修复前)

梅兰芳1930年演出影像(修复后)

南都:最近你做的梅兰芳的修复效果非常惊艳,这个和之前的修复有什么不同?

胡文谷:我良久之前就想修复梅兰芳的影像了,但之前一贯找不到得当的技能。
之前的人工智能项目以自动上色为主,在给城市影像上色时效果还不错。
但是它不太适宜昆曲、京剧的上色,由于戏剧服装有很多固定的花纹、样式,妆容也很特殊,大多数人工智能上色项目在演习时并没有干系的数据库,以是效果不好。

后来我创造,我们海内阿里的团队出了一个开源项目GPEN,它可以专门提升脸部细节,而且对亚洲人脸还原更好。
这次便是用到这个国人自己研发的项目,让我们看到梅师长西席年轻时的样子,效果非常好。

3

“五分钟的彼岸”

南都:你最开始是怎么想到用AI做历史影像的修复呢?

胡文谷:我本来是用AI做游戏开拓,后来创造AI也可以利用到艺术创作和社会***中。
我就在B站和微博上做了一些分享,向网友先容一些AI给影片上色的开源项目的进展。
由于当时在国外已经有很多网友在做欧美影片的修复,海内这方面比较空缺,我就试着开始做了。

网友的反馈都非常好,他们会给我补充一些我不知道的历史知识。
比如有一次我在加拿大的一个资料馆里找到一段关于中国的黑白影像,做了AI上色修复,后来网友们通过一些建筑细节、士兵的服装等判断出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济南城。
全体过程就像在线探案考古,非常有趣,也很故意义。

这是我坚持做下来的一个缘故原由。
很多网友对历史影像有激情亲切,比如他们会见告我,很想看一些京剧、昆曲名家的影像修复。

南都:做历史影像修复最大的感想熏染是什么?

胡文谷:我自己会把修复定义成“五分钟的彼岸”,希望在纷繁繁芜的当代社会当中,我们能花五分钟去看一看这些修复,回顾一下历史。
我自己的感想熏染是,在修复之后会以为他们不再是一个影片当中的历史资料,而是体会到这些人当时在就和我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片地皮上,我也希望能把这个感想熏染分享给大家,以古鉴今的觉得。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以为我们既是遥望着星空的彼岸,也要踏踏实实地往前迈进,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能走进千家万户,我们这样的创作者会继续前辈们的精神,不断高下求索,用自己所能来做对社会故意义的事情。

采写:南都见习李娅宁 马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