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科普工作室小空间大年夜作为_甘蔗_工作
近日,在福安逸夫小学,陈丹(左二)在科普事情室内辅导学生进行科技创作。
东南网10月9日宣布(福建日报 单志强 通讯员 陈雅芳 文/图)
核心提示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福安市松罗乡高山晚熟葡萄采摘正盛,村落民郑建富栽种的6亩葡萄喜迎丰收。“葡萄收成好,‘农人学院’可没少跑。”郑建富见告,在家门口的“农人学院”,他学会了水肥一体化聪慧栽培、葡萄套种等技能,去年6亩葡萄为他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还买了中型面包车用于生产运输。
郑建富口中的“农人学院”是建在村落民家门口的“郑柯发科普事情室”。作为首个在松罗乡引种葡萄的村落民,多年来,郑柯发摸索研讨,成为葡萄栽种的技能专家。2014年,福安市科协以乡土人才郑柯发为领衔人,在当地设立“郑柯发科普事情室”,由他带头传授“栽种经”,并约请科技职员现场授课,不断提高栽种户葡萄栽培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该事情室已开展技能培训班30余期,3000多人次参加。
将科普事情室建在田间地头是福安市盘活人才资源的关键一招。近年来,福安市不断优化科技人才配置、强化科普阵地培植,以科普事情室为聚才载体,按照“领衔人”模式、“传帮带”机制,下活乡土人才和科技辅导员一盘棋,实行“零间隔、零用度、零门槛”科技做事,打通技能做事村落庄和校园科学遍及“末了一公里”。
田间点亮科技之光
眼下正值甘蔗管护时节,在福安市城阳镇化蛟村落甘蔗栽种基地,村落民一早便忙着将甘蔗根茎处的枯叶剔除。“去掉枯叶,甘蔗根茎才能充分照到太阳,连续成长;现在嫩茎还未长好,尾叶要保留10片旁边。”提及甘蔗栽种技巧,村落民卓立华透着老里手的自傲。
“10年前我们种甘蔗可不懂这些。”卓立华说,以前村落里栽种的甘蔗亩产量低,含糖量也低,制成的红糖成色、价格都上不去,“当时一亩甘蔗收入1000元旁边,肥力最差的田才用来种甘蔗”。
按照传统栽种模式,化蛟村落的甘蔗栽种已经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家当。“还乡创业前,村落里仅有几户人家还在少量栽种甘蔗,红糖厂也停了。”化蛟村落青年乡土人才、科普事情室领衔人卓亮亮先容。
“甘蔗不能制作成红糖就不值钱。”卓立华见告卓亮亮村落民不种甘蔗的缘故原由。
在卓亮亮儿时影象里,每年村落里红糖生产季,空气中总是弥漫着甜甜的味道。
“如果能把甘蔗种好,村落里的红糖厂就能重新‘开张’。”为提高甘蔗栽种技能,2014年,卓亮亮前往华南农业大学学习甘蔗栽种技能,编写无公害甘蔗栽种生产操作规范,并将这些技能传授给村落民。
对付卓亮亮传授的技能,村落民起初无动于衷。“由于他没有栽种履历。”卓立华阐明说。
“那我就自己动手各类看。通过引进新品种、科学施肥与管理等,甘蔗含糖量提高了,制出的红糖品质好,价格也就上来了。”卓亮亮先容,当年种蔗制糖的亩产值达2.3万元。
看到卓亮亮栽种的甘蔗增产又增收,村落民的积极性上来了。“亮亮种的甘蔗制糖收入好,我们就随着在他后面学。”2015年,卓立华以4亩甘蔗起步,按照卓亮亮传授的方法进行管护、施肥。
“当时4亩甘蔗制糖得到近10万元收入。”尝到甜头后,卓立华将栽种面积扩大到10亩,每年有近20万元收入。
为了让更多蔗农从甘蔗栽种中受益,2020年,当地科协在化蛟村落成立卓亮亮科普事情室,通过推广无公害甘蔗栽种技能,引进福建农林大学高产高糖强宿根新品种“福农41号”和特早熟高产高糖新品种“福农28号”,有效提高了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每到甘蔗栽种关键节点,科普事情室都会调集我们集中培训,蔗农也能互换栽种履历。”卓立华说,在科普事情室辅导下,他今年准备在甘蔗砍完后,通过栽种紫云英充当基肥,提高土壤肥力。
随着栽种甘蔗的村落民老去,卓亮亮科普事情室有了新的研究课题。“目前我正考试测验机器化垦植,希望甘蔗栽种能省力又省心。”卓亮亮说。
村落农户当振兴,农技是关键一环。2014年,福安试点建立首个村落民家门口的“郑柯发科普事情室”,通过供应“零间隔、零用度、零门槛”科技做事,把农人碰着的实际问题办理在田间地头,让广大庄家尝到科普惠农的甜头。目前,该事情室共造就科技栽种户500多户,惠及1.5万多名农人。福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钟逢帮先容,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建立19个农业家当类科普事情室和15个学校科技辅导员科普事情室,打造基层科普做事新模式。
“建在田间的科普事情室,离庄家更近。”福安市科协主席郑志表示,福安茶叶、葡萄等农业家当特色突出,效益好,像郑柯发、卓亮亮这样的乡土人才,有种养技能、有生产规模、有实践履历,也最理解农人需求,由他们领办科普事情室能充分发挥科普做事的辐射效果和示范效应,勾引广大庄家转变栽种理念,提高经济效益。2019年,福安立足当地特色农业家当,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田间科普事情室做法,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技能辅导537次,推广新技能74项、新品种35项。
校园播种科学种子
“钢铁是若何炼成的?炼就一块钢铁须要多少工序?钢铁也可以薄如蝉翼……”前不久,在福安实小龙江校区第16届校园科技节活动现场,福建青拓实业有限公司高等工程师吴高举带领学生们一同“探秘”不锈钢工艺,通过领悟教材知识和科技一线,让学生“沉浸式”感想熏染不锈钢的魅力,点燃科技梦想。
举办校园科技节是福安市推进科教领悟的浪花一朵。
福安市坚持遍及与培养并重、校内与校外贯通,先后在15所学校设立科普事情室,通过开设科普讲座、辅导学生科技社团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等多种办法,努力在教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诲“加法”。
走进福安逸夫小学,校园内的每一壁墙、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科技教诲活动的影子。近年来,该校积极探索“科技启智,尚善育人”的教诲创新路子,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十佳学校”“福建省科技教诲基地校”等称号。
可在15年前,福安逸夫小学的科技教诲根本还很弱。“学校虽然在城区,但90%的学生来自农人工家庭,科学根本薄弱。”科普事情室领衔人陈丹先容,彼时,她担当美术西席,希望借助美术课让孩子们打仗科技知识。
如何将科技融入教室?陈丹一时没有头绪。“当时学校安排我辅导学生参加科幻画比赛,什么是‘科幻画’?”为了给学生解读“科幻”,陈丹翻遍了图书馆里“科”字头的书本和报刊。
辅导的科幻画《自动行走的公路》得到省二等奖,这让陈丹找到了打破口。此后,只要有类似的比赛,她都会去不雅观摩或参加。“逐步地,我就从科幻画辅导西席变成了科技创新大赛项目辅导西席。”陈丹笑言。
“刚开始,孩子和家长都认为科技创新很迢遥,那是发明家的事情,不是小学生要做的事儿。”陈丹说,在很多家长和西席眼里,把孩子拎出来进行科学探究是在摧残浪费蹂躏韶光。
“我们只能专一用成绩、名誉,以及孩子们参加完比赛后实实在在的变革来改变大家的意见。”陈丹说,逐步地,学生家长逐步认可了科技创新的主要意义,并乐意让自己孩子参与科技项目比赛。
2020年,当地科协在福安逸夫小学成立陈丹科普事情室,依托该事情室对全校孩子进行科学素养遍及;辅导科技社团、科学兴趣小组学生参与科技类比赛;每年开展科技节活动,推动科技教诲发展。
“机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近年来,陈丹科普事情室不断“上新”。在她看来,科普事情室浸染可以概括为:扶着走、学着走。在科学启蒙阶段,科普事情室通过启示孩子思考,让他们找到研究课题并坚持下去,这叫“扶着走”;很多课题所涉及的领域对科技辅导员来说也是新的,这时他们就要“学着走”,和学生边学边摸索。
科技教诲,不但在校园。“村落、校科普事情室并不是‘两张皮’。”郑志说,当地通过资源共建共享,让科普协同发展的互动在村落校之间日益丰富。
“甘蔗如何栽种才能提高含糖量?当糖厂开榨时,为什么空气中时而弥漫蔗喷鼻香、糖喷鼻香,时而会有股难闻的气味?”近两年,卓亮亮的科普事情室不断迎来参加研学的学生,先后有6000多逻辑学生走进化蛟村落,理解甘蔗栽种过程、红糖制作技艺。“目前,科普事情室已经与两所学校签订校外劳动教诲非遗科普研学互助,通过供应科普研学做事,为科普宣扬从田间地头走进校园探路。”卓亮亮说。
如何让校外的资源补充、丰富校内科普教诲,也是陈丹正在思考的问题。在她看来,在“双减”背景下,田间科普事情室对校内教诲的补充浸染日益凸显,“学校有的,我们做精做强,学校没有的,我们借助田间科普事情室,得到有效补充”。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