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示范 | 深圳飞亚达:为手表建AI仓储_货物_货架
今年6月,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中国宇航员佩戴的腕表也引发热议。事实上,来自深圳的腕表品牌“飞亚达”也曾有过“飞天”经历。
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时,宇航服外赞助计时用的航天表来自飞亚达。2008年,翟志刚佩戴飞亚达航天表,走入迷舟七号飞船,圆满完成任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飞亚达应景地推出了“太空溜达”系列
1987年,一家名为飞达表业的小公司在深圳成立,当时只有20平方米的厂房和9位员工。这正是飞亚达的前身。
初始配置不高,却粉饰不住其创新底色。飞亚达的创新,不仅表示在生产出能跟随宇航员“太空溜达”的钟表,更在产品上市前,就运用智能仓储,在传统制造行业走出一条智能化之路。
此前,因公司业务不断发展,飞亚达原材料的仓库迁居后,面积增加了300%,库位增加420%,物料拣选间隔增加240%,库管员的单次折返间隔达到80米,均匀每天的拣选路程达到8000米。
为此,公司决定采取工业互联网这个“帮手”,通过信息化、数据化等改造,减少人工作业强度,提升整体效率。
据悉,目前仓库采取“货到人”的方案,事情职员的所有操作都在操作台完成,而货架区域为无情面况。拣选职员只需根据显示屏和播种墙的提示,从指定货位拣取相应数量的商品放入箱子。
此外,在频繁利用的库位采纳智能算法。首先是根据历史流量剖析货品和货架热度,热度越高的货品越靠近出库站台,同时优先上架到高热度货架;其次,采取重量特性法则,根据货品重量,机器人推举分配上架,重量大的优先放在底货格;第三,从干系特性出发,干系性强的货品放在相同或附近的货架。
此外,在飞亚达的车间还能看到机器人自动充电、红外及激光自动避障、动态库位管理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技能运用。据悉,这也是在传统钟表制造行业,首次运用AI提升效率的创新示范项目。
审读:谭录岗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