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下的医疗革命:自己看病还能挣钱?_数据_区块 AI快讯

《中国经济周刊》 曹煦 | 北京宣布

责编:陈惟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7、8期)

果不其然,2018年的天下经济论坛年会上,区块链奏响强音。

区块链“去中央化”的模式与今年达沃斯论坛的主题“在分解的天下中打造命运共同体”十分契合,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实行主席施瓦布看来,区块链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能。

康健,已被公认为是继“衣食住行”后的人类第五大刚需。
包括区块链技能在内的科技改造,将如何改变延续多年的传统医疗模式?人们在未来真的会自己给自己看病吗?

2月5日,《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刚刚参加达沃斯论坛归来的区块链专家、环球第一个AI医疗链(天医AIDOC)亚太区顾问、前百度大数据业务卖力人吴诗展。

人工智能如何提高年夜夫的事情效率?

在吴诗展看来,随着环球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患病率增加,在医疗记录、诊断数据等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状下,区块链植入大康健的新模式必定会惠民,智能医疗硬件的遍及也将让人们的生命体征数据更精确。

首先,科技的进步将表示在诊疗效率的超过式提升。

“目前一个患者就诊,须要先剖析医疗记录,包括构造化数据和非构造化数据。
例如病人病历、患者信息,包括影像数据、化验结果、检讨结果、手术记录、实时监测的各种数据等,通过剖析这些数据,为患者供应多种治疗方案,并且对方案进行排序,给出医学依据,年夜夫就在这些方案中挑选出真正适宜患者的诊疗方案。
”吴诗展说,“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不平均的现状决定了这一诊疗过程非常繁芜和漫长。

吴诗展认为,现有诊疗过程中有大量可用人工智能技能提升效率的空间。
比如智能影像赞助诊断技能,它极大地方便了年夜夫快速对病人病情作出判断。
“运用这项技能,每张胸片的读片韶光仅为10ms,有效提升年夜夫阅片速率30倍,人工阅片量减少90%,并且使漏诊率低落40%以上,大大提高了影像科年夜夫的事情效率。

除了智能影像赞助诊断,年夜夫还须要对病历进行剖析,进而实现病历数据化,这就涉及自然措辞理解技能。
据吴诗展先容,目前业界已做生意用的智能单据识别平台是一款加入了深度学习的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笔墨识别产品,覆盖全国所有三甲医院以及海内大部分主流县市级医院的3000多种化验单格式,支持化验单指标项的识别和医学措辞的智能理解,识别准确率达到97%以上。
“这项技能办理了医疗数据标准化网络整理的问题,实现了电子化病历的第一步。

人工阅片曾是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个人生命体征全面数字化

目前,医疗数据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
据IDC预测,到2020年环球医疗数据量将达到40万亿GB,大约是2010年的30倍之多。

医疗数据虽然浩如烟海,但存在严重的数据孤岛问题。
“体检是体检的,医院是医院的,初查和复查的数据各自割裂,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也不互通。
而大数据是中央化的,没法做到可追溯,也无法确保数据不被修改或损毁。
”吴诗展说。

在现阶段,区块链运用于医疗行业具有天然上风。
吴诗展表示,区块链实质上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技能,从数据角度可以将其看作一个去中央节点的数据库。
“由于各方行为都是可追溯的,确保数据不被修改或损毁,因此区块链的自身技能特点更加适用于医疗场景。
这便是区块链能破局医疗改革的关键,也是科技帮助普通人管理康健的最值得期待之处。

具备天然技能上风的区块链可以办理医疗行业哪些现行痛点?详细来看,区块链分布式的构造可运用于医疗数据共享;不可修改的韶光戳特性可办理数据和设备追溯及信息防伪问题;其高冗余度及多私钥的繁芜保管权限的优点可办理目前医疗信息化技能的安全认证毛病等。
“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区块链技能,建立起一套互信共享的机制,规范医疗行为,进而为在医院、医保、医药之间建立起透明可信的新型关系供应了一条创新路子。
”吴诗展说。

自己看病,还能挣钱?

抽象的观点如何具化为现实场景?吴诗展先容了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结合的“比特数字人”观点。

首先,比特数字人是个人生命体征的全面数字化。
“人们通过可穿着设备、智能硬件、传感器等,将人的体征数据、康健数据和疾病数据源源不断地上传到天医链中,形成用户本体在网络中的数字化映射工具,使得量化康健管理成为可能。

其次,天医链网络将对实时体征数据进行解析,能够及时创造体征数据非常,戒备未知疾病风险。
“我们的各种生命体征,都会被体内或体外的各种智能医疗设备实时或准实时地数据化,全体人被数码化。
当身体略有非常时,数据涌现颠簸,这些设备先于我们人类得到感知,并关照我们就医,一部分疾病还可以通过网络将干系身体数据直接传输给人工智能年夜夫,由其进行赞助诊断,对疾病数据进行预判和剖析,末了由人类年夜夫进行确诊和治疗,医疗机器人进行手术。
”吴诗展说。

这个听上去十分超前的“情景”实际上已经涌如今影视作品里。
在2017年火爆环球的好莱坞电影《太空乘客》中,女主角用太空舱中的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对男主角进行救治,医疗机器人对男主的生命体征进行了全面剖析,并给出了一系列救治方案,终极手术得以履行。

银幕中的场面间隔现实大概并不迢遥。
吴诗展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用穿着设备、康健管理App、智能硬件乃至是智能家居、传感器等设备,实时上传自己的体征数据,得到人工智能年夜夫给出的康健管理建媾和诊疗见地,非常方便地得到年夜夫、医院、技能做事商、保险公司、基因公司和康健管理机构供应的各项做事。

最不可思议的或许是,未来看病大概会从“费钱”变为“挣钱”。
吴诗展先容,“我们不仅不需花费高额用度,就可得到谅解入微的人工智能超能年夜夫为你的康健保驾,而且患者上传的体征数据,关联数字身份后还可以通过‘挖矿’等形式得到代币褒奖,进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