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打水稻药效果如何,人工智能打药机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打药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人工智能打药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无人机打水稻药效果如何
用无人机打药,打了3年,自己摆弄无人机2年,从里面感受最深的就是,农民对生产工具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提高。
开始的时候,水稻无人机打药,用的最多的也就是打除草剂,杀虫剂,其余的,像微肥,杀菌剂,都不用无人机打。
到今天,水稻所有的农药,都用无人机打,在认识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无人机,唯一被诟病的地方,就是水量太少,这与我们传统的打药方式,相违背,一亩地的喷水量,是无人机一晌地的水量。
无人机打药有以下好处:
- 能喷到苗根杂草:
无人机具有下压气流,能把水稻叶片吹开,露出下面的杂草,这样下面的杂草就能,淋到药液,被除草剂药死。
2 雾化程度高,易吸收:
雾滴越大,水稻叶面吸收的时间就越长,雾滴越小,水稻叶面吸收的时间就越短,吸收越快,药液浪费的就越少,利用率越高,药的效果越好。
3 用药精准:
我们在用喷药泵,或者喷雾器打药的时候,经常出现药剩了,药不够,一亩地的药,打了1.2亩。无人机就没有这种问题,药剂准确到一分地以下,几乎一点不差。
4 价格便宜,对人完全:
我们这每亩的价格约在4元,一晌地60元左右,这价格远远低于人工打药的价钱,并且人离药远,对人更安全。
无人机打水稻有以下禁忌:
1 药剂的种类不是越多越好:
一般情况下,无人机打药,药剂的数量维持在4种以下,尤其是有可湿性粉剂的情况下,粉剂本身溶解需要的水就多,给其余药剂溶解留的水太少。这样会出现,药剂黏连,化不开的情况。
2 药剂数量多,要二次稀释:
在干活的时候,许多农民兑药,不喜欢农药二次稀释,嫌弃麻烦,导致许多农药互相起反应,凝结成块,无人机喷不出去,影响打药的质量。
3 买飞防套餐,少自己配药:
飞防套餐多为水剂,即便有粉剂,也是速溶的而不是可湿性的,有一个厂家出的二氯喹啉酸粉剂,就是速溶的,我们用了,溶解速度快,无残渣,速溶的粉剂,会在包装袋上写“速溶”这几个字。
少自己配药,我们喷过最多的农药类型,是配了8样,药壶本来是透明的,喷完以后就是黑的,看不见药了。
在喷药期间,也多次出现,堵喷头的现象,最后,没有办法,就减去了,其中两样,勉强喷完了。
4 药稗草与药野慈姑的尽量别混:
如果能找到两种都药的除草剂像灵斯科杰这样的是最好,如果找不到就需要分开打,不分开很容易产生药害。
我们把久圣,灭草松与大稗灵掺在了一起,结果就产生了药害,秧苗药得很重,叶子都药白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无人机的专用药剂会越来越多,无人机也会有更广阔的空间,但是现在的无人机已经是一片红海,入行需谨慎。
小贴士:
水稻在扬花期间,就是用无人机打药,也必须在上午9点前,下午3点后打,这样才能不影响水稻扬花。
近几年,无人机在水稻病虫草害防治中用得越来越多,效果有好有坏,与飞防团队、药剂配方、飞防助剂等都有关系。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在病虫害没有发生或发生初期,用无人机飞防的效果比人工背喷雾器防治的效果好,若是病虫害发生较严重,无人机飞防的效果要差些。
用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如何提高效果?
首先考虑所用的药剂,不是所有的药剂都可以飞,对剂型要求比较高,最好选用飞防专用药剂;
第二,要有好的效果,必须有性能优异的飞防助剂,因为无人机作业时,喷雾的雾滴比较小,容易受高温、风力等影响,出现药液蒸发、不能作用于靶标能,而飞防助剂有助于沉降药液、促进吸收、提高附着等;
第三,把握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最佳时间,像虫害一般在3龄以上比较容易防治,在卵孵化高峰期后用药,效果往往很好;病害而言,易感病的生育期都要进行防治,稻曲病在破口前期至齐穗期发生,此期便要及时用药防治。同时,要在作物的安全间隔期内施药,避免农残。
第四,根据水稻生育期、病虫害发生程度调整飞防作业,不能盲目追求作业效率,提升飞行高度、速度。在南方水稻区,一般每亩药液量不低于1L,飞行高度不高于2.5米,飞行速度不大于6m/s;在飞防除草剂、二化螟时,亩用药液量不低于2L。
第五,考虑无人机飞防作业时的环境,一般风力大于3级以上,35℃以上高温下不宜作业,暴雨及雨天不宜施药,在田间有电线杆、树木等时,要注意调整。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无人机,我们单位是从2016年开始应用的。那时候是在防治移栽初期的潜叶蝇使用无人机喷施杀虫剂,效果很好,防治的有效期可以达到20-30天左右。而且,那时候的作业费是比较高的,6元/亩,一架次喷施5亩地。但是自从2017年之后,无人机市场呈现井喷的态势,作业费用也从6元/亩降到了4元/亩甚至3元/亩的价格。但是与之同时,单架次的作业面积也扩大到了10亩甚至是15亩。这样做,无可避免的会对药剂、肥料、植物内源激素的施用效果造成影响。但是,只要单次的作业面积控制在5亩以内,作业效果是其他器械无可比拟的。
1、雾化效果好。我们对水稻喷施各种药剂、肥料,就是依靠喷头的雾化功能,使得药剂溶液能够从喷头以雾化小液滴的形式喷施出来。这些小液滴均匀的附着在农作物的叶片上被叶片的气孔吸收。相对比传统的电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自走式喷药机以及汽油弥雾机来说,无人机的雾化效果是最好的。如果您使用过无人机的话,就会发现无人机作业的时候药剂是呈雾的状态喷施出来的,更有利于农作物叶片的吸收。
2着液均匀。无人机作业时是依靠螺旋桨带动的动力在空中飞行,并且无人机的螺旋桨在转动时也会带动农作物的叶片晃动。这时候,叶片的正反面都会均匀的吸附无人机喷施的药剂雾滴。作业效果与农用飞机航化时的效果基本相同,叶片的着液效果与传统的机械相比是最好的。
3、作业路线均匀、无拉格、无重喷。无人机作业是依靠飞控系统制定飞行路线,所制定的飞行路线是通过人工打点、圈定范围之后通过飞控设备以及作业幅宽自动设定的飞行路线。作业时不会出现人工作业时的拉格、重喷等情况,安全性也是比较好的。
4、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好。无人机作业需要人工的参与,但是人工参与主要是进行药剂的稀释、配制工作。作业期间不会与药剂直接接触,相对比来说与传统的作业方式相比,安全性是最高的,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操作人员的中毒风险。
5、适用的农作物种类多样化。对于无人机来说,适合的农作物种类是多样化的,大部分的大田农作物都可以使用。特别是类似于玉米等高秆作物来说,在喇叭口期之后也不会因为高度的原因而受到限制。这与传统的机械相比又是一个优势。
但是,无人机的作业有一个前提就是,单架次的作业面积控制在3-5亩时,作业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单架次作业面积超过5亩,药剂溶液就会因为过于分散而影响效果。同时,无人机在喷施除草剂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而且,如果有条件的话,除草剂作业不建议使用无人机。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得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到此,大家对人工智能打药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人工智能打药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