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完成的辽宁海城生猪“保险+期货”收入险试点项目中,期货业创新引入AI物体识别技能,成为一大亮点。
利用该技能,养殖户可远程及时看到猪的头数、体重、体长等基本信息。
当生猪生病时,还能及时预警。
“保险+期货”至今已连续第八年写入中心一号文件,在文件精神指引下,三大商品交易所紧跟时期步伐,不断优化调度项目模式,鼓励创新型产品推出。

立异落实中间一号文件精神 农业“保险+期货”引入人工智能技能_期货_生猪 科技快讯

干系人士表示,期货经营机构在持续扩大“保险+期货”覆盖地域和品种的根本上,还要积极勾引银行信贷资金等广泛参与,完善项目保障。
构建包括“保险+期货”、场外期权、“期货价格+价差收购”等模式在内的“农人收入保障操持”试点,持续发挥“保险+期货”在做事“三农”中的浸染。

养猪户用上AI技能

中国证券报理解到,在近期结项的辽宁海城生猪“保险+期货”收入险试点项目中,AI物体识别技能闪亮登场。

据先容,该AI物体识别技能以IoT PaaS平台为核心,通过物联网智能硬件获取生猪养殖圈栏内的实时养殖影像数据,并采取目标识别等算法对生猪数量进行精准识别。
还可以通过智能电子秤获取生猪体重及体长等基本信息,自动对生猪进行拍摄,实现远间隔非打仗的信息采集,同时在生猪涌现非常情形时能够进行预警。

“AI物体识别技能的引入,不仅直接降落了养殖户的人工本钱,有效提升养殖户的管理能力,也为保险公司数据网络、提升理赔查勘准确性供应了支持。
当发生报案时,保险公司理赔职员可随时调取干系数据对生猪数量进行盘点,规避了传统生猪养殖保险理赔定损中通过养殖户上报或电子耳标确认存在的造假风险,病去世生猪的无害化消杀信息回传有效防止了二次不当利用。
”干系保险公司职员表示。

这次项目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和辽宁省海城市政府支持,中国安然财产保险辽宁分公司承保,银河期货、大有期货、建信期货、永安期货、南华期货等公司共同承做。
覆盖81家养殖户的16.8万头生猪,保险保障金额4.7亿元,终极实现赔付1139.24万元。

据参与项目的期货公司干系卖力人先容,该项创新使生猪价格险和生猪养殖险实现更好领悟,为养殖户供应了双重风险保障。
当生猪因病去世亡后,理赔职员可随时调取干系数据,仅需赔偿生猪养殖险;在赔偿生猪价格险时,可基于生猪实际出栏数据实现精准理赔。

连续八年写入中心一号文件

2015年大商所在辽宁义县落地海内第一单“保险+期货”项目试点,开启期货市场“保险+期货”模式做事“三农”的新篇章。
此后,“保险+期货”至今已连续第八年写入中心一号文件,在文件精神指引下,三大商品交易所紧跟时期步伐,不断优化调度项目模式,鼓励创新型产品推出。
从最初的价格险到收入险,从栽种环节到百口当链,从零散分散到县域覆盖,从交易所单一支持到政府、业界多方协力,不断创新升级,“保险+期货”利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不断谱写村落庄振兴事情的新篇章。

2023年中心一号文件明确,发挥多层次成本市场支农浸染,优化“保险+期货”。
中粮期货“保险+期货”业务总监陈驰认为,期货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分支之一,如何与保险、银行、农担等金融机构多层次结合将是今后成本市场做事“三农”的着力点。

所谓“保险+期货”,即庄家购买农产品价格保险,一旦遭遇市场价格动荡,触发价格保险赔付条款,将由保险公司赔付亏损。
保险公司则通过向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转移赔付风险,实现“再保险”,形成风险多方共担的共赢格局。

“保险+期货”模式正是为理解决长期困扰“三农”康健发展的风险难题而出身的。
“它用最直白的措辞跟农人讲金融,用最实际的办法给农人办理生产难题。
”陈驰说。

以大商所为例,从2022年项目开展情形来看,各方参与踊跃,市场反响良好,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
大商所整年勾引64家期货公司联合保险公司共开展362个项目,包括11个大豆振兴专项、19个生猪专项、23个地区专项和309个养殖分散项目,实现***赔约3.5亿元,覆盖庄家15.7万户、现货197万吨。

五矿期货期权奇迹部李仁君和焦方正先容,2022年公司干系项目涉及天然橡胶、苹果、生猪、玉米、棉花、花生6个品种,折成现货数量约8.69万吨,受保障的栽种面积约90万亩、生猪约14.77万头,做事的庄家数量达到10.8万户。

“2022年我们保障品种涵盖生猪、玉米、豆粕、大豆、橡胶、苹果、棉花、白糖、红枣、鸡蛋、纸浆等市场主流产品。
项目保障农产品规模超10万吨,参与并主导了多个大型项目,且均实现良好效应。
”长江期货家当做事总部总经理李富表示。

三大困扰待解

自2016年“保险+期货”写入中心一号文件开始,各方不断创新模式,从单一的价格保险到实现产量价格双保障的收入保险,再到进一步探索形成“保险+期货+订单+信贷”的创新模式,形成家当链金融做事闭环,切实办理了规模栽种主体的保险、售粮、融资等一系列难题。

但调研中创造,目前“保险+期货”发展仍存在保费来源、产品设计、品种有限三大困扰成分。

首先,保费的来源问题仍是“保险+期货”全面推开的主要阻力之一。
以2022年大商所“保险+期货”项目的保费构成为例,财政补贴为2.72亿元,占比38%,而交易所补贴为2.68亿元,占比37.5%。
在2022年的11个大豆振兴项目中,除交易所支持资金外,各级财政以及庄家等共缴纳了超70%的保费,个中财政资金支持比例更是首次打破50%。

其次,在产品的设计方面,庄家对保险的认知目前仍多勾留在能否得到赔付的层面上,如何在知足监管的条件下提升产品的赔付率,须要行业连续探索。

再次,目前期货市场中可以利用“保险+期货”模式进行风险保障的农产品品种较为有限,远远不能知足现货市场需求。

陈驰建议,政策性农险资金应适当参与“保险+期货”项目,并形发展效补贴机制。
同时,交易所可以在成熟品种根本上推出更多“三农”品种,以供应更多的项目工具。

“应优化‘保险+期货’业务环境,提升保障效果。
”五矿期货期权奇迹部卖力人认为,须要形成保险、期货、庄家风险利益更加均衡的运行模式,让广大庄家和家当链各种主体真切看到这项业务带来的好处。
保险机构可以为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不同经营主体供应相应保险产品。
期货市场可以应时推出新型农产品期货和衍生工具补充市场需求,开拓场内期权交易,为保险机构供应多种风险管理渠道,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