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到底哪个更厉害?_人类_围棋
这里让我们大略回顾一下事宜的经由:Facebook的裙带机构之一剑桥剖析公司从Facebook得到了5000万用户的个人数据,利用剑桥大学生理学教授Aleksandr Kogan开拓的性情测试运用“thisismydigitallife”对这些数据进行剖析建档,然后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针对选民进行定向的宣扬。据传,特朗遍及其身边的人都与剑桥剖析公司有紧密关系,而Kogan是俄裔美国人,所有这些让这次泄密事宜牵扯到操纵选民、“通俄门”等等的政治敏感问题,给Facebook带来了莫大的麻烦。
这条***是上个月的之一,其热度持续了不短的韶光。在美国这样一个对个人隐私极其重视的国家,用户数据由于Facebook的“交友不慎”沦为政治家的工具,这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的确,在互联网的时期,我们很难把个人的隐私只存在自己的日记本里,我们去过哪些地方,买过哪些商品,看过哪些电影,听过哪些音乐,都保存在网络大数据里。大数据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也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为自己牟利,以是怎么合理地管理这些数据,须要干系部门和人才群策群力。而本文想谈论的,并非隐私的伦理,而是——
性情测试运用“thisismydigitallife”可以轻易地剖析5000万份用户数据并制订相应的宣扬策略,这样的能力,恐怕便是发卖天才乔·吉拉德也望尘莫及吧!
以是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到底哪个更厉害?
人类意识的三次“滑铁卢”
让我们先来看看三次人类意识的“滑铁卢”——都是在人类超级自傲的领域。
加里·卡斯帕罗夫 vs 深蓝
加里·卡斯帕罗夫:6岁开始下棋,13岁得到苏联青年赛冠军,15岁成为国际大师,16岁获天下青年赛第一名,17岁晋升国际特级大师,在22岁时成为天下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此后又数次卫冕成功。棋风活泼,思维非理性,有非常敏锐的感知判断力,能通过一些战术性的打仗出人意料地改变棋局的自然进程,乃至常常采纳大胆弃子、疾进反击的策略去赢得比赛。曾在1999年7月达到2851国际棋联国际等级分,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在1985年至2006年间曾23次得到天下排名第一。曾11次得到国际象棋奥斯卡奖。国际象棋史上的奇才,被誉为“棋坛巨无霸”。
深蓝:美国IBM公司生产的一台超级国际象棋电脑,重1270公斤,有32个大脑(微处理器),输入了一百多年来精良棋手的对局两百多万局,“实战履历”屈指可数。
战前,卡斯帕罗夫处在自己的黄金时期,除了拿了无数的冠军,他还在1985年与32台象棋电脑的车轮战中大获全胜。因此,当媒体把这场大战称为“人脑末了的防线”时,他坦言:“毫无压力!
”
1997年5月11日,战役进入了尾声,经由艰巨的鏖战,深蓝以3.5比2.5的总比分取胜。
在1997年几个月的交手中,卡斯帕罗夫体验到了吃惊、不安、焦虑、沮丧、乃至痛楚......
李世石、柯洁 vs AlphaGo
李世石:天下顶级围棋棋手,1995年入段,1998年二段,1999年三段,2003年因获LG杯冠军直接升为六段,2003年4月得到韩国最大棋战KT杯亚军,升为七段,2003年7月获第16届富士通杯冠军后直接升为九段。2006、2007、2008韩国围棋大奖——最精良棋手大奖(MVP)。棋风特点——李世石属于范例的力战型棋风,长于敏锐地捉住对手的弱处主动出击,以强大的力量击垮对手,他的攻击可以用“稳,准,狠”来形容,常常能在劣势下完成逆转。
柯洁:2008年入段成为职业棋手,2013年开始担当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主将。曾获“天下围棋顶峰对决”等各项海内国际围棋大赛冠军。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一年内夺得第二届百灵杯天下围棋公开赛冠军、第二十届三星杯天下围棋公开赛冠军、第二届梦百合杯天下围棋公开赛冠军,成为天下上最年轻的围棋三冠王;2016年12月蝉联三星杯冠军,成为天下最年轻的四冠王;2017年12月得到首届新奥杯天下围棋公开赛冠军,成为天下围棋史上最年轻的五冠王。
AlphaGo:由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的戴密斯·哈萨比斯领衔的团队开拓。其紧张事情事理是“深度学习”。初代AlphaGo,即AlphoGo Lee(与李世石对战)输入了数百万人类围棋专家的棋谱,通过强化学习和监督学习进行自我演习。赛前,AlphaGo Lee和其他的围棋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了较劲,胜率是99.8%。二代AlphaGo,即AlphaGo Master(与柯洁对战)功能更加强大,赛前在弈城围棋网和野狐围棋网的快棋比赛中对人类最高水平的选手取得了60:0的压倒战绩。
赛前,李世石接管采访时,自傲而从容:“我想,该当是5比0,或者是4比1”。然而比赛进行了三局时,李世石有些绝望了——连输三局,以至于在后来的比赛中,他一度到晒台上吸烟放松。第四局,扳回一局,第五局,又输了。果真是4比1,然而却是AlphaGo笑到了末了。
面对强大的AlphaGo,一向傲娇的95后中国棋手柯洁,放出豪言:“就算阿尔法狗降服了李世石,但它赢不了我”,“来吧!
管你是阿尔法狗还是阿尔法猫!
我柯洁在围棋上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让风暴再来的剧烈点吧!
”随着比赛的附近以及一些围棋前辈不看好柯洁胜利的辞吐,也让他谨慎了一些,却仍不失落信心:“不论对手有多强大,我会不惜统统手段,不惜我的统统。我将尽全力争胜,一决胜负,抱有必胜的信念和必去世的决心,不轻易言败!
”
然而,以0比3负于AlphaGo之后,柯洁第一次在采访中哭了:“它颠覆了我们对围棋的认知......它就像是一个围棋上帝......”
巴赫 vs DeepBach
巴赫:巴洛克期间的德国作曲家,精彩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音乐史上最主要的作曲家之一,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DeepBach:由索尼巴黎打算机科学实验室研究职员盖坦·哈杰里斯与弗朗索瓦·帕切特开拓的神经网络,接管了巴赫创作的352部作品以及两千多首赞颂诗的演习,之后,就可以自己作出巴赫风格的乐曲了。
研究职员找到1600多名音乐爱好者,个中包括400多位音乐家或音乐系的学生,让他们听DeepBach所作的音乐,超过一半的人认为他们听到的是巴赫本人的作品。而即便放的便是巴赫本人的作品,也会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他们听到的不是巴赫的作品。DeepBach“以假乱真”的能力可见一斑!
这三个例子让人类沮丧,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说,虽然特定的领域,人工智能远超人类,但人类意识有一些东西人工智能却远远比不上,那便是“爱”、“希望”、“意志”、“感情”......
果真如此吗?我们该为这些意识的“附加产品”感到骄傲吗?
且往下看......
人类意识的“中二病”在某一类科幻片中常常有这样的设定:一个高等文明本来要灭了人类,结果在打仗中对人类的爱恨情仇产生了兴趣:要么认为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要么认为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奇迹,总之末了放过了人类,乃至反而帮助人类。
比如电影《守望者》里,已经是量子之躯的曼哈顿博士能够做到掌握粒子,预知未来乃至创造宇宙,其思维已经进入另一个领域,处在核战役边缘的人类的死活已经不是他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本打算让人类自生自灭的他在火星上思考宇宙的终极奥义时,无意中探入了其前女友丝魂的影象,得知了丝魂痛恨的一位前辈实在是她的亲生父亲,母亲为了她的幸福遮盖了这一事实,而这个忘八父亲虽然无耻却还有着深深的父爱,无时无刻不在暗中保护着丝魂,这统统让丝魂有一种分裂的痛楚......便是这样类似家庭伦理剧的剧情让神一样平常的曼哈顿博士有醍醐灌顶之感——这是多么伟大的奇迹啊!
他感叹,随即决定拯救即将灭亡的人类。
我承认人类的“爱”非常伟大,它可能是人类所有活动最根本的出发点,“正义”、“公正”、“聪慧”可能从它而来,“贪婪”、“妒忌”、“阴谋”也可能由它而生。然而,“爱”的奇迹大概只能在我们这个文明等级起浸染,而抱负所有的高等文明都会拜倒在“爱”的石榴裙下,私认为,有点一厢宁愿的“中二”。
就像围棋,人和人下,当棋力相称的时候,磨练的是境界,或者浅近地说,是生理本色。能做到“八风不动”的棋手自然赢面更大。履历丰富的棋手对局时能从对方的表情、姿态、动作大致判断出对方下一手的位置,可是面对围棋界的“高等文明”——AlphaGo,人类的境界、打算、生理战全无用途。这一方面是由于AlphaGo没有情绪——它可以做到“八万风都不动”,另一方面是他的棋力已经赶过人类太多太多。
这就像是《三体》中人类自诩自己可以说谎而三体生物思想是透明的,故认为凭着这一上风可以用打算和三体文明一战,信心满满地在太阳系支配了强大的联合舰队严阵以待,谁想到,三体只是派出了一颗“水点”,就瞬秒了人类舰队!
在“水点”摧枯拉朽的攻势面前,人类舰队连个屁都算不上——放个屁,还有点声音呢!
更恐怖的是,现在的人工智能都在向“深度学习”发展。在AlphaGo Master(打败柯洁的版本)之后,DeepMind公司又开拓了AlphaGo Zero,不同于它的“师兄”,它完备没有输入任何人类棋谱,而只是输入了围棋的规则,然后就在自我博弈中学习,三天后,它以100:0的战绩击败了AlphoGo Lee,40天后,它以100:0的战绩击败了AlphoGo Master......
人类几千年积累的围棋聪慧在人工智能的眼里竟是“绊脚石”!
按照这种学习速率,我想,即便是繁芜的“感情”,只要假以时日,人工智能也一定能做的比人类更好。
如果你以为我骇人听闻,可以去看看美国2013年的科幻电影:《她》。
人类意识败了吗?
我上面的论述都显得很悲观,彷佛人工智能完胜人类意识。
且不要焦急下结论,人类还有一件制胜法宝,这便是地球上38亿年(38亿年啊!
不是盖的!
)的生命进化史授予人类的一件宝贵礼物——生存的意志!
38亿年前,地球上涌现了第一个细胞。不论是上帝创造的,外星人播种的,还是由原生质团自发形成的,这个无意识的鄙吝械生存了下来,在漫长的历史中,它繁衍生息,进化不止。漫漫韶光把生存的本能刻在了它后代的DNA中,于是形形色色的生存本领各显其能,有的靠强有力的肌肉捕食,有的靠富丽的外表吸引异性,有的靠不断变革的体色逃生,还有的形成了有秩序的社会分工以集体的力量觅食御敌,生生不息......
约20万年前,智人涌现了,人类的意识产生并渐趋成熟,“生存”从本能过渡为意识,于是,为了生存,人类制造工具,以采集、捕猎、耕种;为了更有效率地生存,人类结成了社会,建立了国家;为了更便捷地生存,人类探索自然,发明科技;为了更幸福地生存,人类发明了哲学、宗教、艺术、文化......
有一件很幸运的事情,那便是这38亿年里,我们的造物主(不论是聪慧还是自然)并没有在“生存”勾留在本能阶段的时候就把我们灭绝,于是我们具备了意识,可以未雨绸缪,能够为“生存”做更多的准备。
而人工智能就没这么“幸运”了。作为其造物主的人类,我们在时时刻刻注目着、警觉着,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我们授予它的“本能”而开始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目前看来是不会的,虽然人工智能在人类指定给它的领域里学习能力无比强大,却还跨不出它的领域。
但是人类也不可掉以轻心,有两个缘故原由:
第一,有可能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和累积信息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会产生意识,是敌是友,未为可知。
第二,即便不存在这样一个临界点,当人工智能的能力过于强大时,它可能会为了完本钱身的任务而做出毁灭性的决定。比如按照阿西莫夫三定律设计的机器人最初的程序是为了保护人类,可是当它足够智能,它大概会按照逻辑做出“马尔萨斯主义”式的决定——为了人类整体的生存,屠杀一部分人。
面对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人类有何对策处于不败地位呢?
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出一个办法:制造“超人”,即利用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不断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并将超级芯片植入人脑中,乃至用一些人造器官取代人类的身体器官,以得到强大的脑力和体力——超人。
又或者,我们只要在创造苗头不对的时候,立马行使我们“造物主”的制裁——用一场信息的大水淹没不安分的“数据妖怪”。
......
人工智能的涌现,是人类聪慧的结晶;人工智能的发展,又反衬了人类聪慧的局限。
人类用聪慧证明了自己的屈曲,伴随着的是骄傲而沮丧的繁芜情绪。
而不论若何,有一点是确定的: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