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启用“双一流”名校研究(生)院加码自贸区立异成长_烟台_人才
大小***9月16日讯(YMG全媒体 刘洁)作为烟台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自贸区烟台片区的唯一承接地,烟台开拓区的计策定位至关主要。关注开拓区发展的人总会问,烟台开拓区怎么吸引人才,靠什么支撑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
开拓区人有复苏的认识:硬核的教诲和创新资源。最近几年,随着八角湾中心创新区、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等科创大平台的布局,越来越多的教诲资源、创新力量汇聚于此,成为自贸区开放发展的强大动力。
9月11日上午,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的正式启用,标志着八角湾中心创新区引进的首个项目着花结果,这也是烟台引进的首个“双一流”名校研究(生)院项目。
“双一流”名校研究(生)院项目花落开拓区,必将为开拓区带来更多创新要素的集聚、为烟台整座城市的创新发展供应新思路。
“近年来,学校一贯在努力寻求船海特色学科发展的‘出海口’和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的‘打破口’,全力探索校企互助的新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力求为地方家当升级注入新动能,为学校学科培植探索新增量。”在9月11日举行的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投用仪式上,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如是说。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拓、核能运用领域主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哈工程的这一发展诉求与烟台市经略海洋的发展布局不谋而合。经由多方不懈努力,哈尔滨工程大学“牵手”烟台市政府决定联合共建烟台研究(生)院。这意味着哈尔滨工程大学迈向船海核特色天下一流大学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昭示着烟台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特殊是高技能船舶及深海工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技能和人才支撑。
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从梦想照进现实的每一步也创造了“开拓区速率”。
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先后与烟台市政府、烟台经济技能开拓区管委签订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全面计策互助框架协议》和《履行协议》。
2018年5月,哈尔滨工程大学第四次党代会明确烟台研究生院/烟台研究院“大海工”定位;8月,“深海工程装备与技能”“海洋特种材料”两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获批,依托烟台研究(生)院培植;10月,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正式开工培植。
2020年4月,山东省教诲厅批复赞许哈尔滨工程大学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立项培植大海工类研究生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基地,并纳入“山东省产教领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
眼下,这个以“大海工”为紧张方向,以校企互助、产教领悟为核心的研究(生)院,已有近百名教授团队及科研职员进驻开展事情,深海工程装备、海洋特种材料2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均已落户。
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坐落于烟台八角湾中心创新区,是烟台市重点方案培植的九大片区之一。它的投用,不仅标志着八角湾的发展迈入新阶段,也开启了校企互助的新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环绕“产教领悟”核心任务,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创新建立的“双师辅导+课程学习+企业和校企联合实验室专业实践+学位成果”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研究生新模式,已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创新案例向全省复制推广。针对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跨学科导师组和企业导师共同辅导,前者侧重于学术辅导,后者侧重于实践辅导,左右开弓培养技能型、运用型人才。
2019年以来,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已与万华化学、中集来福士、东方电子、泰和新材、艾睿光电等46家有名烟企建立互助关系,个中与18家骨干企业签订校企互助协议,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技能攻关、试验平台共建等方面互助,参与省、市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
不但是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截至目前,已有中科院兰化所研究院、前辈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华为(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央等一批高端科研项目先后入驻八角湾中心创新区。
“八角湾中心创新区自启动以来,深耕产教领悟领域,本着与家当契合度高、与企业有互助的原则,引入落户一批多元化、高水平的高校科研院所,逐步培植产、学、研一体化特色的科教协同创新区。”八角湾中心创新区推进中央副主任江荣见告,八角湾按照“国际视野、天下标准、海内领先、烟台特色”的理念开展方案培植,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的投用,无疑拉开了烟台开拓区大跨步发展的帷幕,助力自贸区科创动能再上新台阶。
如果把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这样的科研院所比作一粒粒种子,那孕育这些种子的地皮上,早已是满目葱茏。
站在八角湾中心创区推进中央的顶楼之上,俯瞰八角湾畔,从北向南望去,便能看清这片创新高地的全貌。
区域内已布局有华为(烟台)人工智能教诲科技创新园、祥源教诲文化家当园、海天地信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央、山东农科院项目、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烟台大学开拓区科教园区、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华东师范双语学校以及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等。
科研机构、项目引进来,如何加快培植、加速落地、推动转化?八角湾中心创新区瞄准央企、有名上市公司、五百强企业,加大招引力度,采纳家当与地块联动开拓、PPP项目融资等模式培植科教园区、双创基地、人才社区,打造佳构湾区。采纳“园区+公司”的模式,组建双招双引平台公司,用于与社会成本互助开展PPP项目培植和供应优质的人才做事。同时,还将吸引社会成本成立技能转移转化做事公司,约请基金公司跟投,培植或租赁科技孵化园和家当园作为载体,加快科技项目孵化和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连续抢抓政策机遇,发挥落户项目平台效应,加快促进行业龙头企业与学校开展协同育人,领悟多方的优质资源、前辈技能和教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凝聚强大发展协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江荣说,2020年是自贸区烟台片区启动培植的关键一年,依据“一年完成规划,三年拉开框架,五年初具形象”的培植基调,八角湾中心创新区将全速推进项目培植,这里,必将成为烟台拥抱人才、开启示展梦想之旅的主要节点。
从方案留白,到初露峥嵘。目前,八角湾中心创新区正以“创新型开拓区”培植为引领,以集群化、生态化、系统化思维提升科技与家当领悟发展水平,促进政产学研资介协同创新,操持利用5-10年韶光,打造成为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创新创业、会展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创新之区、人才之城、会展之滨、活力之湾,持续增强烟台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自贸区烟台片区推出勉励人才创新创业新举措——
诚邀环球精英创新创业
为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人才,促进产才领悟,培植人才生态最优区,日前,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烟台经济技能开拓区从加大人才引进,强化人才勉励评价机制,强化人才做事三方面推出《关于进一步勉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多少方法(试行)》,诚邀环球精英人才来区创新创业。
《方法》明确,鼓励发挥企业引才的主体浸染,加大引才力度。对2020年7月1日往后首次引进来区企业事情且缴纳社保一年以上的40岁以下整日制博士、35岁以下整日制硕士以及择业期内的“双一流”高校和环球前200名高校的本科生,分别可享受每人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生活补贴,补贴三年。鼓励提升引才质量,完善市场化引才方法,对社会组织或个人引进的人才,在区报告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给予褒奖;每年评比10名有突出贡献的精良人才事情者并给予褒奖。支持区内企业与驻区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引进创新人才,建立人才“双落户”制度,通过采纳兼职创新、到企业事情或参与项目互助等办法实现“智力共享”。
针对如何引发人才创新动能的问题,《方法》进一步强化了人才勉励评价机制。对全职在区事情纳税且得到区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称号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其对全区的经济贡献按一定标准给予褒奖。对人才创办的科技企业属近三年内注册且累计得到2000万元以上股权类现金融资的,直接认定为区科技领军人才或创业领军团队,最高给予3000万资金扶持。每年评比业达精彩人才、业达工匠各10名,给予一定褒奖。
对付人才普遍关心的综合保障配套问题,《方法》结合开拓区特有上风,同样有所打破,通过设立人才发展基金,每年挑选区级以上人才工程优质初创项目和成长期项目开展“青苗风险投”。支持人才企业挂牌上市,对境内外上市企业给予800万元补助,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补助300万元,对齐鲁股权交易中央挂牌企业最高补助40万元。建立“定向评价、定向利用”的基层职称制度,设置正高等岗位,根据实际需求,在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家当开展职称评审试点事情。完善知识产权做事人才培养。许可取得中国永久居住证且具有其他国家专利代理资格的外籍职员参加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对得到区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称号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家当发展急需紧缺的整日制博士,全职在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事情的,就读责任教诲阶段的子女可自主择校。全区三年内筹集3000套人才公寓,通过租售补等办法知足各层次人才的不同住房需求。集中各种资源,为得到区级以上人才工程称号的高层次人才分类发放“业达人才卡”,在政务做事、就医、交通出行、酒店等方面享受便利和优惠做事。(YMG全媒体 刘洁 通讯员 王聪 王加利)
国家级人才、腾讯烟台新工科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徐永龙——
吸引人才集聚
开释人才活力
作为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自贸区应该是人才上风资源的重点倾斜和优先配置区域。自贸区烟台片区充分发挥自身先行先试的政策上风,创新人才引进做事机制,从报告个税减免,办理保险业务,到开通就诊绿色通道,业达国际人才集团人才专员靠前跟踪,供应“一站式”人才创业、生活全链条做事,让我充分感想熏染到自贸区烟台片区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
得益于自贸区烟台片区对高端人才引进的优厚政策和温暖做事,腾讯烟台新工科研究院成立一年半以来,浩瀚数字经济家当与新工科教诲领域的精英专家踊跃加盟,已组建起核心专家顾问团队,国家级人才占比超过50%,这为研究院的发展供应了充足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人才的聚拢,对付促进区域发展有很强的助推浸染。未来,自贸区烟台片区要履行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推进人才政策法治化、国际化进程,打造有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环境,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集聚的系统编制机制,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吸引和集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加快形成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生动局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YMG全媒体 刘洁 整理通讯员 朱先俊 赛家豪 辛晓磊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