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一小区推出垃圾智能分类箱“一户一码一卡”投对了获积分_垃圾_垃圾袋
为了勾引全民参与共建绿色家园,共创绿色温州,实现垃圾分类的源头减量,11月28日上午,由温州市综合行政司法局、温州市妇联、温州日报报业集团、鹿城区大南街道联合主理的“垃圾分类,百口总动员”系列活动在马鞍池社区汇车桥公寓正式启动。据先容,活动将采取线上垃圾分类小知识有奖答题,线下勾引居民进社区教室学垃圾分类知识的形式开展。
启动仪式上,市区汇车桥公寓的5组四分类智能分类箱正式投入利用,未来将增加到12组。这类智能分类箱采取“一户一码一卡”制,社区将为每户居民分发垃圾分类二维码贴纸和商品积分兑换卡,居民将分类好的垃圾装入垃圾袋,并在垃圾袋上贴上二维码,然后扫码投放到相应的箱体内,智能分类箱自动称重后,居民得到相应的积分。
居民代表赵小平姨妈进行了“第一投”。“之前在家里已经分好垃圾了。”赵姨妈将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对准垃圾桶上的扫描器扫描后,垃圾桶的盖子自动打开,赵姨妈将绿色垃圾袋投入易腐垃圾桶,灰色垃圾袋投入其他垃圾桶。“如果我们将垃圾分类变成我们的日常习气,那么持续推进肯定不是难题。”
鹿城区大南街道办事处主任黄存伟先容了大南街道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形。据先容,下一步,大南街道将全域实行垃圾分类智能化改造并投入利用,将街道的社区分三批投放四分类智能化垃圾桶,明年9月份实现全覆盖。
启动仪式上,我市还上线“垃圾分类温州卷”的微信在线答题,市民通过答题得分80以上,有机会抽取50元话费。截至昨天下午5点,参加答题的市民中共有1368人获80分以上的成绩。此外,首节社区教室在马鞍池社区开课,50余名社区居民现场听取学习垃圾分类小知识。据市妇联干系卖力人先容,即日起,社区教室将在鹿城、龙湾、瓯海三大中央城区展开,选择“垃圾分类”根本较好的社区,在明年3月尾之前,先行安排十场“社区教室”垃圾分类知识宣讲课,力求将“垃圾分类”思想意识、干系知识,传送到千家万户。
评论:垃圾分类,一个也不能少
科技手段加持,褒奖方法助力,知识宣扬加码,“垃圾分类,百口总动员”系列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事情开展的科技化、立体化、人性化。这解释,我市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事情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以人为本的主要性,开始换位思考,从垃圾分类的源头——家庭——去破解垃圾分类的难题。
传统的中国家庭从无垃圾分类的习气。而且,不同的家庭成员,参与垃圾分类都有不同的表现。小朋友可能会由于学校的教诲,成为家庭里垃圾分类的“辅导员”,也可能是由于家长溺爱而成为乱扔垃圾的“熊孩子”。小朋友的父母可能是最合营小朋友“辅导”的“好学生”,也可能是我行我素的“钉子”。老人可能是垃圾分类的“宣讲员”,是辅导、规范一个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的“急先锋”,却也可能是垃圾分类的认知“困难户”,精准的垃圾分类操作可能须要韶光的磨炼。不管是若何的家庭,只要有一个家庭成员没有严格按照垃圾分类“四分法”的哀求去实行,那么,这个家庭产生的“分类垃圾”就很随意马虎变得不合格。
以是,作为垃圾分类的源头,家庭里参与垃圾分类的成员一个都不能少。每个家庭都要同心协力,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这不但须要家庭成员做好自我管理,还要做到相互帮助、相互督匆匆,把垃圾分类作为生活中的“日常”,提高认识,不怕麻烦,始终如一。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