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汪航

全球首例!超小型人工心脏植入术在河南成功实施_心脏_患者 绘影字幕

这是颗环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轻的“人工心脏”。

它体积仅有乒乓球大小,金属材质,90克重。
在手术过程中,它被风雅地固定在左心室贴近心尖的位置。
一条连接着“人工心脏”的电缆从胸腔经皮下从肚脐上方皮肤穿出,与两块体外电池和一个掌握器相连。

它可以部分替代心脏功能,赞助坚持全身血液循环,担保人体生命和代谢须要。

手术年夜夫之一、阜外华中央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见告“医学界”,这标志着我国急危重症心脏疾病的救治能力迈上新的历史高度,部分技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植入“人工心脏”

马师长西席是这颗“人工心脏”的拥有者。

他今年43岁,来自河南省邓州市,参军队转业后从事建筑行业多年,长期加班、熬夜,常常饮酒,从八岁开始吸烟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吸烟史。
4年前,他开始涌现间断性胸闷、气匆匆和心慌等症状。

医院检讨后,他被诊断为心脏病,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据悉,人体心脏一共有4个瓣膜,而马师长西席的2个瓣膜都出了问题。

程兆云教授在接管“医学界”采访时表示,前不久,马师长西席上述症状加重,入院后经检讨创造已经发展成“扩展型心肌病”,而且涌现了心律失落常,呈心力衰竭表现,力气不足用,连用饭都要坐在床上,病情很严重,随时会有猝去世等情形。

阜外华中央血管病医院副院长 程兆云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第一,患者日常活动已经严重受限,平常便是卧床不起;第二,血压须要一贯靠药物坚持;第三,按照医学标准,如果不用利尿剂的话,患者排尿很少,这些都是心力衰竭的旗子暗记和指征。

经由超声、X光、CT、磁共振等一系列赞助检讨后,医院确诊马师长西席为心力衰竭,并剖断:对该患者病情而言,药物治疗已无明显效果,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是最佳方案。

程兆云院长先容,为确保这例环球首例手术万无一失,医院对各个环节做足了准备。

“患者入院韶光是9月3日,手术是10月8日,中间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术前检讨和准备,评估心脏功能和肺功能,调节‘人工心脏’的转速和各项指标,与患者作匹配;还须要调配患者用药、改进饮食构造和调度生理状态。

手术前一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阜外华中央血管病医院还联合召开了心外科、心内科、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体外循环、输血科、考验科、药学部等多学科专家折衷会,进行术前的病例谈论事情。

多学科专家折衷会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手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华中央血管病医院总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主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现强教授、阜外华中央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等专家担当助手共同履行。

历经3小时旁边,手术成功履行。
在专业人士的精确调度下,磁悬浮人工心脏开始“跳动”,患者顺利分开体外循环机赞助,在“人工心脏”的平行做功赞助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平稳。

戴上“人工心脏”后,

患者像正凡人一样生活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代表着心脏跳不动了,无法再向全身供应血液,是心脏病患者的紧张去世亡缘故原由之一。

我国心力衰竭患者浩瀚。
据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王增武教授等专家在《欧洲心力衰竭杂志》揭橥关于我国心力衰竭盛行病学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在我国35岁居民中,加权的心衰患病率为1.3%,即约有1370万心衰患者。

心力衰竭后,肝、肾、肺、胃等身体的其他器官会随之涌现功能减退,终末期心衰患者纯挚依赖口服药物治疗,5年生存率只有50%。

“人工心脏”为此类患者供应了生的希望。
程兆云院长向“医学界”先容称,本次手术全称是“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植入术”,为环球首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它被植入患者人体后,与心脏并联,一头连着心脏的左心室,一头连着人的主动脉。
在左心室供血能力不敷的情形下,部分血液从左心室经“流入管”进入“人工心脏”内,“人工心脏”再将血液推出,经“流出管”运送至主动脉。

“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植入术”手术现场

对付正凡人来说,心脏每分钟搏动60-100次,泵出约5升血液。
而植入体内的“人工心脏”,每分钟能泵血1-10升,赞助人体心脏功能泵血,同时也担保了脑、肾、肝脏等主要器官的血液贯注。

此后的一段韶光里,除了身体上的康复外,马师长西席还要适应“人工心脏”带给他生活上的改变,比如该如何与身体上多出来的电池共处、如何沐浴等。

程兆云院长称,患者出院后将和正凡人一样,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特殊大的影响,跑步、沐浴、骑行乃至剧烈运动都可以像正凡人一样进行。

唯一须要把稳的是“人工心脏”不能断电。
他先容,植入这颗“心脏”的续航长达33小时,包含一大一小两块电池。
外出活动时由小额电池供应动力来源,电量不敷时会自动切换到大额电池供电。

患者将与身体相连的两块电池和显示体内“人工心脏”转速、流量、功率的掌握器放进专门的斜挎包中,即便外出也看不出任何异样。

关于“人工心脏”的详细操作和利用,程兆云院长称:“术前会有1-2名护士对患者进行专业培训,比如换药问题,由于吃药后血液浓度会变稀,以是须要他学习丈量自己身体的各项指标,并及时反馈给医院。

此外,患者及其家属还要接管“人工心脏”的理论培训和实操辅导,以防止“心脏”电源线发生意外;沐浴则须要借助防水包,避免伤口的导线处进水……这些把稳事变被写进小册子中发给患者,须要反复学习。

植入“人工心脏”后,人体会涌现传统心外科没有碰着过的新寻衅,譬如凝血和血压指标会发生变革。
程兆云院长表示,患者须要把稳饮食等方面,把数值掌握在合理范围内,详细指标则由年夜夫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情形而定。

“人工心脏”能代替心脏移植吗?

人工心脏是最繁芜、最精密的医疗东西,被誉为“医疗东西皇冠上的宝石”。

它紧张为两类:一类是把真正的心脏挖掉,完备用机器心脏替代;另一类为赞助人工心脏,即将原有心脏保留,在阁下放置第二颗“心脏”,与原有心脏协同事情。

以往,对付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无法通过药物逆转,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救治方法。
但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量仅500例旁边,常常面临供体不敷的情形,许多患者在等待供体过程中失落去生命救治机会。

基于这种刚性需求,“人工心脏”便成为医疗科技攻坚的方向之一,它既可用于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也可用于心衰规复前过渡治疗,还可作为永久性替代治疗。

“人工心脏”真的能代替心脏移植吗?程兆云院长认为,在得当的心脏供体严重匮乏的情形下,“人工心脏”是未来海内医学界治疗心力衰竭晚期患者的大方向。

“心脏移植后有很多不可控成分,部分患者会产生肿瘤,它会有免疫排斥征象。
但是植入“人工心脏”后不用吃免疫排斥药物,避免了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人工心脏实在对患者产生的益处更大,而且管理起来也大略。

此外,我国最新的第三代“人工心脏”为磁悬浮技能,即在没有任何机器打仗的情形下将迁徙改变的叶轮悬挂在血场内,能减少对付血液功能的毁坏,实现更好的愈后效果。

也有不同见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董念国年夜夫此前在接管《新京报》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如果情形许可,最好的办法还是心脏移植。
有国外的研究显示,在术后第三年往后,心脏移植的患者比植入机器心脏的患者,有更高的存活率。

在国际医学领域,“人工心脏”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可。
国外每年都有上千名患者接管人工心脏植入,环球人工心脏植入量已超过14,000例,用人造器官代替自然器官的“人工心脏”临床运用条件也正在逐渐成熟。

程兆云院长表示,我国的“人工心脏”技能已经与国际接轨,在传染风险防控、装置可靠性、血液相容性等性能上都表现出色,全方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但目前还须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拯救晚期心衰病人的临床试验,考虑到研发、临床和用度等问题,我国距遍及“人工心脏”赞助装置仍旧有一段间隔。

来源:医学界

声明:邯郸康健转载此文目的在于通报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号的不雅观点和态度。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