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赶上制药会发生若何的化学反应?_药物_人工智能
英矽智能被誉为“AI制药赛道头部企业”。2022年11月,英矽智能宣告,与赛诺菲达成一项将持续多年、针对多个靶点的计策研究互助,预支款和靶点提名用度不超过2150万美元,里程碑总额最高可达12亿美元,这标志着英矽智能拿下了中国AI制药迄今为止的“最大订单”。而就在半个月前,英矽智能环球首款AI药物完成2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
当AI遇上制药,会发生若何的化学反应?AI制药与传统制药比较,上风在哪里?对付全体医药行业来说,又有若何的意义?英矽智能联合首席实行官、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给出了自己的见地。
任峰认为,AI在全体药物开拓生命周期中都在发挥主要的浸染。首先是药物创造,包括靶点识别和化合物设计;其次是非临床研究,比如临床前的机制机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毒理学等研究;然后是临床研究,涉及到临床试验设计的方面;还有上市后的安全监督以及前辈医药制造等。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端到端AI药物研发平台关注到了这几个方面。
新药研发具有用度高、成功率低、耗时长的特点,一个新药均匀下来,从开始研发到上市,大概须要10~15年,花费超过20亿美元;成功率也非常低,从临床一期到临床三期大概是10%。这是所有新药研发企业面临的困境,打破困境须要人工智能等其他赞助手段。
而AI在药物创造环节,一方面可以非常迅速准确地剖析现有数据,考虑到文献、KOL不雅观点、组学数据等多元化的数据类型;另一方面可以肃清人类的思维定势和偏见,提出一些超出人类预期的办理方案,探索未知的化学空间。这样可以帮助缩短韶光并节省投入。从英矽智能的实践来看,在AI加持下的早期药物创造较传统药物创造缩短了60%的韶光,同时大大减少了用度投入。同时,AI的参与也有望改变药物研发成功率低的困局。
AI技能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任峰认为,这将对生物医药领域人才提出新的能力哀求。AI制药是一个人工智能、生物学、化学等前沿科学交叉的行业,须要的是既懂人工智能又懂药物研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传统制药行业,一位生物或者化学科学家可能在全体职业生涯里都没有见证过一款药物的上市,很难对药物研发的全流程以及个中各个部门的合营有全局的观点,而多个学科之间的相辅相成正是现阶段的重点。
同时,英矽智能与其他AI制药比较,有着自身的上风。任峰表示,公司一贯坚持人工智能和药物研发并重发展的策略。从人工智能平台来看,今年以来不仅对已有的人工智能引擎进行升级,同时也在探索更多领域搭建引擎矩阵。2021年至今,在自有人工智能平台的赋能下,英矽智能已经提名了12款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个中3款候选药物已经进入到临床阶段。
6月尾,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抗纤维化小分子候选药物INS018_055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这标志着环球首款由天生式人工智能完成新颖靶点创造和分子设计的候选药物已推进至II临床试验阶段。
该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评价INS018_055口服给药12周,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受试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有效性,包括4个平行行列步队。据悉,为在更大规模人群中评估候选药物,英矽智能操持在中国和美国近40个研究中央招募6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同步开展II期临床试验。英矽智能于2023年4月开启中国患者招募,并于2023年6月得到美国FDA临床试验批件,批准同步在美国开展针对INS018_055的II期临床试验。
此前,该候选药物发布I期临床试验积极顶线数据,并得到FDA孤儿药认定。在新西兰和中国开展的国际多中央I期临床试验中,INS018_055分别在多个单剂量递增(SAD)和多剂量递增(MAD)行列步队,共78和48例康健受试者中完成了测试。来悛改西兰和中国多中央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基本同等,显示出INS018_055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PK)特性,该结果支持研发团队进一步开展该候选药物II期临床试验。
任峰表示,“INS018_055是由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潜在环球创始(first-in-class)小分子抑制剂,同时具有抗纤维化和抗炎症潜力,也是第一款由天生式人工智能设计的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启动INS018_055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给药,不仅是英矽智能的主要一步,也是中国乃至环球人工智能制药领域又一个里程碑。”
任务编辑 邓清元
来源 外高桥集团股份 浦东发布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