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翻译准确率已达40%?要和计算机PK中文素养成为外语学生最大年夜短板_人工智能_中文
据上外洋文学会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叶兴国不雅观测,目前人工智能翻译的准确率已经达到40%。他预测,用强大的语料库、术语库培训人工智能,将来准确度将达到50%以上。有其实施转写、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翻译,未来是否会将人工翻译取代?在人工智能时期,翻译教诲又该如何作为?近日,在全国首届商务翻译大赛颁奖仪式上,翻译界专家和学者聚焦干系问题展开谈论。
【“新人工翻译”将取代人工翻译】
人工智能翻译未来趋势如何?在多数专家看来,“人机耦合”已成为翻译发展的趋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认为,本日的人工智能翻译在情绪表达、深层理解,特殊是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翻译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人工翻译仍旧不可或缺,“我以为最好的办法便是人力翻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
上外洋国语大学教授柴明颎则提出了“新人工翻译”的观点,在他看来,人工翻译在可见的未来是不会被机器翻译所取代的,但是他也指出,人工翻译必定将会被节制机器翻译赞助手段的“新人工翻译”所取代。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温建平教授则坦言,目前不少学生和译者还没有具备“新人工翻译”应有的能力。以这次商务翻译比赛的初赛译文为例,不少译者提交的译文根本没有经由后期编辑。有些译文虽然有大略翻译,但是由于受到机器译文的限定,后期编辑得也很不到位,这也表示出译者借助人工智能翻译的能力有所欠缺。
【中文素养成翻译人才培养关键】
“人工智能改变教诲,自然也会改变翻译教诲,这就决定了对翻译专业学生的培养该当转变办法方法。”在黄友义看来,翻译教诲该当要更符合大数据时期的需求,培养更多有知识、会学习、会运用的创新型翻译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素养”在不少专家眼中,仍是新时期翻译人才的必备要素。上外贸黄源深教授认为,中文是统统学科的根本,对付翻译专业来讲,更是根本中的根本。译者尤其要积淀中文素养,培养语感。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也认为,新外语人才培养的最大短板是中文素养,“我们培养的措辞人才要传播中国文化,表达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但是很多外语学生最大的短板,却是中文素养。”
为了培养外语人才的中文素养,不少专家建议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类的深层次课程,从教材开始,融入更多中国文化和人工智能干系技能,培养学生和西席在人工智能时期下的必备能力。未来,如何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也将成为翻译教诲中必须重视的一环。
栏目主编:徐瑞哲 笔墨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 供应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