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产业如何应对超越手机的人工智能时代,华大人工智能联培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华大人工智能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3个问题华大人工智能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芯片产业如何应对超越手机的人工智能时代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手机不过是机器载体中的一种而已,除了手机产业,芯片还有非常多的其他用途,比如“物联网”!
“物联网”这个词在很多年前就火过一次,但是一直没有出现大的爆发点,所以这两年只能用“不温不火”来形容吧!
但是“物联网”的技术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我们熟知的小米其实就是做物联网的。这两年市面上的的空气净化器、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监控设备等等都是物联网的应用之地!现在每时每刻都有很多的新式智能产品出现。这一切都说明物联网技术正在悄悄的发展,慢慢的壮大,所以物联网技术前景非常广阔!
物联网芯片领域玩家众多:
国际玩家:
三星:ARTIK平台
英特尔:IoT平台
联发科:LinkIt Smart 7688
高通:开发者平台
Marvell:无线产品解决方案
博通:WICED框架方案
Atmel:边缘节点解决方案
国内玩家:
华大电子:智能芯片
大唐微电子:智能安全芯片
汇顶科技:身份识别芯片
同方微电子:智能卡及相关
新岸线:通讯芯片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就是代替人类的工作,帮人类做家务,协助人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甚至可以像家庭保姆一样照顾老人、孩子。人工智能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让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人工智能的未来就是“融合”,现在讲到的无人汽车、工业4.0都是“人工智能”与“实体工业”的融合。如果再往后发展,很有可能出现的就是“人工智能”与“人”的融合,这种融合就是最终极的发展目标。
所以对于芯片领域的玩家来说,手机太小了,而芯片非常大。未来的无人汽车、工业4.0、智能家居等等都需要高性能、低功耗芯片的支撑。
关于这个问题,高通全球副总裁,工程研发负责人Charles Bergan在1.28-1.30日由DeepTech深科技举办的EmTech 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表示:
对于高通而言,我们当然希望在智能手机以及像汽车这样的新领域拓展。在智能手机领域,我们一直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而且出货量很大,几十亿这样的级别的芯片出货量。但我认为,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汽车,在不同终端上应用机器学习技术,面临的挑战是有共性的。
比如说在汽车上实现对车道上和人行道的一个识别和区分,这个和在智能手机上对人从背景中区分出来是一样的原理;同理,通过手机对人运动轨迹和速度的追踪,和在汽车上追踪行人是一样的。
因此无论是手机还是移动,从工程学角度来看机制都是类似的,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也就是说,无论是算法也好,或者是研发上面的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也好,它可以通用到汽车端和其它领域。
除此之外,高通是全球最大的无晶圆半导体公司,同其它公司相比,我们在芯片设计上的经验是领先的。在采用先进制程和研发前沿技术上,我们基本都是行业首家。所以提供复杂的具有规模化的芯片产品,之上再加上机器学习的算法,构成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人工智能成长的快、发展的好的企业有哪些
国內人工智能成长性高的企业有哪些,题目范围非常广大,笔者在此从证券市场公开信息去搜索后,认为有一个人工智能企业的成长性比较高,它的名称叫做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行业归类为专用设备制造业,理由如下:
第一,该公司的市盈率比较低,现时市盈率仅有14.4倍,总股本为10.5亿股,该公司董事长持股2.6亿股,董事长有硕士学历。公司高管有14人,全部是硕士以上学历。
第二,近三年中,2016年公司净利润6692万,2017年公司净利润为16227万,今年头九个月,公司净利润39819万元,其中2016年和2017年净利润是经过审计的。
第三,公司上市日期在2006年年㡳,公司注册地在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桩工机械,小型工程机械,凿岩机械,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亦有经营无人机。
请读者注意,笔者仅仅作为问题的应答人,在此不作投资建议。
以下有些人会反感,觉得伤害了民族自尊。一家之言,不必较真。
说实话,中国的人工智能刚刚起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处于起跑线上,谈不上哪家企业就代表了未来。有些成长性好的也只体现在股票上,这不算数,应该体现在技术上。
第一,中国的人工智能远远落后于美国。美国阿尔法狗的问世,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而这些引领的技术都发端于美国。
第二,智能时代的前端基础:电脑,互联网,物联网都起源于美国,这是美国领先全球的根本原因——因为,美国人开创了一个时代。
第三,我们知道了,投资马云的孙正义在美国投入巨资布局人工智能。没有投入到中国的企业来。这就得以佐证。
第四,中国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在于技术应用。举例互联网是美国人发明的不假,但是中国人用的最好。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回国以后感触最深——他们觉得自己落伍了。
结论:中国企业的机会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在于领先型的研发。因此成长性比较好的就是技术应用型企业,不是技术研发型企业。
人工智能最初是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属于计算机科学,发展到今天,人工智能无论在技术还是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近几年,更是发展迅速。未来人工智能依然还有很大的可拓展空间,比如计算机视觉领域,语音交互领域,安防系统领域,自动驾驶,机器人,医疗行业等等。
现在国内发展比较好的人工智能企业有BAT,科大讯飞,华为,华大基因,今日头条,商汤科技等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明下,我个人对人工智能(AI)的观点: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绝不是仅仅靠技术研究能够达到的,需要的资源简直是全方面的:理论(神经网络相关、算法、学习框架)、硬件(芯片、通信、传感器、算力相关)、大数据(基础数据、消费数据)等等。
以上每个条件几乎都是巨高无比的门槛,从这些条件来看,国家是最好的研究载体,当然,如果考虑企业的话,我会选择以上条件的某一项在国内处于顶尖地位+足够的资金。
因此我认为国内的AI成长性能高的企业会有:
第一档:百度、腾讯、阿里;
第二档:科大讯飞、华为、头条、搜狗、大疆等等。
总结个人的观点:从技术角度推进,全球AI的整体进程中,中国起步晚了一点,顶尖技术可能略逊一筹,但当技术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可能更需要的是数据支撑;而百度和腾讯的数据体量与谷歌和脸书都是一样的层次,所以网上认为这个是中国科技弯道赶超外国的机会,我也是持有这个观念。
据悉,首批科创板企业最快6月份上市,大家对此怎么看
最早有券商预计是七八月,现在是六月,并且从政策导向来看,是快马加鞭,整个证监系统,全力为科创板铺路,并且上交所有意降低投资者门槛,吸引更多资金注入科创板,避免新三板没有流动性的悲剧。
这就特别坏了,这会导致明显的A股分流,并且对投资者也不好。要是投资者门槛高,不让散户进去,对散户是有好处的,因为科技企业变化太快,散户根本分辨不了,看看小黄车,散户能看懂?
现在上交所要是放低门槛,投资者不仅要小心科创板,还得考虑科创板分流导致A股下跌,所以现在的A股投资者,到时候就是宝宝心里苦啊。投不投资科创板,都有问题,有种被证监会强迫的感觉。
文/朱邦凌
最近,频繁传出蚂蚁金服和陆金所准备登陆科创板的消息,A股也一如既往开始炒作科创板概念股。本尊还没来,小妖已经要上天。有人士表示,旗下投资的蚂蚁金服正在筹备科创板,但根据科创板的速度,未必能赶上首批。对此,蚂蚁金服表示: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蚂蚁金服作为一家创新型的科技企业,一直在密切关注。目前,蚂蚁金服没有上市时间表。
那么,蚂蚁金服到底会不会登陆科创板?市值巨大的蚂蚁金服到底适合不适合在国内科创板上市?换句话说,A股的小庙能不能装下蚂蚁金服这些大神仙?实际上,这几个问题非常重要,关系到科创板的制度设计和前景。
我们先来看一下蚂蚁金服。蚂蚁金服的全称是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4年10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 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子业务板块。长期以来,蚂蚁金服屡次传出上市。早在2016年,蚂蚁金服即被传言将成为首批登陆战略新兴板企业。而在蚂蚁金服宣布完成新一轮140亿美元的融资后,外媒再次爆出,蚂蚁金服上市时间推迟到2019年以后,随即蚂蚁金服回应,不存在推迟一说。
对蚂蚁金服登陆科创板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它体量过大,是一只超级独角兽。去年6月9日,蚂蚁金服宣布完成新一轮140亿美元的融资后,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去年11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第三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蚂蚁金服仍以1万亿的估值位列第一。
去年,巴克莱在其报告中解释蚂蚁估值上调为1550亿美元的原因为三点:一是其线下支付在2017年3月同比过去一年增长7倍,这一快速发展势头还将持续。二是支付场景和金融服务将持续渗透,预计2019年其用户会超过7亿。三是蚂蚁五类金融服务将提高消费者参与度,由此提高每用户平均收入。安信证券对蚂蚁的估值是1645亿美元,预期2019年利润达到55亿美元,30倍的市盈率是参照腾讯2019财年预计的30倍市盈率。按照机构的普遍预计,蚂蚁金服估值已接近一万亿元人民币。
蚂蚁金服估值一万亿元,目前A股总市值在暴涨以后也才只有60万亿左右,创业板才5万多亿。也就是说,一个蚂蚁金服,就相当于A股的六十分之一,创业板的五分之一。发展十年的创业板,只有五个蚂蚁金服大。这还是一个蚂蚁金服,如果再加上还没上市的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陆金所、滴滴出行等,A股能否承受得了?A股的流动性会否枯竭?
正是因为估值过于庞大,有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对科创板的制度设计,还要深入研究,比如,一些市值数百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巨无霸,是否适合科创板,要充分考虑科创板市场容量等问题。既不能越俎代庖的免责思维,又不能矫枉过正。投行人士王表示,对蚂蚁金服的投资者来说,去纳斯达克更好些,成熟的市场、规则、投资者。但金融科技领域,公司会考虑监管偏好。
但也有投行人士不以为然,“我觉得挺合适的,市场无非就是怕他大,监管没有不愿意。但实质上,这类公司更大概率上募资是战略投资者占大头,网上网下比例比较少。”目前,无论是从此前监管部门对蚂蚁金服的期待,还是蚂蚁金服自身发展来看,其更有可能留在国内上市。毕竟,蚂蚁金服的股东中,除了社保基金外,还有一长串央企,中国人寿、国开金融、人保资本、新华人寿等等。而科创板的推出,无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我本人的看法还是一如既往,支持新兴经济IPO,支持蚂蚁金服等大型科技股登陆科创板。无论是创业板还是科创板,都需要培育大型科技股、真正的生态型公司、超级独角兽企业,改变A股目前缺乏大型科技权重股的状态。作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BAT在海外市场风光无限,屡创新高。而在A股市场,创业板的表现却形成强烈的反差,令投资者沮丧。被誉为创业板标杆的乐视网陷入困境,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定位创业创新的创业板在经过多年发展后,第一大权重股竟然是养殖行业的温氏股份。
被奉为“美国新经济摇篮”的纳斯达克市场,集中了苹果、亚马逊等大市值科技股。我们的科创板也没有必要拘泥于中小企业,应引入大型科技股。正像市场人士分析的,如蚂蚁金服果真在科创板上市,将对科创板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科创板前景将不可估量,对A股市场也具有极大鼓舞作用。
到此,大家对华大人工智能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华大人工智能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