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30日,北京市医保局、北京市卫健委以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调度物理治疗类等医疗做事价格项目的关照》(简称《关照》),在破除115项现行干系医疗做事价格项目的同时,又增加一批新的基本医疗做事项目。

上海、北京接踵将机械人手术纳入医保患者治疗包袱大年夜幅下降手术可及性望提高_机械人_手术 AI快讯

个中,“机器人赞助骨科手术”作为赞助操作亦取得北京医保支付资格,从今年10月23日起,将与“一次性机器人专用东西”共同纳入北京医保支付目录。

据华尔街见闻理解,北京也是全国首个及目前唯一一个将“机器人赞助骨科手术”纳入医保的地区。

根据《关照》,这次北京是将“机器人赞助骨科手术”纳入甲类医保支付目录,也便是说可获100%报销,医保报销范围同时全面覆盖了脊柱、创伤、枢纽关头这三大类骨科手术;而与手术配套利用的“一次性机器人专用东西”则归于北京乙类医保支付种别(可部分报销)。

“这里的‘一次性机器人专用东西’并非大家以是为的骨科手术所需的植入耗材,而是机器人手术过程中利用的配套末端工具。
”有来自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的业内人士见告华尔街见闻。

据华尔街见闻理解,骨科机器人手术的总用度在3~4万元旁边(以国产为例),这个价格包含了手术用度以及配套工具(东西)用度。

这一次,北京医保部门是将这一“价格包”分拆成两部分,个中手术用度定价(项目价格)8000元,列入甲类目录后可全部报销;而配套东西部分被列入乙类目录,报销比例为70%。

据此推算,纳入医保之后,患者自大用度将从之前的数万元降至几千元(该价格未包含骨科植入耗材,枢纽关头植入耗材在今年9月集采后亦有大幅贬价)。

“将手术用度进行分拆和定价,并单独列入甲类医保目录给予全额报销,表示的是医保部门希望通过合理的医疗做事价格,以表示医务职员的技能劳务代价。
”与此同时,前述业内人士这样解读这次北京医保部门所采取的“技耗分离”的支付办法。

医疗做事价格改革是医改的主要组成部分。
早在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财政部等四部委就联合下发了《推进医疗做事价格改革的见地》,提出对医疗做事价格进行构造性调度,重点是提高诊疗、手术、康复、照顾护士、中医等表示医务职员技能劳务代价的医疗做事价格。

此后,作为相应,各地都陆陆续续对医疗做事价格进行了有升有降、有调出也有调入的调度。
北京于8月30日发布的《关照》可视为个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8月25日,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又联合了发布《深化医疗做事价格改革试点方案》这一重磅文件,显示医疗做事价格的改革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另一方面,据华尔街见闻理解,包括企业、医院在内的各方还在积极推进骨科手术机器人纳入北京以外的其他地方医保。
并且,由于集采后决定年夜夫收入的缘故原由将由此前的耗材价格,转而变成诊疗能力和技能水平,因此估量医院年夜夫也将有更大的学习新技能的动力。

据悉,医疗东西在取得医保支付资格以前,企业和医院首先一起向干系政府部门申请物价编码,之后医院才能向患者收取利用干系产品的用度。
而产品有了一定的临床利用数据之后,再由医院申请纳入医保。

与北京一样,上海在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方面同样先行一步。

相对付传统手术,机器人手术更加精准,因此不管在提升年夜夫手术效率还是在减轻病患痛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上风。
不过,机器人手术价格昂贵,如果患者不能进行医保报销的话,很多人都没有机会享受这项前辈诊疗技能所带来的好处。

“每次3万元的手术用度全部自费,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医疗用度包袱。
”此前,上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在做客《2021上海民生访谈》直播间时,便曾这样谈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今年4月,为进一步减轻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员医疗用度包袱,在听取专家和有关委办局见地往后,上海医保局将包括“人工智能赞助治疗技能”在内的28个新项目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据公开宣布,名单中的“人工智能赞助治疗技能”实在便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

按照运用领域,手术机器人可以分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参与手术机器人平分歧种别。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代表,由美国直觉外科公司所研发,海内代理商为复星医药,这也是目前海内唯一一款获批上市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

骨科手术机器人方面,海内已获批上市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紧张集中在脊柱领域,包括Mazor Robotics(美敦力旗下子公司)的Renaissance(脊柱外科)、MEDTECH(捷迈邦美旗下子公司)的ROSA ONE(脑外科+脊柱外科)以及天智航的“TiRobot”(别号“天玑”)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创伤骨科+脊柱外科)。

枢纽关头外科领域,已公开可查询到的信息显示,美国史赛克公司的Mako手术机器人是目前海内唯一获批上市的枢纽关头外科手术机器人。

研发进度较快的国产枢纽关头手术机器人包括微创医疗非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株式会社(简称“微创医疗机器人”)研发的鸿鹄®Skywalker®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以及天智航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TiRobot Recon),两者适应症均为人工全膝枢纽关头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据微创医疗机器人的港股招股解释书,公司于2021年7月在中国完成评估鸿鹄用于TK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注册临床试验,并已经在当月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

目前,微创医疗机器人还正在就将鸿鹄用于全髋枢纽关头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可能性进行设计开拓,公司操持于2022年初进行设计确认及在2022年底前在中国展开THA的临床试验。

而微创医疗机器人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则在2021年5月完成了运用于泌尿外科手术的注册临床试验,并同样在当月提交了上市注册申请。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