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af人工智能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af人工智能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单反对焦怎么用?有哪些快速学习的方法

单反对焦怎么用?有哪些快速学习的方法,af人工智能机器人 智能助手

谢谢邀请!

随着技术进步,现在的单反相机提供了丰富的对焦功能,这也是单反相机优点之一。就提问而言,肯定不是问相机怎么来对焦?估计是如何使用好这些丰富的对焦功能?

根据可能遇到的情况,粗浅谈点心得吧:

1、不要放弃手动对焦,虽然,自动对焦很多时候都能对实,但是在一些场合,我们可能还要手动,比如风光摄影常用到的“超焦距”等等。

2、善用对焦点,单反相机提供很多对焦点,我们只需要按按“上下左右”键就可以轻松驾驭,不用半按快门再构图。

3、学会自动对焦,在拍摄动态主体时非常有用。

4、多用用价廉物美的手动头,体会转动对焦环时的乐趣,毕竟我们是为体会摄影的快乐才举起相机的。

希望这样回答你能满意!

关于对焦,这种物理光学成像规律会在实践中告诉你答案

简单来说,当物体清晰时,掌握其特点,扭动调焦环,不要害怕拧过了焦点。

在对焦过程中,前后转动对焦环,不断地穿过最清晰的点,你会发现当物体最清晰时比不清晰时显得稍小。在这种前后对焦过程中,拍摄对象从小到大变化,这样你就可以确定拍摄对象何时最清晰。

从小光圈开始,不要贪图大光圈透镜的失焦伪造效果。否则,较低的专注成功率会影响你的实践热情。起初,你可以用小光圈来练习,但注意光圈不要太小。否则,取景器太暗也会影响对焦视图。小孔径可以使景深略大。成功率高后,逐渐多用。继续大口径练习。

物体离物体越远,景深越大,偏离焦点越困难,这仍然是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成功率高后,选择较近的对象进行练习。养成专注于中间的好习惯是个好习惯。特别是对于老镜头来说,如果一个镜头的焦距在1米到10米之间,那么它是无限的,我们应该记住每次拍摄后都要有意识地将镜头的焦距放在5米处,这样下次无论是近还是远,它都不会扭曲太久。这不适用于现代数字透镜,因为它们已经忽略了透镜上的刻度,我们不知道当前透镜的焦点在哪里。

从静止训练到运动训练,我们应该拍摄简单的静止物体,然后找到运动物体,从慢到快进行练习。焦点跟踪是一项非常困难的技术。同时,我们要注意快门的速度。否则,即使对象处于焦距,也会由于快门速度太慢而导致对象拍摄错误。


一点经验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无论学没学过摄影知识,大家都会知道一个摄影术语:“对焦”。

刚学着拍摄照片时,总会有主体拍不清楚的照片,身边就会有人谆谆教导道:“对焦没对好,所以不清楚”。从那时起,大家就知道了“对焦”和“清晰”有着紧密的关系。也确实如此,几乎每张照片都需要决定哪里需要最清晰,而这是“对焦”来控制的事情,那么“对焦”应该怎么对?怎么才能搞定它?

想搞定“对焦”,就要知道,影响我们“对焦”成败的因素不是简单的一“对”,而是多方面综合的因素。我们需要全面的了解“对焦”所涉及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使用它。

首先,先了解下“焦平面”,“焦平面”就是实际场景中一个平行于镜头镜片(也就是平行于感光元件CMOS)的没有厚度的面,这个面上的景物在照片中呈现出最清晰的像。一张照片中,有且只有这一个面,是最清晰的。

焦平面在场景中,像平面在相机处

通过调节镜头对焦环,我们可以调节焦平面的远近。多数镜头会有一个距离标识,当调节这个数值时,就是移动焦平面到成像面的距离,我们称之为“对焦距离”。

0.28就是指当前的“焦平面”在距相机“成像面”0.28米处

“对焦”就是对焦机构调整“焦平面”的位置,使被拍摄物体成像清晰的过程。确定的是场景中哪个距离上的物体是清晰的,所以,“对焦”是个距离的概念。确定的是“焦平面”处在场景中什么位置。

通俗点就是说半按快门进行对焦的时候,取景器里对焦点所指向的物体,从模糊变为清晰的过程,就是对焦,物体清晰了,就表示对焦成功了,术语叫做“合焦”。这样拍摄出来后的被摄体才是实的,不虚。

对焦机构示意图

要注意一点,镜头的合焦范围是有限的,可以合焦的最近距离叫做最近对焦距离,是有限的,不同的镜头有固定的最近对焦距离值,离的太近超过这个界限就无法对焦。可以合焦的最远处是没有界限的,被称为无限远对焦。

最近对焦距离

我们还要了解什么是“对焦点”,“对焦点”不是指的场景中的某一个“点”,而是在取景器中看到的“小点”。这些点,可以理解为对焦用的“瞄准镜”,它对准哪里,哪里就是焦平面所在的位置,就是照片中成像最清晰的地方。下图中各小图代表的就是取景器,其中的小点就是“对焦点”。越专业的相机,越新款的相机,对焦点的个数越多,在取景器中分布的越密。

相机取景器中对焦点分布图

“对焦”就是使用“对焦点”来确定“焦平面”位置的过程,让被摄体在照片中清晰的呈现我们所需要清晰的那一面。

“对焦”,可以控制景深的范围和位置,是我们表达创作意图的关键要素。关于景深,请参考景深一文。

大景深效果,对焦在第一个玩偶身上小景深效果,对焦在第一个玩偶身上

“对焦”,也是表达创意图的关键要素。即时被摄体、构图、曝光等都相同,只要对焦的位置不同,照片所表达的意义就会有所不同。通常对焦位置往往是在照片的主体上。比如在人物时,通常把对焦点放在人的眼睛上。

所以,对焦这个事情,就是我们选择好用哪个对焦点,确定好我们想要的“焦平面”所处的位置的事情。这里面还有对焦点怎么选,对焦工作方式怎么选择的问题,因为篇幅的问题,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再进一步说明。

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首先,单反分为自动对焦模式和手动对焦模式。在大部分单反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af和mf的拨动按钮,af即使自动对焦,mf就是手动对焦,我们可以通过拨动这个按钮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对焦模式。

其次,af模式也就是自动对焦模式一般适用于动态摄影,或者是拍摄运动物体所作用的模式。在自动对焦模式中通过选择对焦点来选择出我们需要对焦的位置,在自动对焦模式中可以选择点对焦模式和局部对焦模式,总体来说,越是高端的单反就有越多的对焦点,例如目前佳能的高端机器5d3中就可选择72个对焦点,对焦点的多少决定了对焦的准确程度。

最后,在手动对焦模式中,我们先要把模式调到mf模式,然后就可以扭动对焦环来形成对焦效果,这里有个提醒是,在自动对焦模式中不能够扭动对焦环,不然会造成镜头的损坏。在手动对焦中我们可以开启实时拍摄模式然后放大图像来确定自己对焦是否准确。

感谢邀请。

单反的对焦方式有两种:手动和自动。

手动对焦

镜头和相机都有手动和自动对焦方式选择。镜头上的对焦方式一般分手动(M)、自动(A)和手自一体(M/A),如果要手动对焦,将镜头上的对焦方式选在M或M/A上;机身的对焦方式有两种:手动(M)和自动(AF),如果要手动对焦,也要将机身的对焦方式选在M上。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用手动对焦,自动对焦不但迅速、准确,还能让你将更多精力放在构图、测光上,但有些时候,相机无法自动对焦时,就需要手动对焦来完成了,比如金属或玻璃表面、无云的天空等,还有光线非常暗的情况下(在弱光时,相机有辅助光对焦,但主体稍远就不行了),相机都无法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就存在对焦不准的风险,这时候一是目镜的曲光度要调整准确,二是要注意观察对焦提示,看目镜里的小绿点是否亮起。

D300+24-70 f/7.1 1/125 ISO200 0.3EV

手动对焦只适合静止的主体,比如风光、建筑、人像等。

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一般又分单点对焦、追踪对焦和多点对焦。

单点对焦(AF-S),又叫单点单次对焦。将对焦点对准主体,半按下快门,对焦提示灯亮起,对焦就完成,期间只要不松开快门,对焦会一直保持,松开快门再次按下时,对焦重新开始。单点对焦不成功、提示灯也没有亮起时,快门是无法释放的。

单点对焦适合比较静止的主体,类似手动对焦。

单点对焦最大的好处是对焦准确:只要对准了主体,对焦不成功、快门无法释放,就保证了对焦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D300+24-70 f/11 1/200 ISO200 0.0EV

单次对焦的缺点是不适合移动主体。

追踪对焦(AF-C)。追踪对焦适合于移动的主体,半按快门,相机会连续对焦,若主体位置发生变化,相机会启动预测跟踪,自动调整对焦。一般情况下,不管对焦是否准确,快门在任何时候都能释放。

追踪对焦的优点是自动反应迅速,适合拍摄移动主体,但由于快门随时都能释放,存在对焦不准确的风险,这个不是说相机没对上焦,而是有可能对焦点不在你所想的位置上。

D300+14-24 f/7.1 1/640 ISO200 0.7EV

追踪对焦适合移动不是很快的主体对象。

多点对焦。在AF-C对焦方式下,可选择多点方式对焦,对焦点的多少与相机机型有关,有9点、25点、72点等,高端相机到了153点对焦(微单相机据说满屏都是对焦点,哈哈)。多点对焦适合快速移动且路线不规则的主体,比如运动员、赛车赛马等,像153点这种多点对焦更适合拍鸟。

多点对焦同追踪对焦一样,存在对焦不准确的风险,原因上同。

D850+80-400 f/5.6 1/640 ISO320 0.3EV

采用153点对焦拍鸟。

在对焦上,首选自动对焦,不得已的情况下再使用手动对焦,这是一;自动对焦首选单点对焦,即使是移动不快的主体也尽量使用单点对焦,对于移动速度快且路径不可预测的主体再使用多点对焦或追踪对焦。

我是南方之南,欢迎关注。

到此,大家对af人工智能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af人工智能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